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得有人这样说过,毕生之愿,便是做一个如水的女子。
现在已忘了是谁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说的这句话,甚至也不记得自己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听到的这句话,只是很奇怪,这句话,记忆至今,儿今天突然对它有了新的理解。
如水,是一个很美的词汇,干净、清澈、温柔、熨帖,······恨不得把能想起来的所有美好的词藻都去形容它。一个如水的女子,温柔得想春风拂脸,单纯得如几岁的孩童,包容胸怀容纳着一切,纯净的性子让你觉得所有的黑暗都无处可逃,仿佛让她见到一个点点不美好都是罪恶。
而后来,慢慢认识到如水,代表的竟也不仅仅是温柔和温暖,还有——犀利。源于水的一个特质,0度成并。当水在一个冰冷的环境里流淌,挣扎到这样的境地时便会成冰,不复之前的种种,开始冷硬,生寒,利于刀锋,快如剑鞘,这样的水便可伤人,伤物,也伤心。它不再像水般包容与忍让,而是坚挺地抵抗,无情地出击,精准无痕,直击薄弱之处,毫无还转余地。面对外来压迫,宁可自伤也要伤敌,没有情面可言,没有余地可退,粉身碎骨也绝不示软。
一直不明白,一个至柔,一个至坚,是怎样融合到同一个介质身上,至柔,设计以为人。至坚,宁可伤己不退不让。两个极端,是否都 不易做到?从水至冰,有事经历了什么,才会将如此的温柔寒成一寸不让的对抗?
今天,突然有意识到,如水,除了水和冰,还有另一方面可言,就是形。水和冰是它的形态和变现形式。而这里的形是指形状。若有人问你,水是什么形状的,大多数人会一愣后支吾说不出,少数人会说无形,而我只想说是所有的形状。倒进杯子里是杯子的形状,倒进碗里是碗的形状,倒进盆里是盆的形状,淌进河里是河的形状,流进海里便是海的形状,这就是它的形状,没有具象却又包罗万象。
懂了么?是这样,处事,进入一个环境,不要以水的形式示人,太过温柔,太过纯澈,万事万物都可以接受,不反抗,不拒绝,这样会失去本心,被墨染过的而是墨水,一路黑下去,丧失本性;被血染过的水是血水,一路凛冽,淋漓丛生。冠上别人的名头就是别人,不再是你自己。也不要以冰的形式示人,太过锋利,太过坚硬,伤人又伤己,这样的冰存活不下去,所以要以水的形式示人,在这样的形态下,可是是任意状态,是杯是碗是盆,是河是海是江,是所有的 一切,却又一切都不是。
简而言之,保持自己的本心,融进你的容器,做好容器的形状,倒出来还是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