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让一个新手快速上手Git,并把自己的代码提交到GitHub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毕竟网上很多教程上来就讲仓库、分支这些概念。于是,凭借着自己对Git的一知半解,我写了这篇教程。
此教程适合没有任何基础的人阅读。如果发现有错误,欢迎指正。
前言
开始这篇教程的学习之前,我默认你已经掌握了命令行(终端)的基本使用,也就是怎么打开终端,怎么执行命令(其实就是把命令输入进去再回车),怎么在终端里切换目录(cd命令)。如果大家以前没用过终端,可以搜一下PowerShell(Windows用户)或者Linux命令(Linux/macOS用户)的教程,简单学一学。
Git是什么?
用官方的话来讲,“Git(读音为/gɪt/。)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可以有效、高速地处理从很小到非常大的项目版本管理。Git 是 Linus Torvalds 为了帮助管理 Linux 内核开发而开发的一个开放源码的版本控制软件。”
当然,我们现在肯定还不知道“版本控制”是什么,那我们就不看这些“天书”,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一下我理解的Git——在我心里,Git其实就是一个用来管理代码的工具,可以给你的代码区分版本、让别人也参与到你的开发中去,还可以借助GitHub等“代码托管平台”来保存和分享你的代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用不止一台设备进行开发,或者与其他人一起做一个项目的事情——在两台设备之间同步代码,或者与别人同步你的代码,是非常痛苦的。不仅要保证两台设备上的代码一致,还要保证代码不丢失,整合两台设备上的代码就更痛苦了。而使用了Git之后,这些问题就将不再是问题。
Git的安装
不同操作系统安装Git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根据我的经验,我稍微总结了一下常见的操作系统的安装方式:
Windows
去官网https://git-scm.com/下载安装包,然后安装。安装的具体过程可以查看“视频教程推荐”里的Git教程。
在Windows上安装Git我认为是最复杂的,配置极其的多。。。不过大家跟着视频教程走一遍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macOS
安装Xcode,它已经自带了Git。如果装上了Xcode还是没有Git的话,可以在终端输入“git”,会提醒你下载“Xcode Commandline Tool”,下载安装好就可以用Git了。App Store里也有Git这个应用。
如果你安装了brew这个包管理器,那直接使用brew安装也可以。
Linux
不同的Linux由于包管理器不一样,安装的方法也不大相同。我用过Debian系和Arch系的一些发行版和OpenSUSE,它们安装Git的方法如下:
Deepin、Ubuntu、Linux Mint、Debian等Debian系Linux:
sudo aptitude install git # 或者 sudo apt-get install git
Manjaro、Arch Linux、Arco Linux等Arch系Linux:
sudo pacman -s git
OpenSUSE:
sudo zypper in git
RedHat系我没有用过,有用过的欢迎补充。
当然,如果你不走寻常路,也可以去官网下载Git的源码,用源码make,make install安装。
安装好之后,终端输入git --version命令,如果显示出了Git的版本号,就说明安装成功了。
另外,Windows系统还可以通过在桌面按右键,如果出现“Git Bash here”和“Git gui here”就说明安装成功了。
GitHub的使用
提到Git,肯定就离不开GitHub这个世界最大同性交友网站代码托管平台。那什么是代码托管呢?通俗一点讲,就像你把文件存储到百度网盘、iCloud、坚果云一样,只不过使用GitHub是把你的代码存储到GitHub而已。
我们先注册一个GitHub账号,非常简单,网上教程也有很多,这里就不细讲了。
登录之后进入github.com,大概是这么一个界面(不知道为啥我头像没显示出来):
最左边一栏是你的仓库,什么是仓库我们后面会提到,刚注册的话那里应该是空的。
这时候我们需要进行一个设置。打开终端,输入以下两行命令:
git config --global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你的用户名"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你注册github使用的邮箱"
把你自己的信息写入到本地Git的配置离去。
我们点击这个new按钮,新建一个仓库: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00372/1f8dc560fb4636c0.png)
然后我们就能看到这样一个界面了,Owner应该是你们自己:
这里Repository Name是仓库名称,可以随便写,但是最好别用中文。Description是仓库的描述,也可以随便写,这个用什么语言就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Public和Private是仓库是公开的还是私有的,我们一般都选择公开的,这样比较方便和别人分享你的代码,当然你愿意的话选Private也没有什么问题。下面那一栏我们暂时不用管。
都填好之后大概是这样:
点击Create Repository,就可以把仓库建立好了。建立好之后会跳转到这样一个页面:
先不要关掉它,我们待会会用到这个页面里的一些东西。
如何将你的代码托管到GitHub
视频教程一般都会讲很多概念性的东西,但是我们在这里先不闲扯那些概念了,我们直接进入使用。
为什么要用命令而不是图形界面呢?我觉得命令比图形界面好理解多了,而且就那么几个命令,翻来覆去地用几遍也就都记住了。此外,咱们作为后端开发者,免不了跟命令打交道,以后部署项目的时候,绝大多数Linux服务器可是没有图形界面的哦,你只能用命令完成你的操作,所以大家不要怕使用命令行,用熟练了以后你就发现:有时候用命令比用图形界面方便多了!
