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

作者: 默无言_9429 | 来源:发表于2023-11-04 14:29 被阅读0次

人在精神上或感情上都需要有点寄托。以我所尝试过的经验,我发现,与其寄托在人;不如寄托于事或物,或一种信仰。

因为人是复杂的,是有自主自动之权而又偏偏必须受环境限制的。是无法避免诸多牵制的.

你寄情于一个“人”,原无可厚非;可惜的是,任何人都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事业关系,以及情绪上的变化等等。

你无法抓牢一个人,使他完全适应你。你必须顾到他大部分时间是不能适应你的,因为他另有他自己的牵绊或烦恼。

他有时比你更需要寄托,而这寄却并不一定是你所可以胜任。

因此,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或助力的可靠性,甚难如自己的意,不如寄情于事,于物,或信仰。

所谓“事”,指事业,工作,文章,艺术音乐等等。所谓物,指山水,古玩,各种珍品的搜集等等。这种寄托,因对象无主动力,所以能够承结纳你一切的感情。

所谓信仰,是指理想或宗教。

有理想的人,可从努力追求理想的过程得到寄托;由理想的逐渐达成而得到安慰。

我并不是说人都不好,都自私;而是说人多半都不曲自由,自主。这不自由主,有时固然是被环境所迫,有时也是因为当事者另有其它必须献身的工作。既不一定是由于自私,也不一定是由于懦弱或对环境的迁就。

我建议一些精神苦闷的人,与其过发的把感情寄托在某一个“人”;不如把感情寄托于宗教。现代人否定了宗教的价值,实为一大损失。因为人总难免有心情上的苦闷,有自己所化解不开的问题,有自己觉得无法赎回的过错,有无处求得原恕的忏悔…这些心情上的重压,如果偶尔发生,或许可以找到一位好友,去向他倾诉,或在父母家人面前求得开导或指引。有时,某些问题可以随着时间的过去而自动消失;有时可以靠个人的智慧和定力去把它化解。但如果是长期的苦闷困惑无法化解,而朋友家人又无法长期提供你精神上的支援,久之,甚或不得不拒绝你的打扰;那就很容易陷于精神的崩溃了。

朋友不能经常地,随时支援一个精神苦闷的人。但是,精神苦闷的人可以随时走进教学或寺院。在他所想象的神明或良心的象征前面默祷膜拜,求得精神上的宽恕或安慰。教堂或寺院可以随时容纳人们的忏悔或容许人们精神上的求助,比一个具体而不由自主的“人”可靠得多了。

宗教,对知识分子来说,可以治疗他们狂妄自大的毛病;而且是他们孤立无援时,最后的救生的船。

对知识浅陋的人们来说,宗教是他们行为的指南针和他们选择善恶的圭臬,对他们有监督和警惕的作用。

当然,你究竟要选择什么宗教,是个人信仰的问题。对现代知识分子来说,可能哲学比宗教具说服力。当你需要宗教,而又不肯被宗教说服时,去接近一下“天地自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思想如何?它不但使你豁达,而且使你更爱这“与你为一”的世界。

相关文章

  • 寄情

    濛雨寄思情,连天不绝缕。 念你白发纹,愁深更几许。

  • 寄情

    梅枝吐蕊,暮雪浅素。 悠悠吾心,伊人何方。

  • 寄情

    寄情 (打油诗) 雪花飘飘魅, 寒梅点点开。 伊人在何方? 落叶传书来。 寄情 白雪飘飘洒, 寒梅点点开。 伊人寻...

  • 寄情

    风声啸啸, 屋瓦忽敲, 狂风又到。 一带一路进京, 千年之路, 中国骄傲。 一股西风归来, 好似沙尘暴。 再贯东西...

  • 寄情

    深秋郁金连碧天,枫林叶红醉山间。 借寄好景思友人,曾把甘露作留恋。 卧看大雁横空舞,痴吟情深书锦笺。 老树秋风趁夕...

  • 《寄情》

    繁草拥木栏,石阶入春山。 侧耳听花语,闭目嗅香甜。

  • 寄情

    昨夜巴蜀,繁华落尽成废墟,雁过西山,无何枝可栖? 万里清辉,婵娟月宫几度泪流,琴弦已断,思情悠悠。

  • 寄情

    山雨缭绕风满城, 移宫换羽草木生。 旷世庞杂花千色, ...

  • 寄情

    【“贪欲”是贫穷的种子,“放下”是福德的积粮。“恶”恐世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世人明不是真善。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

  • 寄情

    独坐亭旁望莲池,心中忧愁无人知。。鸿雁传去相思笺,寄到卿前是何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寄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ua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