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与书评读书
穿越时空,揭秘民国文坛大佬们是怎么读书的

穿越时空,揭秘民国文坛大佬们是怎么读书的

作者: 蜗牛与黄鹂鸟2017 | 来源:发表于2018-05-17 18:39 被阅读21次


    民国的那些大咖们

    民国是个神奇的时代,在社会动荡、物资匮乏的年月,还能培养出一大批的牛人大师,比如鲁迅、钱穆、梁启超、王国维、钱钟书等等。他们各个身怀绝技,著作等身。民国由此也像春秋战国时期一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样的盛况离不开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大家都很爱读书。

    在艰难岁月,喜欢读书,通过读书来汲取精神上的慰藉本来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最让我好奇的是这些高手们超级能读书的方法。比如史学大师吕思勉,七岁就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日知录》、《廿二史札记》、《经世文编》,十五岁就读过了《资治通鉴》、《明纪》、《通典》、《通志》和《昭明文选》,并写有史札和史论数本。说来惭愧,这些晦涩难懂的大部头书,快奔三的我竟连一本也没看完过。

    还有因《围城》一炮而红的钱钟书。他喜欢读书,读书喜欢做笔记,后人在整理他的笔记时发现,他做的1.5万页中文笔记中就摘记了3000余种书籍,3.5万页的外文笔记中竟摘记了4000余种书籍,这还仅是做的笔记的书籍,没做笔记的可能更多,可见钱老阅读量之丰富。

    近日运气爆表,看到一本好书,竟让我有幸窥到往日仰慕的那些民国大师们的读书秘籍。

    这本书就是《怎么读书》,书名取至胡适先生的“怎么读书”一文。它最早出版于1935年,是由郭文彬先生将当时国内闻名的学者教授们,如胡适、蔡元培、朱光潜、王五云、丰子恺等人的读书经验汇集而成的一本书。

    郭文彬先生编辑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那时他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同样一本书,懂得方法的人读了,可以获得智识,应付环境;反之,不懂方法的人,读了却一无所得,反博得“书呆子”的绰号。所以他便想到出这么一本专论读书方法的书,希望能对当时苦恼于读书方法的青年学子们起一点帮助作用。

    郭先生发现的这个读书问题,其实现在依然存在,而且还不少。所以我觉得像我一样苦恼于读书无收获的书渣来说,真的很有必要,也很幸运阅读此书。

    好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民国时期的那些高手们是如何读书的。

    这本书的封面,简洁素颜

    一、胡适——《怎样读书》

    读书涉及到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读书,二是用什么方法来读书,三是读什么书。

    (一)为什么读书?

    古人读书大多是为了“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为了考取功名利禄。现在读书则是为了学知识,为做人。读书的作用如下:

    1、学习前人的经验知识

    书是前人经历数十年,乃至数千年积累下来的学问、知识、经验和智慧,读一本书,就相当于是吸取了前人所经历的数千百年来的经验智慧。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我们无法像古人一样,每件事都去经历、试探、求证,而后知道、明白。因此,要在极短的时间里,要把古人经历了数千年积累下来的学问、知识和经验全部接受过来,那唯有读书不可。

    2、因为读书而读书

    书读得越多,疑问越多,就越想要去读新的书来释疑解惑,这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

    3、解决困难,获得思想。

    读书能替我们解决目前的困难,应付环境。另外,知识是思想的来源,而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曾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读书方法

    两个字:精和博,要像金字塔一样,又高又大又尖。

    精:

    1、眼到,是个个字都要认得。土豆老师让我们多看报多读书,没事看看词典,多掌握一些词汇,因为陌生不熟悉的词汇会影响阅读速度。

    2、口到,是要把一篇好文精彩部分能烂熟于心,背出来。现在是做笔记,多读反复读,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就能加深记忆。

    3、心到。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一要借助参考书,二要做文法上的分析,三要比较参考,融会贯通。

