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善良
一一韩英女士《说善良》读后杂记
马庆洲
最近有幸读到韩英女士的大作《说善良》,很是惊喜!韩英女士把善良的意义,善良的作用,善良的社会影响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讲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对社会、对人性全面思考的好文章!好久没有读到这类有思想性的文章了,这让我不由得想把读后的所思所想写出几句,说的只是个人的想法,谬误之处自然难免,欢迎韩英女士和各位作家亲们多多海涵并批判之!
在中国及外国的思想史中,对与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仰或无善恶之分之争论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但至今似乎也没有什么定论。
从孟子的性善论到荀子的性恶论,到底谁赢了,俺也不知道,俺也不敢问。实际上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论远不止这两种,到汉朝的时候至少就还有“性无善恶”论,人性有上中下三品的“性三品论”,“性有善有恶”论等各种理论。
在人性善与恶的争论中,不仅仅是中国人在吵个不休,西欧近代思想体系中,格劳秀斯、霍布斯、卢梭都是社会契约论理论的宗师级人物,但是格劳秀斯认为人本性中虽然自私,但同时在天性中存在社会性;霍布斯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缺乏任何互助合作的天性;而卢梭认为人的本性并不是自私的,同时每一个个人都是独立自足的,本性中并不存在结成社会的必要。
无论中外这些思想大师争论的结果如何,善良,就如一朵在夏天里盛开的花朵,给众人的印象是好的、美的,是一个人身上和社会上不可缺少的品德!
人本善也好,人本恶也罢,理论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理论能否解决人们面临的理论困难,是否能够为现实提供可靠的指引,而抛开这些乏味的理论,单纯的讨论谁对谁错,人性是恶是善是没有价值的。
我想善良,人人都想善良,能做一位善良的人多好!结果呢?社会上真会结出一大筐子善良的香果子来吗?嘿嘿,那还真不一定!
南京的“彭宇案”,想必大伙还没有忘记,法官的那一句流传甚广的精典语录:“你没撞人,你为什么去扶人?”就是这么一句话,让中国的人善良、道德……退回六千多年!
善良虽然说是好的,美的,但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倘若认真追究起来,看看善良是好是坏还要看他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一个人善良就不会作恶,但他并不一定是“好人”,甚至可能成为十恶不赦的坏人,恁信否?不信,说个事例:一小青年上厕所,发现一具女尸,你说小青年该怎么办?当然是报警了!小青年也是这么做的。小青年没错吧?善良吧?结果呢?大家都知道了:小青年被枪毙了!!
倘若此类事件是个别的,那我们甘心情愿跪下山呼万岁!可是现实呢?这类事例真的是个别的吗?
纵观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天空,人们推崇善良,人们追求善良的,人们歌颂善良……但是,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因为自身的善良而得到好报的!他们的一生不是穷困潦倒,就是被人随意宰杀;而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却是大权在握,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写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幅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此联为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和顾宪成同时代生活的有个名人叫魏忠贤。这位不会写自己名字的太监魏忠贤,把最有才华,为国分忧,为民解愁,善良正直,公正无私的东林党人的头盖骨一个个砸碎,是魏忠贤有能耐吗?是东林党人剋不过一个太监吗?是魏忠贤比东林党人更善良吗?
在权势面前,善良是那么脆弱,是那么不堪一击!
几千年过去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而善良得到什么?以我这个愚昧无知的脑袋去想,还很难找出什么优美的答案!
不善良的人,一年能挣几千万元,善良的人却在饿着肚子!
一位美女笑一下,说一句大叔我爱你,点赞逾千万,一天挣几十万元;作家呕心沥血在想用推呢?还是用敲呢?好不容易写出文章,点击量过百就不错了。
谁在搞不善为美?谁在支持愚昧为尊?
这类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向社会、向历史、向众人,向你、向我、向他,反反复复提出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我们凭什么善良的?我们有善良的资本吗?谁来保证善良之人善良的“底线”??
说 善 良
■ 春江暮雪
上天做了一件最“公平”的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每个人都赋予了“善良”,我从来没有听哪个人说过自己不善良,人人都以为自己心地善良。我曾经见过一个最恶毒的人,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是他的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为他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但是后来在他的母亲年老体弱的时候,他却不管不问,和她无知无畏的老婆一起虐待老人。可怜老人无依无靠,寒透心扉,终于在一个凄寒的冬夜里万念俱灰、悬梁自尽。可是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在母亲的棺前嚎啕大哭,呼天抢地,把周围的人们哭得一塌糊涂,真的就同情起他来。许多妇人纷纷围拢过来说:“这孩子从小看着长大,忠厚善良,都是他恶毒的老婆不孝,才把婆婆逼死。”听了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话,不禁愕然,古语说“百善孝为先”,不知这位不孝之子他的善良何在?难道仅仅就是因为他窝囊无能,怕老婆,不敢担当就是忠厚善良?
