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为你解读的书是《被遗忘的士兵》。作者通过一个普通士兵的亲身感受,向我们展现了,战争如何一步步夺走了人的友情、爱情、对国家的信念、对他人的同情,乃至于想象和希望美好生活的能力。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你一定已经很熟悉了。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战争,总共造成了5000万-7000万人死亡。就二战这么重要的事件而言,我们有无数的书从各个角度去记录和研究。有的从政治和制度角度去分析战争为什么最终爆发,有的从道德和哲学角度去评论为什么整个德意志民族突然变成了种族主义者,支持纳粹向犹太人举起屠刀,也有的从技术角度去分析战争给人类科技带来哪些影响。但是所有这些做研究和分析的书,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与普通人无关。对普通人来说,很少有一本书能够回答我们接触“战争”这个话题时自然而然产生的那些困惑:战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到底会给普通人造成多大的影响,或者说,它究竟能从我们这些普通人身上夺走多少东西。
盖伊·萨杰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就在这里。你在这本书里看不到他对当时局势的分析,看不到他在道德上进行的反省,看不到他为我们总结什么经验教训。当然,你看不到不代表没有,但这些都不是他写这本书的任务和目的。他写这本书最大的任务和目的就是如实把他参加战争的经历、见闻和当时的内心冲动记录下来。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二战的欧洲战场,具体来说是苏德战场上一位士兵的亲身经历。这位士兵叫作盖伊·萨杰,自然,这是个化名。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参加了德国最精锐的部队“大德意志师”,这本书就是他在1942年到1945年参战经历的回忆录。
如果你熟悉二战历史,你就会注意到1942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爆发于1942年7月。这场战争中,苏德双方共投入350多万军队,约有71万人战死,是整个人类历史上伤亡最为惨重的战役之一。这场战争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最为严重的战略失败,它标志着德军在东线战场上完全丧失了战胜的可能性,因此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换句话说,作者加入德军的时间,就是德军开始失败的时间,他不知道自己要去打的是一场必输的战役。
这对于一个要上战场的人是很残酷的。尽管我们今天已经知道,纳粹德国是战败者,也是侵略者,是人类正义审判席上该受审的那一方。但是萨杰和他的战友们并不这么想。他们从头到尾认为这场战争是爱国战役,从来没有否定这种信念。大人物下了一盘大棋,而小人物的生活、命运、信念,在这场棋盘上可以被任意揉捏、塑造或者否定、摧毁,这恰恰是战争对普通人来说最残酷的影响之一。
作为一本回忆录,萨杰按时间顺序忠实记录了自己在战争中的所见所闻。全书也依照时间顺序,被分成了五个部分。作者在第一部分描写了1942年萨杰在后勤部队中初逢战争的经历;第二部分描写的是1943年萨杰经过短暂休假后加入大德意志师,第三部分是1943年秋,德军的整体大撤退,第四部分是1943年冬到1944年夏,萨杰所在部队承担的断后任务,第五部分是最后的失败结局。
接下来,我就按照这个时间顺序,从两个大的方面为你分享书中的精彩内容。我先为你简要介绍一下盖伊·萨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要经历。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战争究竟能夺走一个普通人多少东西。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说萨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历。萨杰本身是法国人。1942年的时候,法国已经被德国占领,他在当时纳粹军队的宣传蛊惑下参加了德军,来到了位于德国东部的切姆尼兹兵营。如果你稍微熟悉欧洲地理,你就知道,德国的东边就是波兰,而波兰的东边则是苏联。1941年,希特勒开始进攻苏联,德国的战争重心就转移到了东边前线。萨杰也就从这个兵营出发,乘火车前往德军在华沙的占领区,参加最后的训练。训练结束后,萨杰作为新兵被分配到了后勤部队,他的任务是扫荡苏联游击队,保护德军列车。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战争,但是还没有见识到前线。
不久之后,萨杰所属的部队来到了前线地带,苏联西南部的沃罗涅日地区。在这里,他们忍受着严酷的条件,阻挡了苏联人的进攻,但却无法挽回德军整体开始失败的颓势。战役结束后,萨杰加入了大德意志师,他也赢得了一次休假机会。你也许会有点惊讶,为什么战争中的士兵还能赢得休假?但这在欧洲战场其实并不罕见。长时间在前线的士兵会面临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健康压力,适当休假确实是有助于保持军队战斗力的。