    4、手到。一标点分段,二查阅参考书,三做笔记。手到的功用,可以帮助心到。根据《如果有效阅读一本书》和《实用性阅读指南》,做笔记时不仅可以帮助记忆,还能加深理解。

    博:

    一是为了参考,要博览群书;二是为了做人,博学多才。

    我们应该多读书,无论什么书都读,往往一本极平常的书中,埋伏着一个很大的暗示。书既是读得多,则参考资料多,看一本书就有许多暗示从书外来。用一句话包括起来,就是王安石所谓“致其知而后读”。

    无论哪本书都有用处,都能帮助你解决困难的,当在适用的时候。有个学生用以前看过的《伊索寓言》解决了正遇到的问题。

    总结:“为学当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另外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做笔记。蔡元培就赞许过胡适先生做笔记的用功。读书的时候做笔记不仅可以帮助记忆,还能加深理解,以及激发自己的思想灵感,是阅读的好帮手。

    (三)读什么书?

    胡适先生曾在《京报》上刊登过许多学者所选定的《青年必读书》,虽然这些书单现在找不到了,但不要紧,因为先生建议我们还是按照个人的主观见解,读自己爱读的书就好。

    民国铁三角

    二、童行白——提高读书速度和效率

    童行白:著有《中国文学史纲》,参与过首届制宪国民大会。

    (一)提高阅读速度:

    1、识别距:是眼球一转动间所能知的范围,识别距广的速度快,反之则慢。而同一个人的识别距有时也不同,受三方面影响:

    1) 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阅读材料难,陌生词汇多,理解难度提高,便影响到眼球的转动,识别距的范围便缩小。

    2) 阅读目的。随意浏览,不求甚解或不必记忆,则快。

    3) 阅读方式。如朗读,因发音牵制,也会缩小识别距。

    2、眼停时间:即眼球转动所费的时间,用时越短,速度越快。它与识别距的关系:眼停时间短的,识别距阔,速度快。所以读书时,不但要扩大识别距,也要缩短眼停时间。

    3、回复眼动:回看。回看次数越多,眼停次数多,用时多,速度慢。所以要减少回看次数。

    4、扫视:从前行的最后一个字,到次行的第一个字,这种眼动,叫做扫视。动作错乱过多,会妨碍阅读毒素。

    解决方法:努力刻意练习,养成有规律的眼动。

    总结:童老介绍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与《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技巧》中第12章中介绍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叫法不一样。比如:识别距就是辨识广度,眼停时间就是注视、停顿,回复眼动就是回视。

    (二)提高阅读效率

    1、理解。

    根据海鸥奥白兰的实验,速度快的理解力也高。

    方法:预先设置目标问题,带着目的问题去阅读,或读完后与同伴互相考查,竞赛。

    在《沟通圣经》中,作者也曾说过:“许多人发现阅读速度增快后,理解能力也增进了,这才是最理想的进步。”

    2、组织。指读完一本书后,能组成一个系统的知识。

    方法:做大纲,总结。

    即读完一本书后,能够逻辑通顺、系统完整的输出书中内容,方法有列大纲,做思维导图。电子工具有:幕布、X-mind。

    3、记忆。方法:多读,追忆,做笔记。

    三、章衣萍——读书与写作

    章衣萍:著有儿童读物《中国名人故事丛书》、《苦儿流浪记》、以及《古庙集》、《一束情书》、《樱花集》等。

    (一)读书方法

    读书要读得熟、要读得多、读得懂,要“不求甚解”,克期读书,要有时间意识。要懂英文日文,研究外国文学,单读中国书,是不够的。

    (二)读书与写作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多读书对写作肯定是有一定帮助的。

    除了多读书,作文还要勤做,多写。学绘画的人只懂得一些光学、透视学、色彩学的原理,不肯用笔去画,是不行的。作文也是一样。只懂得一些文法、修辞的原理,不肯用笔去做,终究做不出好文章。作文正同蜘蛛抽丝一样,要抽才有,不抽永远没用。