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有一个错觉,认为老实无能、不敢担当、无所作为的人大概也唯有善良了。就像我们小时候每到学期结束老师要给每个同学写个成绩报告单,对于那些成绩不突出,也没有什么特长的学生只好写上“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之类的字样。但是这些学生真的就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吗?那些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同学难道就不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了吗?其实也不尽然。就像人的善良与否与一个人的能力好像也没有多大关系,与学问、与地位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人人都自诩善良,但是你到底善良不善良不是由你自己说了算,要由公正说的算,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没有用。可是公众有时也有被迷惑的时候,也有受自己思维模式,认知方式局限的时候,那就只有用时间来检验,用历史来证明了。不论什么年代,什么国度,善良永远是和正义、悲悯、真诚、包容这些关键词密切相连的,紧紧捆绑在一起,脱离了这些,那些浮夸的、虚假的、荒诞的、自以为是的所谓的善良终究不过是昙花一现,经不住时间的检验,终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水落石出、不攻自破。
太平年月里,一个身家过亿的老板为了慈善事业一挥千金,也没有什么,因为他们毕竟有这个能力来回报社会。最能检验一个人真善和假善应该在灾荒年月,身处困境的时候。世道有多乱,人心就有多乱。能身处乱世,面临困境,依然固守善良那才难能可贵。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托尔斯泰的文章《穷人》:渔夫的妻子桑娜,不顾自家的穷困,毅然在风雪之夜把邻居西蒙的两个遗子抱回了家。这是怎样的一种困境呀!丈夫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打渔,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五个孩子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在这种情况下,她竟然又抱养了两个孩子,又添了两张吃饭的嘴。她吓得心惊肉跳,以为丈夫回来会狠狠地揍她一顿,可是未料到渔夫回来以后,听说邻居西蒙死了,却立即让她去把孩子抱来。我想哪怕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读此文都会眼含热泪,被那种至真至纯的善良深深打动。没有任何夸张与粉饰,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最本能的人性的美,这才是人间大善。
所以,善良永远是真诚的,善良没有真诚做支撑,就成了“伪善”。那些带有目的性的,为了个人名利假以善良的名义,以获取金钱上、地位上、名誉上的成本,都是可鄙可恶的。众所周知的“百色助学网”创始人王杰,利用网站募捐,在所谓的助学过程中,欺骗并伤害山区女童,利用善良这张羊皮做着狼的买卖,其用心险恶实在令人发指。也经常看到网络上,一些人殷勤地去帮助贫困人们送个米、送个面,捐个钱、捐个物,都要拍照留念,甚至发个抖音晒一晒。我从来不感觉这是一种善良,我只是感觉这种做法特可恶。不知你在炫耀自己善良的同时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没有?你考虑到别人的尊严与体面吗?真正的善良是无声的,无需要让任何人知道,只需伸出一双温暖的手,拉一把跌入生活低谷的人。
善良还应该是正义的,脱离了正义的善良往往是“愚善”,容易跑偏题,走弯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有着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坚持正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大是大非面前,坚守自己的内心,不人云亦云,不欺善凌弱,不落井下石,方为真善。善良的人常怀一颗悲悯的情怀,天下苍生,世间万物,皆有可悲可怜之处。面对战争与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让人怆然泪下,不觉悲从中来;面对万丈红尘,芸芸众生,为生计熙来攘往,为生死无奈彷徨,同样让人心生怜悯。常有悲天悯人之情怀,才是一种最本能的善良。
有人说:人性最大的恶,就是看不得别人好。深以为然,这世上有多少罪恶最初只是来源于妒忌,来自一颗不安分的心。人一旦陷入狭隘与自私,嫉贤妒能,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恶便悄然萌生了。所以,善良的人还应该有着一颗博大而包容的心。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尘世,你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总会遇到千奇百怪的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万事万物,一切皆有美好之处。人都有缺陷,看人长处,忽略短处,严以律己,还要宽以待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别人之所以活得很成功,那是因为别人付出的多,甚至是几代人的拼搏,你想凭着一己之力超越别人怎么可能?你可以羡慕,就不要嫉妒恨了。你有你的人间,我有我的云烟,过好自己的日月比什么都重要。怀着一颗平和而包容的心态,理解别人的无能无力,原谅别人的一时大意,坦然一笑,冰释前嫌,都是善良呀!
所以,真正的善良不一定都是轰轰烈烈的,往往于细微之处更见真善。救人于水火,帮人于困顿是善良;在别人落魄时不落井下石,助纣为虐是善良;在别人成功时不嫉妒诋毁,不造谣蛊惑也是善良;在别人生活处于低谷时,哪怕只是给与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都是一种善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