萨杰在休假期间本想把死去战友的遗物带给战友的家人,但在回国过程中,因为盟军的空袭,他丢失了遗物,不得不在柏林住了下来。在柏林期间,他与房东的女佣人葆拉展开了短暂而火热的恋爱。但不久之后假期结束,他不得不重返战场,此生再未见到葆拉。
返回苏德战场后,萨杰再次被派往前线,与苏联军队展开了正面交锋。作为德军精锐部队,大德意志师作战是勇敢的,但依然无法扭转德国在军事上失败的命运。到了1943年,德军开始从苏联全面撤退,而萨杰所在的大德意志师,承担了掩护撤退的主要任务。
这次被派往前线的过程中,萨杰认识了在战争中印象最深的两个人,一个是玩世不恭的维尔纳,萨杰称呼他老兵;一个是魏斯雷德少校,他坚定的信念和深厚的涵养影响了萨杰。但是,这两个人先后都在战争中死去了。
萨杰的部队且退且战,不再有享受假期的闲暇时光。他们在1943年进行了三次撤退,直到返回波兰才有时间休整。休整之后,他们又重新进发到乌克兰,继续承担殿后任务。不过此时的德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完全抵挡不住苏军的进攻。德军在东线节节败退,他的许多战友也先后战死。最后,萨杰和一些士兵在德国本土被盟军俘虏。由于萨杰的父亲是法国人,他在被俘虏后很快就被释放,安然回到了家乡。
这就是萨杰从1942年到1944年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致经历。总的来说就是,他加入德军后勤部队,赢得休假,在休假期间陷入爱河又被迫跟恋人终生分隔,加入大德意志师,不断承担撤退和殿后的任务,节节败退,最终被俘虏。
第二部分
这样我就讲完了萨杰在二战中的经历。在这里说起来,好像挺轻松的。然而这三年的战争生活犹如地狱一般,在萨杰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一开始我们就说了,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战争是如何一步步夺走了人的友情、爱情、对国家的信念、对他人的同情,乃至于想象和希望美好生活的能力。那接下来,我们就跟随萨杰的视角,来看看战争是如何让他不断地失去,失去,又失去的。
我们先来从战争从萨杰手中最初夺走的两个亲密的人入手。第一个是他的战友。
在刚进入俄国战场后不久,萨杰部队的卡车车队遭到了苏联飞机的扫射。扫射过后,萨杰猛然发现,自己战友恩斯特驾驶的汽车上多了两个大洞。他冲上去拉开车门,看到了一幕他永远无法忘记的惨状:恩斯特依旧如常地坐在驾驶座上,但他的下半部脸已经被打飞了。萨杰当时就崩溃了,没有人帮助他,他号啕大哭。
多年以后的萨杰在回忆录中写完这一段,加了一句:“他死了!妈妈!帮帮我!”人在什么时候会呼喊妈妈?大概是在他脆弱到极致,只想在这个世界寻求最后避风港湾的时候。
战争从萨杰手中夺走的第二个人,是他人生中第一个爱人。
这是整部书里最动人的一段故事。在第一次正式参战后的假期中,萨杰本来计划把恩斯特的遗物带给他住在柏林的家人,之后再返回自己的家去见父母。于是他乘上了去柏林的火车。
当时柏林还处于大后方,战争对和平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城市依旧繁忙热闹,生活依旧平静。萨杰拿着记录恩斯特家地址的纸条询问一个矮小的老妇人,老妇人和蔼微笑着给他指了路,并陪他一起走了一段路。聊天中,老太太谈起了自己同样参加了战争的儿子,询问他战场上的情况,并问起萨杰为什么要去看恩斯特的父母。
然而这个简单的问题却问傻了萨杰。他突然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恩斯特的父母。说什么呢?你们的儿子死了,然而我还活着?如果恩斯特的父母还不知道这个消息,那么自己做好准备告诉他们了吗?萨杰迷茫了起来。最终,与老太太分别的那一刹那,萨杰突然决定,等到假期的最后一天再来拜访恩斯特的家。于是,他上了回家的火车。
但很不幸的是,火车走到马德堡时,铁路线被美国军机炸断了。萨杰弄丢了恩斯特的遗物,不得不返回柏林,履行他的责任。萨杰来到了恩斯特的家,家里没人。恩斯特邻居家的一位姑娘打开门,萨杰就这样认识了葆拉。葆拉带萨杰逛了逛柏林,两个人因此开始堕入爱河。
葆拉一边打工,一边做着急救员的工作,同时还在考教师证。萨杰意识到,葆拉是个单纯善良的姑娘,她发自内心崇拜着德国军人,甚至不相信德国军人在面对敌人时会逃跑。萨杰和她度过了开心的几天,也是他在战争中最幸福的日子。尽管在此期间,美军的飞机轰炸了柏林。轰炸后,萨杰安慰着啜泣的葆拉,心中不无忧伤地想,他对葆拉的爱在这个纷乱的世界里看起来不可能有结果。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也许在这个春末晴朗的天空下,没什么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幸存下来,除了两个人的爱。
然而现实终究是现实,萨杰的假期结束了,他要重新奔赴前线。两个满怀爱意的人不得不执手相看泪眼,就此天各一方。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彼此写了许多许多信寄给对方,但萨杰此生再也没有见过葆拉。
这段故事令人心碎,但战争从萨杰身上的掠夺才刚刚开始。比起夺走朋友和爱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战争夺走一个人灵魂中涉及认知和信念的许多重要之物,而随着灵魂一点一点被抽掉,人也渐渐失去了那些使他成为人的东西。那么,战争会从一个人灵魂中夺走哪些东西呢?