    读书对于作文有两方面的用处:一是思想方面,从书中懂得世间各方面的真理真相,二是技巧方面,从古今大家的文章上学得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但一切书籍都是参考品,要敢于疑古。

    要有系统的去阅读(主题阅读),形成三观,构建知识体系。

    培根曾说:看书同吃东西一样,有的随便尝尝就够了,有的应该吞咽吸取,有的应该咀嚼消化。每天杂乱的读书,就如同随便吃东西一样,一定会造成胃扩张、不消化的。

    有系统的读书分两方面,一是要专门的读法。二是要知道世上真正有价值的著作不多,我们应该选最好的书来读。这是精选的读法。

    学生作文,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程颖说”学原于思“,胡适说”学原于思,思起于疑“。胡适又说”我们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我们要让学生宁失之过疑,不要失之过信。

    真理是有时代性的,人生是变迁无穷的。

    一切文章有两个伟大的导师:一是自然,二是人生。一切物体都有个性,文章的词句和风格方面也应该有个性。

    这本书的思维导图笔记

    四、江问渔谈读书

    江问渔:近代大教育家。

    读书三知:

    1. 选书:

    a) 是我需要的书吗?(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用随想笔记来筛选找出我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书)

    b) 配合时间,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即《实用性阅读指南》中说的读书要有时间意识)

    2. 读书时,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速度来读,有些要精读,有些要略读。(观点同《如何阅读一本书》、《沟通圣经》和《阅读的力量》)

    3. 读完后,要:

    1) 做表解,也就是要分析书中内容,掌握精髓。(即其他书中提到的读书要思考)

    2) 做摘要,记录书中重点。

    3) 评论。

    做笔记的重要性每本阅读类书中都重点推荐和强调过了,可见其重要性。可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对应的有读书三戒:

    1、戒盲读。要有选择的读书

    2、戒浪读。要有目标的读书

    3、戒死读。要反省求证实践

    五、其他人的读书方法:

    1、蔡元培:从十岁左右开始读书,到六十多岁,除了生病或大事,几乎每天读书。

    一要专心,二要勤笔做笔记。

    2、王五云:现代出版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编著过《王五云大辞典》。他不睡觉也要挤出时间来读书,不吃早饭也要省出钱来买书,真真是如毛主席说的:“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夜不睡,但书不可一日不读。”

    读书方法:

    1) 多想,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抱着好奇、怀疑去读书,多思考。

    2) 多读,美国富兰克林的读书方法,看完后回忆检查默写。

    3) 多做,多做笔记,多实践,熟能生巧。

    4) 多看,多利用字典

    3、潘仰尧:

    读书与职业工作有密切关系,古语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读书四要:

    1) 深入

    2) 怀疑。明朝的崔述,读书要多想多问

    3) 虚心。

    4) 耐心。

    读书四忌:

    1) 粗疏马虎

    2) 空泛

    3) 盲从。孙中山:”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戚“ “尽信书不如无书”

    4) 武断

    4、朱光潜的读书方法:

    1) 凡是值得读的书至少要读两遍,第一遍快读,了解大旨和特色。第二遍慢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2) 读完后要做笔记,记录精彩部分和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记忆,还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5、李公朴和欧元怀都主观实验型读书,也就是说读书要与实践结合,与做人做事相结合,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6、胡适、 章衣萍 和樊仲云在书中都强调过,光读中国的书不行,还需要去看看国外的书,博览群书后才能触类旁通。

    在物资富裕、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不缺书,但缺少有效读书的方法。没有方法的读书收效甚微,获取的信息有限。

    虽然《怎样读书》这本书是写给一百多年前民国的读书青年们看的,但我觉得今天的我们依然也需要看看这本书,向前人学习读书的经验、知识和智慧,好好读书。

    另外还要像书中欧元怀先生说的:“要把书本上的道理拿到实际生活上去应用。……,生活与知识合一,为用而学,学以致用。”,方法虽多,但还是要真的拿去用了,并能产生价值,才是好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穿越时空,揭秘民国文坛大佬们是怎么读书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ri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