(让我对Windows系统产生极大的厌恶,宁肯什么软件都用Wine移植也不用Windows的原因就是Windows系统的命令行实在是太辣鸡了,居然不能用mysqldump,语法还极其的啰嗦、不必要的复杂,用起来真的让人火大,还是Linux和Unix的命令行舒服啊)
macOS/Linux用户:
打开终端,cd到你代码存放的目录,别照抄我的命令哈(无视我图上的git:master吧):
Windows用户:
进入你代码的目录,右键Git Bash Here,在弹出的黑窗口中进行我们接下来的步骤。或者你也可以随便找个地方Git Bash Here再cd过去。
然后输入:
git init
这时候你应该可以看到类似于这样的输出:
Initialized empty Git repository in xxxxx/.git/
Windows用户可以发现文件夹下多个了.git文件夹。
这样当前目录就是一个Git仓库了,目前它是空的。
那我们怎么把这个仓库和GitHub上我们刚刚建好的仓库建立起关联呢?也很简单,我们可以发现在刚才建立仓库的页面中有这样两条命令(你们的和我的肯定不一样):
目前我们只需要用到第一条,就是git remote xxxx那条。
我们把那条命令复制下来,粘贴在命令行里执行一下。这条命令没有任何输出——毕竟“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嘛。
这样,我们建好的仓库就和GitHub上的仓库建立起了联系。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代码提交上去了。
但是有时候,我们不需要把所有的文件都提交到GitHub,比如Java编译形成的.class文件和target文件夹,以及idea的.idea文件夹。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东西来帮我们自动排除掉这些不需要的文件,这就是.gitignore文件。
我们用以下命令来创建它:
touch .gitignore
把它打开,将你要忽略的文件写进去:
然后使用
git add -A
命令把你所有的文件添加到仓库里去。
当然,不用-A参数,把-A改成某一个具体的文件名也可以一个个地添加文件。
接着我们执行提交操作,使用
git commit -m "你对这次提交的描述"
来提交。-m后面的参数,也就是你对这次提交的描述可以随便写,比如“init commit”啦,“第一次提交”啦,都可以,不过在实际项目开发中我们是要写得尽可能详细的,比如这次提交我们做了什么改动,修复了什么bug之类的。
提交之后会输出对这次提交的描述信息:
可以看到,我们在.gitignore里写的文件并没有出现在列表里,它们被成功地忽略了。
接着执行
git push -u origin master
也就是我们刚才没用到的第二条命令,来把本地仓库里的文件传到GitHub。
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git,会让你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把你注册GitHub的用户名和密码输入进去就可以了。
然后会输出一大坨信息,表示我们提交成功了:
再回到GitHub,我们可以发现文件都上传到了我们的仓库里去:
太棒了!我们已经成功地把自己的代码托管到了GitHub!😄✌️
如果要在另一台设备上修改,你只需要在另一台设备上执行
git clone xxxxx #这个xxxxx是点开“Clone or download”之后里面那个链接
就可以把代码下载到本地了。
改完之后,继续执行
git add -A git commit -m "xxxxxx" git push #这样写是没问题的——你目前可以理解为,除了第一次push需要 -u ,其他的都不需要了
就可以把你的修改也提交上去了。
如果要在原来的设备继续修改,只需要执行
git pull
就可以把修改好的代码拉取下来,继续修改了,之后的提交同上。
什么是仓库
现在我们来回答前面提到的这个问题。相信这个问题现在应该难不倒大家了吧——仓库(Repository)其实就是一个目录,这个目录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被Git管理着的。这个东西还有另外一个译名,叫“版本库”,我觉得这个名字更合适。
什么是分支
可能有的同学注意到我们刚刚执行的命令里有一个词出现了好几次——“master“。其实这个master就是一个分支(Branch)。
那分支是什么呢?其实可以理解为一个代码的不同版本,有一点点像平行宇宙的概念。
分支是可以合并的,就像平行宇宙发生了交汇——在这个宇宙里用Java做开发的我和平行宇宙里用C#做开发的我相遇了!(当然这只是开个玩笑哈)
目前我们只接触到了Master分支,其实实际开发中还会遇到很多分支——比如Develop,Bug之类的分支,有些项目中每个开发者还会有自己的分支(比如我做的一个项目里我就有一个Wen分支)。但是无论有多少个分支,Master分支都是最主要的,出现在Master分支里的代码,一般都是测试通过了的、没有Bug、可以在生产环境中运行的代码。当然我们现在还是在学习中,就不用在意这些细节啦,直接往Master分支上推就行。
Git常用命令
这里总结了使用Git时常用的命令,供大家参考:
git init # 创建一个新本地仓库
git add xxx # 将xxx文件添加到本地仓库
git add -A # 将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下所有文件添加到本地仓库
git commit -m "xxx" # 创建一次提交,提交说明为xxx
git remote add origin xxx # 把xxx设置为当前本地仓库的远程仓库,名为origin
git push xxx *** # 把提交推到远程仓库xxx的***分支,什么都不写(只写git push)的话默认origin仓库你当前的分支
git pull # 从远程仓库里拉取代码
git clone xxxx # 把远程地址为xxxx的仓库克隆到本地
git branch xxx # 创建一个叫xxx的新分支
git checkout xxx # 切换到xxx分支
git status # 列出当前仓库状态
git log # 列出提交日志
目前大家肯定用不到这么多,重点掌握我们前面写到的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