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Room to Dream
ISBN: 9787559828729
内容简介:
在好莱坞梦工厂,大卫·林奇始终是一个独特的“造梦人”。
他34岁即凭借《象人》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而后的《蓝丝绒》《穆赫兰道》,亦入围奥斯卡。1990年,《我心狂野》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同年,悬疑犯罪电视剧《双峰》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播出,狂热席卷全国,他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形象也由此为世人所熟知。称他为“鬼才导演”,一点也不为过。他屹立影坛半世纪,当回顾20世纪的电影史时,我们已经无法绕过林奇。
而关于大卫·林奇,评价始终褒贬不一。他的《蓝丝绒》《我心狂野》《双峰》《穆赫兰道》,看得懂的人会沉迷,看不懂的人会鄙夷。三次陪跑奥斯卡,而最终却仅仅收获“终身成就奖”。是实至名归,还是好莱坞“碍于情面”?
从绘画开启艺术生涯,再由画布走向银幕,身兼导演、编剧、制作人、画家、音乐人、摄影师等多重身份,大卫·林奇的人生经历可谓嘈杂,每个领域都像梦境中的蒙太奇。
恐怕,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写大卫·林奇传记,那就是大卫·林奇。
《梦室:大卫·林奇传》是一部回忆录与自传“合璧”的传记,由克里斯汀·麦肯纳与大卫·林奇合作完成:克里斯汀先用传统的传记写作方法完成一个章节,林奇则在通读后做出补充和修改。为了写作此书,克里斯汀采访了与大卫·林奇有关的一百多位人士,包括他的前妻、家庭成员,以及合作过的演员、经纪人、音乐人、同事等。借用他们的回忆,勾勒出林奇人生的不同阶段。林奇通读后,会在此基础上做出回应和补充。
人生中的重要抉择,经典作品《橡皮头》《象人》《蓝丝绒》《我心狂野》《双峰》《穆赫兰道》等的拍摄历程,影像背后的人世沉浮,丰富曲折的感情生活,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跨界实践……大卫·林奇首次敞开心扉,以轻松、坦诚的语言,将自己的一生娓娓道来。
鲜为人知的私人生活,电影幕后的精彩故事,跨界创作的趣味人生。《梦室:大卫·林奇传》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阳光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的一生,一个天才导演从籍籍无名到走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一生,一个艺术家为梦想信念而执着勤奋、与困难抗争的非凡一生。
作者简介 :
大卫·林奇(David Lynch),导演、编剧、制作人。1977 年,凭借长片处女作《橡皮头》,跻身国际知名导演。此后,由他执导的《象人》《蓝丝绒》《穆赫兰道》,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1990年,《我心狂野》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同年,悬疑犯罪电视剧《双峰》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播出,狂热席卷全国,他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形象也由此为世人所熟知。林奇的作品风格独特,常被影评家称为“林奇主义”(Lynchian)。2019年,林奇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还著有《钓大鱼:大卫·林奇的创意之道》(Catching the Big Fish )
克里斯汀·麦肯纳(Kristine McKenna),评论家、记者,1976年至1998年在《洛杉矶时报》担任记者。她还为《艺术论坛》《纽约时报》《艺术新闻》《名利场》《华盛顿邮报》《滚石》等报刊撰稿。著有《对她说》(Talk to Her)、《改变之书》(Book of Changes)、《费鲁斯画廊:起航之地》(The Ferus Gallery: A Place to Begin)。1979年,她开始采访大卫·林奇,并和他成为挚友。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我心目中少有的还活着的大师,KM 和DL来回切换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之间讲述我还挺新鲜~想喝林奇标志咖啡
# 了解林奇就会不自觉的想到萧红的《呼兰河传》,童年的经历令人怀念、感伤,有着无与伦比的底色。林奇对事物的观察让人想到『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文章的描写,只不过如果是林奇大概会想到蛾子蝙蝠之类的吧
# 可能只有美帝国主义才能产出这样天真而黑暗的艺术家,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 作为传记很详实,配图也很丰富。看的我又想去看双峰镇了。
贰:
