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风险防范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风险防范研究

作者: 陈世昕 | 来源:发表于2018-04-09 11:47 被阅读0次

    【摘要】: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最有活力的源泉,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这一视觉出发,分析了风险的类型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方式  风险防范

    【正文】: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 一是内部融资, 即将本中小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二是外部融资, 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 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

    (一)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是在本单位筹集资金。它主要是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的纵向积累的一种积累方式。内部融资的特点表现为:第一,自主性。内部融资来源于自有资金,企业在使用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只要企业按内部制度审批即可,基本不受外界的制约和影响。第二,有限性。内部融资受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融资规模受到较大限制。第三,低成本性。内部融资不需要直接向外支付相关的资金使用费,同时也省去了发行股票和债券所花费的高昂的筹资费用。内部资本主要是机会成本。第四,低风险性。内部融资的低风险性,一方面与低成本性有关,另一方面是它不存在支付危机,因而不会出现由支付危机引发的财务风险。在企业的初创阶段,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内部融资,内部融资对企业早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融资能力大小受到企业自身积累能力、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的预期等因素的限制,内部的现金流量不能满足对资金的全部需求,如果企业仅依靠内部融资,其发展会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企业还必须通过外部融资的方式从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

    (二)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是指企业和组织所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中介或资本市场。外部融资可以根据筹资者与投资者的关系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直接融资的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股票融资、债券融资、赊购融资、商业票据融资等。间接融资是指以货币为主要金融工具,通过银行体系吸收社会存款,再对中小企业、个人贷款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融资方式在资金的最终需求者和最终投资者之间存在金融中介的资金融通,即企业的资金来自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债权融资活动,因此也称之为债务融资或信贷融资。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留利水平低, 中小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外部资金, 而外部资金需要从金融市场上筹集, 因此外部融资方式用得比较普遍。

    间接融资方式主要指银行贷款,它的融资成本随银行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很难自行调节。同时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常常对企业的贷款规定了明确的用途,这使得企业运用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无法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资金。由于这种融资方式不能在市场上进行流通,所以企业进行筹资和清偿资金时都需要一定时间,并且需要到期还本付息,具有时间上的限制,通过间接融资,企业可以利用银行的专业知识和金融网络关系,使得其以前无法直接实现的业务可通过银行得以完成。对投资者而言,通过间接融资可以省去金融市场方面的麻烦,同时也更安全。因为投资者的风险对象已不再是充满经营风险的企业,而是风险相对较小的银行。间接融资主要包括如下种类:短期银行信用融资、长期银行信用融资。间接融资的基本特点是资金融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进行,它由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两个环节构成。由金融机构所发行的证券,称为间接证券。相对于直接融资,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更加有效,事实也证明,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更多的是借助金融中介机构,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格审查又相对较严,从而使中小企业陷入发展的困境。

    目前资本市场上常见的间接融资方式有:综合授信、票据贴现融资、金融租赁、典当融资、银行贷款等,可见间接融资方式还是比较多,但真正使用的却不多。在各种间接融资方式中,由于商业信用和票据市场不发达,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贴现来融资的量还很小,企业金融知识的匮乏又使得其他融资方式难以利用,致使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方式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

    二、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类型

    由于直接融资中的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都不是主流融资方式,因此本文不对直接融资风险作分析,主要分析间接融资风险。间接融资风险是指企业间接融资活动收益的不确定性。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为媒介所进行的融资, 主要有银行贷款和融资租赁。

    [if !supportLists](一)[endif]银行贷款风险。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也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到我国企业总数量的99%,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到城镇就业岗位的80%以上,创造约60%的GDP,上缴约50%的税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和大企业相比,想获得银行贷款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归纳起来,中小企业贷款存在如下风险:

