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儿初中四年制的学制下,初三历史就会提前结业。而且这种操作几年前就开始了。但那时还算正常,没有太大的特别之处。只不过要求学生们在初三时加强一下历史的学习,课程表上多了一节历史课而已。
而我现在所在的这届初三,不知是哪位大神的骚操作,引发了诸多令人深思的现象。什么样的操作,诸君听我说完,自己品味和定义。
这届初三,从春节开学伊始,就在某位大神的操作下,把原本属于语文和英语的早读都争了过来,变成了历史早读;额外加的放学后的课辅,也为历史争得了一席之地。他们还每周一次的摸底考试,要求所有的班主任配合监场,次次排名,公布成绩,大有把本校的历史考成全市无敌,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辉煌场面。打着提高学生成绩的旗号,将各班那些本就不爱学习的孩子集中到了一起,试图让他们考前突击背历史。
然而,这是多么荒诞的设想啊。那些孩子,在自己原本的课堂上,有熟悉情况的自己的老师时刻监督着都难以学得进去,如今将这各个班级的、一大群不学习的孩子聚集在一起,那热闹场面可想而知。他们虽然还没有肆无忌惮地嬉笑打闹,但不学习孩子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原先只是班里几个孩子结团,现在全年级的孩子结团,你兄我妹,你姐我弟,各个班级都有熟人,都有好哥们,课下的交流也盛况空前,好不热闹。他们想要的也期待应有的学习氛围哪里寻到一点踪迹,剩下只是一片嘈杂与混乱。但似乎骑虎难下,架势都摆好了,他们只能三缄其口,闷声不响地走下去为期不长的的这段时期。
如今的教育啊,不知为何竟陷入了这样一种形式主义的怪圈。所谓的提高成绩,变成了表面文章,看似有所行动,实则是自欺欺人。真正的教育不应该是这种生硬的拼凑和强制,而应是春风化雨般地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真正让他们自己从心里迎接和接受。
我们在追求成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却渐渐丢失了教育的本质。那些不学习的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生硬的集中和强迫,而是耐心的引导与关爱。教育不应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应是培养完整的人,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对知识的真正渴望。
站在这片教育的土地上,让我这个有着32年教龄的老教师一阵阵迷茫与悲哀。我们何时才能真正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回归教育的本心呢?望着那一群群被随意摆弄的孩子,和他们满不在乎嬉笑的脸,心里总是沉甸甸的,仿佛压着一块巨石,让人无法理解,难以呼吸。
希望有一天,教育能真正成为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真正遵从教育的规律,把孩子们先从人培养起,而不是拔苗助长、徒有其表的华丽装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