1、林奇的故事本质上正是个充满双重性的故事。“切都笼罩在温和的状态之中,一切都很鲜活,但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林奇曾这样表达他对世界的观察,而这种理解恰恰是他所有作品的核心。我们生活在矛盾的王国之中,善与恶、精神与物质、信仰与理性、纯洁的爱与邪恶的肉欲在这里并存,处于令人不安的休战之中。美好和邪恶的相互冲撞之处,塑造出一片复杂难懂的区域,林奇的作品正好栖息其中。 2、想想林奇后来创作的那些影片,可能就不难想象他的童年时光混杂着黑暗和明亮的记忆。或许因为父亲的工作和患病的树木相关,林奇在耳濡目染之下获得了一种高度的觉察力,他称之为一种能感受到万物的表象之下所潜伏着的“疯狂的痛苦和腐朽”的能力。新事物一旦产生就不可避免地会滑向混乱,林奇对这种熵増生来就异常敏感,感到很不安。他也不知道这种天性是如何来的。到纽约看望外祖父母也让林奇非常焦虑,他回忆说,在那儿遇到的每样东西都让他不安。让我不开心的那些东西其实都很平凡,但却引发了我很激烈的感受。”他说,“我觉得有时候人们就算找不到源头,也能具体感受到那种恐惧。有时你走进一间屋子,会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恐惧像毯子一样把我紧緊住。身处大自然之中你会产生另外一种恐惧,大自然可不算柔顺,身处其中照样会遇到可怕的事。” 3、20世纪50年代从没真正从林奇体内离开过:妈妈们穿着棉质衬衫裙,微笑着把刚烤好的派从炉子里拿出来;大大咧咧的爸爸们穿着运动衫在烤架上烤肉,或者穿着西装去上班;香烟随处可见一一那时,每个人都抽烟经典摇滚乐;餐厅服务员晚餐时会戴上可爱的小帽子;穿短袜、凉鞋、毛衣和打褶格纹裙的少女。这些都成了林奇审美字母表中的基本组成元素。然而留存在他身体中最重要的东西是那个时代的情绪:泛着微光的天真和善良,伴随着汹涌其下的黑暗力量,以及四处蔓延的性感气息。这些都是林奇艺术的基石。
引自 美国牧歌
这本书,或许是进入林奇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之前,我们从他的作品来判断他的特质:神秘主义、隐喻、谜题;精力充沛但有些神经质;性感、黑色、危险的气息。我们常常喜欢分析一个人的童年,从中寻找线索来解释他成年之后的种种表现,解码他创作内驱力的来源,事实上我们也确实有许多收获。但《美国牧歌》这个篇章告诉你:林奇的童年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兄弟姐妹们互帮互助,自由成长;林奇拥有一对极为优秀又开明的父母,他既不像一些悲观的艺术家一样,要么父母中有一位是“缺席”的,要么拥有与之价值观冲突激烈的父母。连大卫的前妻都会称赞林奇的父母会认真对待孩子的想法,并且很快能具象为实打实的东西;而林奇本人,小时候聪颖过人,但不是那种喜欢恶作剧,给人惹麻烦的熊孩子。他很早就表现出艺术天分,活力四射,并且和周围的人融合得很好,所有人都很喜欢他。连他的小伙伴都没有看出他心里骚动的波澜。所以,他作品里的黑暗特质从哪里来?作者显然不愿意放过童年这条宝贵的线索,我从他这个章节里还是挖掘出了一些关键点,摘录在此。不可否认的是他从小就具有超乎寻常的敏锐与感受力,尤其是对那些潜伏在日常表象之下的细碎的未知的恐惧。尽管他的童年在我看来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叁:
但我知道,“我们是谁”其实在出生时就已经决定了
是自杀,别瞎调查,不小心就会及我,你们别他妈乱找。这事 被压下来了。我去了警察局,故意想套他们的话:“我正在给电影找灵感你们这儿最近有没有女孩自杀的案件?”没有奏效,他们绝对不会再提这 起案子。我得到许可调取犯或自杀现场的照片,填好表格交上去时,他 们却说:“真抱歉,那年的资料我们已经销毁了。”我在这个女孩还年轻 她的生命刚刚开始时就认识她了,可我不知道她的人生为什么走上了这样一条路 但我知道,“我们是谁”其实在出生时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管这叫生死轮回,我也相信我们已经在人世间走了很多很多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自然规律。 在这一生,你的过往一定会以某种方式回访。想象一下打棒球:你把球击飞,直到球再触碰到某个物体,它オ会往回飞。这期间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空白空间,球也已经离开了很久。但它终将往回飞,向你的方向飞去,而你正是一开始击球的那个人。 我也觉得命运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否则很多事情无法解释。我怎么就能获得一笔独立电影制作者奖金,然后去了美国电影学院高级电影研究中心( Center for Advanced Film Studies at the American Fim Institute)呢?你怎么就会遇到某个人,和她相爱,但就是没有遇到剩下那么多的其他人呢
引自 美国牧歌
关注朋朋不迷路,发送简信交流更便捷;
更多书单 信息,点击简书个人主页查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