    [if !supportLists]1.[endif]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而构成违约,给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积累不足,实物财富少,以实物偿债能力较低,违约成本较低,在躲避债务的情况下,容易引起道德风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缺乏长期经营理念,注重短期利润,财务信息制度不透明,银行对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最终,在短期利益驱动下,诚信意识缺失,恶意躲避债务,以虚假信息骗取银行贷款。 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 因此融资单位成本增高。一般而言, 中小企业的融资利率比大规模企业的融资利率平均高出2~ 4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必须定期支付更多的利息费用, 增加了财务风险。目前理论界提出以担保贷款来抵消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但是如果中小企业互相之间进行担保, 会面临“一损俱损”的局面, 这种做法将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山东女企业家苏银霞,因实体经济遇困,无法从银行贷款,只好向当地的房地产老板吴学占借款135万元,月息10%(相当于年息313%,远超国家规定36%的上限)。苏银霞在支付吴学占184万元本息与一套70万元的房产之后,还剩下17万元无力偿还。2016年4月14日,吴学占随即委派以涉黑人员杜志浩为首的11个人组成的讨债团上门讨债,于欢在母亲苏银霞和自己被11名催债人长达一小时的侮辱后,情急之下用水果刀刺伤了4人。被刺中的杜志浩自行驾车就医,却因失血过多休克死亡。这即是是“山东辱母杀人案”的始末。该案教训惨痛、发人深省,其本质上就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无法从国有商业银行等正常渠道获得贷款,于是民间的“互保套贷”融资应运而生,即多家企业连环担保、互相担保,从金融机构或民间高利贷者手中获得贷款或借款的行为。可以理解为缺乏固定资产和良好信誉表现的民营企业之间,一种互相撑腰抱团取暖的行为。

    自2008年经济动荡后,监管部门默许甚至推动“互保套贷”,加快向中小企业的放贷力度,无论是国有、股份还是城商银行,都加入了推行互保模式的大潮。至今许多地方政府仍在以经验推广的方式,介绍这一“解决小微企业燃眉之急”的融资模式。这种模式的风险在于许多中小微企业采取三、五家企业之间‘互保、联保’的方式从银行获得贷款,一旦发生断点,原本一家企业的风险就会蔓延至数家,甚至数十家企业,成为集体性的风险和灾难。而互保套贷的可怕还不在于此,某佛山钢贸老板向媒体讲述过他遭遇的两难境地:通过互保套贷2000万元,如果不还钱,行业不景气下的企业会被高昂贷款利息慢慢拖垮;如果还钱,可能一下子被收贷,因资金链断裂而死。这还不算,如果互保圈的别人都跑路了,最终债务就由老实留下来老实办企业的人承担——互保本身就是担保的虚化和信用的透支。这些老板的信用资质都差不多,相互担保了,其实等于没有担保,越保越糟。于是,不少企业主拿到贷款后,既不敢还贷,又不想被利息和互保同伙拖垮,就拿着以发展企业为名义贷来的钱去做地产投资、放高利贷等,或许大家都明白,这是一场“谁守信谁吃亏”的游戏。

    2.经营管理风险

    一方面,我国许多中小企业还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家长式或家族管理模式占主导地位,实际控制权相对集中,影响其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的建立,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核算不规范,许多企业还停留在作坊式生产、经验式管理阶段。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和人才,其行业技术起点较低,经营管理的市场拓展能力不高,自身积累和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因而,中小企业发生经营风险的特征明显,而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也必然转化为银行信贷风险。中小企业的不确定性及其高倒闭率, 加上它在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中呈现的脆弱性, 使得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 银行不敢向企业放款, 如果放款一定会要求较高的贷款利率。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家银行将1亿元资金放贷给一家大型企业;或将此1亿元资金分拆成100份,每份100万元,分别贷款给100家小企业,其风险、成本乃至效益都是大不一样的。就风险而言,这家大型企业是处于垄断地位的上市国企公司,信息披露充分,垄断经营的地位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再辅之以相应的不动产抵押物,贷款风险很小。而小企业则不同,本小利薄,市场竞争激烈,信息不透明,恶意骗贷事件时有发生,甚至缺乏相应的抵押物,则贷款风险很大。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乃至贷后检查的操作成本上也大不一样。贷款给一家大企业办理相应的放贷手续,均可一次性完成。而放给100家企业则要将上述作业过程分别操作100次以上,尤其是小企业状况千差万别,特别繁琐,需耗费100倍以上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在收益上也是不可比的。大企业收入稳定,还款来源有保障,即便挂账也有政府担着;而中小企业常多有经营不善难以还贷,甚至发生恶性骗贷,经营者“跑路”藏匿等极端事件。经验表明,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呆账率高于大型企业的30%以上。同样,大银行的基层单位分行、支行都是有一定的业绩考核指标的。为了达标,少投入多产出,经营者“嫌贫爱富”,乃经济规律使然,由是之,近年来国内中小企业因向银行借不到款或倒闭,或卷入民间高利贷,则不足为奇。而对资金的需求推动了借款利率的一再高攀,风险加大。

