教育是什么?做人加知识等于教育?或许这就是最基本的教育。
庄稼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发芽抽穗,过了相应的时间,即便开花结果也是所谓的“慌果”。其实孩子也是分季节成长的。小学一二三年级可分为春季是孩子学习知识、思想观念、奠定的时期;四五六年级是孩子的夏季,性格上经过了懵懂期,如小苗般腰杆粗壮了一些,是孩子在一定的学习习惯、知识储备量、思想观念的塑造期,也正是这个时候个别孩子开始有了反常观念;七八九年级是孩子的秋季也是夏转秋的热烈期,是孩子成长当中的分化期,也就是所谓的青春期;高中是孩子的冰冻期,历经了春夏秋收获了进入高中的“冰冻期”这个时期孩子基本已经成熟已经比较自觉的学习知识,如结冻了的冰,在艰苦中等待下一个春天的花开。
孩子的春夏秋冬是有明显分化的就像庄稼结果子一样,一个时间段有一个时间段的改变,错过了花期的教育,再想把孩子往上拔,除非你时时刻刻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随时随地把长歪了的树杈(坏习惯)用力掰正。
一年级是关键中的关键,这时候孩子的成长基本处于空白期,父母教育什么,孩子就听什么。家长最关心的学习成绩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奠立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自己也跟着高兴,能激发他体内的自信和积极态度,有的孩子没考好,家长势必不高兴:1、人家考一百分,你怎么考了90分?2、只要你再努力一点一定会考的好成绩。其实孩子的成绩最主要的是来自老师和家长,只要老师把课堂中每个孩子的思维抓住,相当于抓住了每个孩子的80分,余下的20分是练习和家长在孩子身旁的督促,还有家长的陪伴,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预习复习。孩子不会如你所想,认真努力的学习,(除了几个别的孩子)自觉的把一切都干好。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年级一年的锻炼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这个阶段环境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长如果每天陪孩子做作业、看看书,久而久之孩子的爱看书的习惯就已养成。每一个时间,家长眼里都得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因为老师不可能对整个班级的孩子一一照看,为人父母的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到了四五六年级的孩子在思想上已经自认为长大了。小眼睛眨巴眨巴的,父母、身边、老师几年的对孩子所有的影响让孩子觉得懂得了不少。这个时候如果缺少了家长的监督,玩心太大势必拖住学习的后腿。
初一是孩子成长的又一关键期。这个时候还好管理因为孩子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在心理上还有一些依赖于自己父母的地方,需要父母的开悟方能解释要解的道理。但是青春期对于外界的诱惑是最薄弱的环节。电视、手机、电脑上的游戏,按捺不住骚动的心。父母、老师针对情况做合理的思想工作,还得时刻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青春期的孩子在身体上也有了各自的变化,思想上也跟着浮动。青春期正是孩子迈向成人的初级节点,在心理上属于半个孩子半个大人的朦胧期。逆反强硬的力度增强。
初二是孩子的关键期也是分化期。孩子的学习成绩在这个学习阶段开始两极分化。好则好矣,努力还可以,懒散落后的现象日趋明显加重。到了初三学习成绩基本定型,除了非常的努力才会干得上末班车。否则只能给学习生涯上划上半个句号,甚至整个句点。
进入高中相当于一条腿迈进了大学的门。如果经受不住“冰冻期”的寂寞和枯燥,迈进大学校门的一条腿或许会抽回来。只有经受住冬季的寒冷才会看到春花群开,享受艳阳高照。
每一个父母或者老师在对待孩子上都是倾尽所有。可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没有经受生活的苦难,因为那些苦难都让父母给挡住了。他们缺少了奋斗的心。只有正确的引领,看好孩子的每一个花季,才不会让孩子错过花期。
因为错过一个花期的孩子都很难管理,更何况春夏都错过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