首先,战争会夺走你对国家和权威的信任。
在萨杰的回忆录中,刚投入战争的新兵总是积极向上,满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牺牲和奉献的渴望,认为自己在从事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连萨杰自己也是如此。可是,上过战场的老兵往往对这种情感是冷漠的,他们尽管作战技巧丰富,但却不再相信国家机器对他们宣传的那些理念和价值,他们战斗只是为了保护战友或者自己的生命。
书中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描述了这背后的原因。这个故事发生在萨杰刚刚入伍之时,那时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刚刚战败,为了鼓舞士气,德军元帅把一个战士阵亡前的电报通报全军。电报中写道,“我们在拖拉机厂里坚守了4天了,在这4天里我们没有吃任何东西。我们刚刚装上了最后一个弹夹,在10分钟后布尔什维克将占领这里。告诉我的父亲,我忠于自己的岗位,我即将光荣地战死。德国万岁!希特勒万岁!”
电报念完后,队伍中一个老人开始抽泣起来,原因是他有两个儿子在那支部队中服役。他哭嚎着咒骂指挥官们:“这是个致命的错误,我们不可能打败俄国的冬天……你们愿意就枪毙我吧。一切都不重要了,不重要了……”
萨杰一开始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种情感的。他讨厌老兵们那种对国家对民族无所谓的态度,但是他又下意识地去同情这位老人的不幸遭遇。不过,到了书的后半部分,久历战场的萨杰已经理解了老兵们的情绪。为了让士兵甘心情愿去死,纳粹的国家机器可以开动一切宣传力量。只有你亲眼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你才能洞穿这些宣传手段的虚伪面纱。而在这个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希特勒或第三帝国的事业而战,甚至不是为了你的家人或朋友而战,你只是为了能够活下来而战斗,恐惧成了你战斗的唯一动力。这个时候,国家、权威、上司,一切的政治宣传都已经没有意义了。死亡已经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撕掉了一切宣传手段的虚伪面纱。
其次,战争会夺走你的同情心。
我已经带你体验过萨杰第一次看见自己战友死亡时的绝望心情,当时他向周围所有人求助,但却没有人理他。而到了一年之后,在苏联战场上饱受摧残的萨杰也开始对其他战友采取这种漠视态度。
有一个德国士兵外号叫“法国康康”,身体肥胖,容易紧张,说话总是喋喋不休,同一支队伍里的人都不喜欢他。在苏联人的一次进攻中,喀秋莎火箭炮的怒火席卷了整个阵地,“法国康康”中弹了,他大叫一声,捂着肚子跪在地上,哀求战友们不要丢下他。萨杰在回忆录中描写到,“肠子从他的手里流了下来,看起来就像是肉铺里的杂碎一样。”面对他的哀求,萨杰只是冷漠地回应:“你这样子怎么能走呢?”随后,他们就丢下了他。
第三,战争会夺走你爱一个人的能力。
在回忆录里,萨杰用很长的篇幅描写了他的一位战友霍尔斯。霍尔斯本来是一个十分纯情的小伙子,当他刚刚与女友分别时,他十分伤心,每天都给她写肉麻的信,甚至还要与那些嘲笑他的人打架。而到了战争中期,霍尔斯依旧每天写信,但是对象却变成了他一路上萍水相逢的许多女孩。
也许萨杰是个例外,战争未能夺走他对葆拉的思念。然而从萨杰的记录中,我们可以隐约感到,战争期间荒诞的男女关系背后是这样的残酷事实:谁也不知道自己明天还能不能活下去,所以许多人追求的都只是肉体关系与单纯的快感而已。久而久之,这些关系中的男人女人们谁都不再觉得“爱情”这个词还有什么意义,从肉体的角度讲,此刻的欢娱就是一切。而从心灵的角度讲,萨杰也许会说,战争会扼杀心灵本身,渴望去爱他人的敏感灵魂在战争中是活不下去的。
第四,战争会夺走希望的能力。
在苏德战争的后期,大德意志师陷入困境之时,萨杰曾这样描述他生活在怎样的绝望之中:他周围的每个人都陷入了幻想,而他却在观察着他们,因为他自己已经不敢再继续幻想了。