    3.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是指政府对中小企业相关制度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化引发的风险。由于政策在执行中,对一些企业在生产规模、技术等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很多中小企业因不达标而被迫关闭。而一些企业因不遵循国家的产业政策的要求,发展方向不明确,有的甚至与之背离,存在很大的政策风险。中小企业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法律保护和政府支持不够; 同时, 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严重, 而且随着银行商业化进程的加快,银行风险意识愈来愈强, 在信贷管理中推广授权授信制, 使一些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的银行分支机构丧失了发放贷款的权力, 更加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金融监管部门又不断地拔高银行,一些城市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走上了一条重组改制、引进战投、跨区域发展、综合化经营以及上市的发展壮大之路。银行的规模决定了其服务的对象,规模壮大之后就不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服务。假设某地有100家小银行,只能分别发放100万元贷款给100家中小企业。某天,这100家小银行合并成一家大银行,那么原先的100家银行贷款部门就只剩下一家了。这一家银行绝不会放款给100家小企业了,它会集中精力将这10000万元的资金一次性发给某家大企业。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讲求了效益,同时还兼顾到“安全”和“盈利”。可是,原先的那100家小企业就贷不到款了。

    4、行业风险

    行业风险,是指由于中小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和盈利环境的变动或由行业周期性带来的风险,我国中小企业有成千上百中行业,行业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这两年出现的用工难、用工荒等问题,使一些中小企业面临成本优势减弱的压力。

    (二)租赁融资风险。我国融资租赁业于1981年由荣毅仁先生引入,在其后的几十年里,我国融资租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融资租赁又称设备租赁现代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主要特征是:由于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只是出租人为了控制承租人偿还租金的风险而采取的一种形式所有权,在合同结束时最终有可能转移给承租人,因此租赁物件的购买由承租人选择,维修保养也由承租人负责,出租人只提供金融服务。租金计算原则是:出租人以租赁物件的购买价格为基础,按承租人占用出租人资金的时间为计算依据,根据双方商定的利率计算租金。它实质是依附于传统租赁上的金融交易,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目前融资租赁业务对行业的渗透还很有限,业务规模还比较小,主要是以运输工具和各种机械设备为主。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严重缺乏,购买能力不强, 根据我国国情,中小企业不可能从现有的融资渠道上获取大量的中长期资金,融资租赁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融资租赁过程中,中小企业作为承租人不需要一次支付巨额资金添置设备,只需支付少量租金,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在设备更新中的资金投入。其次,融资租赁中的资产大部分为技术含量较高的先进设备,承租人有权选择设备类型和制造商,租赁期满时有权续租和低价购入租赁物,这样就可以促使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步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真正转“危”为“机”。最后,融资租赁可以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大多技术水平低,研发能力弱,通过融资租赁可以获得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促使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增强其技术开发能力,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 租赁融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虽然租赁融资门槛低, 费用低廉等对中小企业具有独特优势, 但是融资期限长, 短期市场利率变化等特点, 给中小企业带来诸多风险。具体表现如下:

    1.决策风险。决策风险是指融资企业租赁决策失误而生的风险。包括设备租赁还是购买,选择哪个型号的设备, 选择哪家租赁公司,以及租期租金和租金支付方式的确定。由于在租期内,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等费用由承租人承担, 并需要定期支付确定的租金, 因而企业应通过科学的财务分析合理决策, 减少因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对承租人而言,指定购买的租赁物件与实际用途不符合或选型不当,无法投入使用。一般来讲,经过规范审查程序的大项目很少出现这种情况。某些小项目,特别是某些首次使用的“新技术”或者不成熟的的技术,旺旺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要求承租人慎重决策,对企业内无经验的项目和设备,切忌赶时髦。应先学习借鉴,吃透了以后再考虑上马。

    2.信用风险。风险控制是融资租赁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信用风险则是融资租赁诸多风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融资租赁的信用风险是指在融资租赁交易过程中,出租人或供货方不能按合同约定及时提供租赁设备和维修服务等风险或因承租人不履行合同规定而导致出租人资金不能被安全回收的风险。信用风险又分为物权风险及债权风险。物权风险是标的物被承租人非法变卖的风险,而债权风险是承租人破产或者无力支付租金的风险。与此同时,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也存在于信用风险中。 对于承租人来说, 违约风险来自两方: 一是出租方的违约风险, 由于出租方没有按时出资购买设备, 造成融资企业不能及时取得设备的使用权而延误工时的风险; 二是供货方的违约风险, 由于供货方交付设备不及时或交付质量没有达到合同的规定的风险。无论是哪种违约风险, 都会影响融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融资租赁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因失误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也即租赁设备运用失败的可能性。经营风险通常是决策风险的延伸,租赁决策的不科学导致设备在使用期间出现偏差, 达不到预期效果。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销售以及资产规模、品牌效应、产品独特性与否、市场竞争、客户基础、信用记录等方面。若产品具有很高的可替代性,则企业产品在定价和市场份额等方面没有竞争优势,经营活动取得高额溢价的可能性大幅降低,经营风险升高。当企业处于潜在诉讼期间,那么其或有负债可能会导致较大的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的产生, 阻碍了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愿望。

    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对策

    从以上融资方式和风险类型分别对融资风险的各个层面进行考虑, 提出以下相关对策:

    (一)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1.大力发展创业板市场。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大批中小企业直接进入主板市场还不太现实。通过创业板市场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重要途径。创业板市场又称二板市场, 是指主板市场以外的, 主要为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筹资渠道的新型资本市场, 它具有上市门槛低、重法人治理结构、信息披露责任加重三个显著特征。创业板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为中小型创业企业, 特别是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服务, 一般来说,它的上市标准与主板市场有所区别。创业板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 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创业板市场开辟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新手段。没有创业板市场, 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就有困难, 股权交易与流通都成问题, 缺少流通渠道,中小企业投资者就无法退出, 投资者也不敢贸然进入。第二, 创业板市场将为风险投资的运作提供保障。由于风险资本不是实业资本, 当高科技风险企业高回报的周期一过, 它就要撤离, 去寻找回报更高的企业进行投资。资本的撤离一般通过企业公募上市, 创业板市场作为一个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 无疑是风险资本实现退出的最佳出口。第三, 创业板市场的建立有利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改组改制, 促使融资功能高级化。国家“抓大放小”方针实施过程中, 高科技中小企业通过进行了兼并、分离、重组等产权交易, 需要有一个高效的产权交易市场。创业板市场为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改组改制提供了资金募集、产权交易的场所, 发挥了融资对其改组改制的扶持作用, 促使融资功能高级化。除此之外, 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创业基金、海外融资、民间融资等创新工具进行融资。总之, 中小企业在融资时, 应扬长避短,利用自己企业的活力, 高速增长, 富有创新意识和生命力等特点来寻求融资创新工具, 找到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

    2.发展风险投资, 缓解中小企业权益性融资缺口。发展风险投资, 缓解中小企业权益性融资缺口风险投资集资金融通、企业管理、科技和市场开发等诸多因素于一体, 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看,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及财务制度甚至比引进外部资金更重要, 利用风险投资从两方面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就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可借鉴国外经验, 组建工业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以直接持股和发放长期贷款的方式向中小企业投资。

    (二)促进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发展

    1.加强对中小企业银行信贷支持力度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说,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机制和财务制度。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行业种类繁多,资本规模小,融资渠道单一,发展不平衡,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程度较低,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严重影响其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建立,所以需要建立一整套合理完善的并且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特殊状况进行治理的管理方案,有利于管理者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手段,很多中小企业还停留在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经营和经验式管理阶段,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要加强科技手段来进行管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账目模糊,数据失真,使银行无法得知企业的真实账目,无法做出正确的信用评估,造成银行贷款风险。所以中小企业要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二是加强产品的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要不断地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提高员工素质,引进高科技人才,不断研发新产品,以适应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以抵抗市场风险,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产品落后,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而遭淘汰,先进的技术能促使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才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活力。