萨杰写道,“我学会了逃避幻想而只去观察别人,并不时回到现实里面看着那些实际存在的东西——磨破了的皮靴、地上变色了的呕吐物,还有那几件被丢弃的破军服。当我有幻想的冲动时,我克制住了自己,因为幻想是可怕的。那些其他人的幻想结果又怎样了呢?……我已经不敢再去幻想或守住什么承诺了。我已经害怕向自己的生活索求什么了,我担心哪怕是最微小的希冀都会终究变成一个虚幻的泡影。我已经放弃了几乎一切的回忆——我的情感、我的痛苦、我的忧愁,还有我的恐惧。我也忘记了葆拉,这样我的生命就不会再有什么挂念了。”
我读到这里时是深受震撼的。平凡生活本身其实已经赠给我们很多礼物,只是这些礼物如同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因为太过平常,我们视而不见,直到失去的时候才骤感它们的宝贵。“幻想”也是其中的一种礼物。我相信你也幻想过,如果赚到了钱会怎样,如果追到了心目中的男神女神会怎样,如果某段人生可以重来一次会怎样。因为我也这样幻想过,因为在这些幻想中我们变得稍稍有些不平凡,因为这是对平凡生活的调剂。
然而现在请你开始想象连幻想都变成奢侈品的生活,请你想象一下阳光、空气和水都变成奢侈品,其价格让你无法承受的生活。请你想象一下寒气浸透全身,但你为了安全必须趴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生活。请你想象一下,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下一秒就被坦克碾死在战壕里的情景。你可以感受一下,然后你就会了解,为什么萨杰告诉你,你应该在自己最失意的时候阅读战争。“因为在和平的岁月里,没有什么是真正值得你忧虑的。对于经历过战争的人而言,那些为自己能赚多少钱而常常忧虑的人不过是一些可怜的白痴”。
许多年里,在回忆录里,萨杰奢侈地幻想了一把,他在书里说:“那个年轻漂亮、长有一张圣母玛利亚脸庞的小伙子的命运怎么样了?还有那个有着清澈单纯眼睛的士兵在哪里?还有那个能言会辩的学生呢?也许他们都已经永远留在了俄罗斯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里了。就像是吹着忧郁口琴乐曲的那个士兵一样,他们都曾梦想回到自己青山翠谷的家园,但一切对他们而言都已经结束了。在苏联阵亡的德国士兵没有自己的坟墓。也许某一天会有个农民将他们的尸骨挖出,然后将他们犁碎在自己的肥料下面,再在上面种上向日葵的种子。”
这就是在萨杰笔下,战争逐渐夺走一个人所珍惜的全部一切,直到他完全无法想象平凡生活的全部过程。当然,他的回忆录里也有许许多多鲜活的人物。其中有两位战友,给人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
第一位战友是位老兵,名字叫维尔纳。但在书的大部分篇章里,萨杰都称呼他为“老兵”。
维尔纳就是萨杰笔下那种典型的玩世不恭的老兵,他一出场就嘲讽所有新兵:“我受够了你们这些没有打过仗的家伙”,“你们只有在自己的小脑袋被人敲碎的时候才懂得思考”。以至于几个新兵差点要跟他干一架。但在随后的战斗里,他凭着自己丰富的战斗经验很快成为小队中事实上的领袖。当时萨杰的军士长是个虽有一腔热血却有点愚蠢的家伙,如果不是老兵维尔纳,也许这支队伍已经阵亡多次了。萨杰对他的评价是:维尔纳本该成为一个将军的,甚至有能力成为元首,他已经成了我们最信赖和依靠的人。
正因如此,维尔纳的死就更令人动容。他是在战争的最后,为了掩护整个队伍撤退而死的。如果你知道整个回忆录里老兵总是习惯说丧气话,总是把形势往坏的方向去估计,总是对德国政府和军队长官灌输的那套爱国美德和责任精神持一种嘲讽态度,你就会更加为他最后的死亡而震撼。他在最后时刻留在阵地上,用机枪向潮水般涌来的苏联士兵开火。
整个小队里都在喊他,而老兵的回答则是:“战争结束后像我这样的人是没法正常生活的。”
第二位战友是萨杰的长官,魏斯雷德少校。在萨杰的笔下,他富有同情心又富有智慧。他不像其他军官那样高高在上,而是与士兵打成一片。当士兵对国家和命运的前途感到迷茫时,他总能用充满智慧的语言鼓励所有人。