    从银行或金融机构来说,一是准确认识目标客户,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范围。与国有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整体经济效益相对不稳定,自身实力和能力的积累相对较弱,其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缺乏创新等。商业银行应准确客观的认识中小企业发展约束,应制定与中小企业发展适中的信贷政策,在没有违反现行法律法规、中小企业的权益归属清晰、内部控制和信贷风险能够较好控制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应加大力度创新中小企业抵押担保的方式,相对可以适当的放宽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范围。可以从不动产做抵押的模式扩展到股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商标权等新型的担保抵押贷款的模式;对于经营稳定、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银行可以与担保机构、借款单位以及政府进行协调,明确各自的权、责、利,实现风险分摊的模式,适当的扩大其贷款金额和担保抵押范围。二是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和其信贷模式的创新。  目前,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评级指标体系,都是沿用大企业信用评级标准的方法,且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的历史积累不够,采集信息的成本高,所得到的评级结果缺乏充分的准确性。在我国,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在融资上难以获得比较充分的金融支持。因此,有必要建立我国中小企业的评级制度。信用等级评定标准重点应放在以下几项上:“领导者素质”,“经营效益”,“信誉状况”,同时商业银行之间应当加强沟通、协作。从企业信贷需求来看,一般大企业需要的是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而中小企业需要的是标准化、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银行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需求,创新其信贷模式,更多的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工具。在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流程上,银行应强化贷前风险防范和控制、贷中监控和帮助服务、贷后控制和补救的服务流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有效的信贷服务。三是加强商业银行的制度创新、业务和技术创新  商业银行可以建立一套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体制,来扩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一方面,商业银行内部应进行机构创新,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和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实行行业经理制度,建立客户经理制度,负责贷前的调查、贷中监控、贷后负责贷款本息回收等;建立激励和约束相容机制,激励员工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监测,主动开拓市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不是很稳定,应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减小对中小企业的风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拓展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和增值业务,设计出符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预警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防范。

    2.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

    (1)决策风险的防范策略。第一, 租赁融资方式选择风险防范。采取何种方式风险最低, 应从融投资两个角度加以分析和比较, 最后予以决策。第二, 租赁公司选择风险防范。租赁公司需慎重选择, 特别要重视信用评估, 以防出租方因资金不足造成供货方拒绝或推迟交货。第三, 设备选择风险防范。承租方要重视设备的选择, 承租方所租赁的设备先进与否、经济与否均对其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

    (2)信用风险防范。违约风险的防范策略有:第一, 选择实力集团为出租方履行合同作经济担保人; 认真依法签订租赁、订货合同, 保证条款齐全并明确违约责任; 第二, 依法进行合同公证; 第三, 强化合同管理。

    (3)经营风险防范。经营风险来源于决策风险的延伸。其防范对策有: 第一, 重视租赁设备试用期利用效果,注意发现潜在问题; 第二, 强化设备投产后的经营管理, 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三)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原因,在经营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对资金的筹集方面也是处于弱势,这就需要政府在这其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首先,国家可以根据我国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提供一些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保障。其次,国家应该设定相应的机构来管理中小企业融资,为中小企业构建良性发展的融资环境和竞争环境,确保中小企业的融资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吴宏远: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基于民间金融的视角 , 财会通讯 ,2012/29.

    2.邢秀芹,杨宜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防范研究 , 金融与经济,2011/02.

    3.徐琳 :探析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管理 ,中国商贸 ,2010/20.

    4.陈千红 :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实证分析 , 新金融 ,2010/08.

    5.吴柯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基于创业板推出的思考,商业会计,2010/11.

    6.肖丽容: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对策分析,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10.

    7.邓其伟:我国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问题及对策探析,中国商贸,2011/08.

    "ht��Z@���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风险防范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yb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