也许最令人惊讶的是,魏斯雷德少校坚定地支持着纳粹主义和德国的体制。萨杰在回忆录中写道,魏斯雷德少校认为,德国的敌人实际上是一些狡猾的思想家们,他们善于挑唆头脑简单的暴民来支持人人平等的理念。但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就像是奶牛和公鸡的差别那么大。魏斯雷德少校相信,如果人人平等的理念传播到整个世界,它就会对和平造成威胁,因为那些不配享有平等的人会起来反抗整个社会体制。其实,让社会里所有的人都衣食无忧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德国现在正处于劣势,可是正因如此,所有人才要更努力地去奋斗。因为如果军事斗争失败了,那么经历过无数苦难的德国人民都会被推上缺乏公正的审判席。
萨杰和很多战友,包括老兵在内,都十分钦佩魏斯雷德少校的智慧。因为少校不是用那些空洞的宣传口号来激励士兵们,而是正面回应他们的疑问,用自己的思考来化解他们沮丧、彷徨的情绪。不过,魏斯雷德少校的结局与许多军人一样:他在堡垒里掩护部队的撤退,最后堡垒被苏军的坦克碾平了。少校虽然从坦克的碾压下幸存,却在之后的一次完成任务返回营地的途中被炸死了。
萨杰在回忆录里描写过很多战友,然而这两位战友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有些时候一个人的优秀足以让我们忘记他们持有怎样的立场,忘记他们是为怎样的目标而战,甚至他们的敌人也会钦敬他们,老兵维尔纳和魏斯雷德少校都是这样的人。我个人认为,魏斯雷德少校为纳粹的辩护,与其说是因为他相信纳粹这种理念本身,倒不如说是因为他相信一点,那就是,既然所有的精英都说这种思想值得整个国家和民族都为之奋斗,那么这个思想本身一定有最高的价值。因此,他努力地去理解和说服自己和他人去接受这种思想,并且为它尽一个公民所能尽的责任与义务。
然而,这种思想实质上却是希特勒愚弄德国民众的结果。如果不是为纳粹而战,像魏斯雷德少校这样的人本应该有怎样辉煌的人生。然而这样的人就因为生活在纳粹的权力机器之下,他尽自己全部努力活成的那种优秀的样子,就此一文不值。这就是战争和邪恶政权最令人痛恨之处:它们毁掉高贵的灵魂,比毁掉最有价值的财富更令人惋惜。
总结
好了,这就是萨杰回忆录的主要内容了。我带你了解了盖伊·萨杰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历,我也让你看到,在他的笔下,战争如何一步步夺走了人的友情、爱情、对国家的信念、对他人的同情,乃至于想象和希望美好生活的能力。
为什么这本书的书名叫做“被遗忘的士兵”?因为普通士兵这个视角在我们传统的历史著作里面就是缺席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分析二战来龙去脉的书,记录二战详细过程的书,对纳粹进行道德审判的书。但我们极少看到一本书,它能客观平实地告诉我们纳粹一方的普通士兵怎么想。我们越是读它,越能感受到普通人一生所珍重的种种价值,友情、爱情、忠诚、对国家的信念,在大人物的棋盘上一文不值。大人物决策一旦失误,普通人却要为此承担一生的重负。大人物只见一将功成波澜壮阔,不见如萨杰一样的普通人成万千枯骨。所以萨杰说只有这样的人能读懂他写的战争史——他们在读这些历史的时候能会心地微笑,他们为自己正常地活着而感到庆幸。
苏德战场离我们有三千公里的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离我们也已经过去了七十年。阅读战争并且还庆幸我们活着,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或许我可以借用一下古希腊悲剧的理论来回答这个问题。在古希腊时代,观看悲剧表演是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台上戏剧中的主角所遭遇的巨大惨事,也许台下的普通人一辈子也遭遇不到。然而,无论是英雄还是凡人,他们在痛苦面前的选择却揭示了人类生活的本质面貌——活着本来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战士。因此,观赏悲剧是一种宣泄,同情剧中人物也就是同情我们自己。我们同情被遗忘的士兵萨杰,也就是在同情每一个在时代和命运面前身不由己的,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