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理财投资投资理财上班这点事儿
现在的年轻人,正变得越来越「穷」

现在的年轻人,正变得越来越「穷」

作者: 投资早高峰 | 来源:发表于2018-01-22 20:24 被阅读84次

为什么当代大部分年轻人正在变得越来越穷,主要有以下5个原因:

家庭传承

家庭传承是导致当代年轻人正在变得越来越穷的一大主因,因为知识技能不能像资本一样跨代的传承。

讲明白点,假如你是个顶尖的广告策略大佬,但是你的孩子并不能一生下来就继承你的技能成为广告大牛,他需要有相应的天赋,再加上10多年的教育,20多年的专业磨练和实践,才有可能达到父辈的高度

基本相当于白手起家,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年轻人的共同特性。

然而资本的传承却没有这个麻烦,老爸是企业高管,公司老板的,直接将财富、人脉继承给后代。就像万达大佬王健林,他儿子王思聪出身就是超级富二代,5岁就能出国留学,21岁就拿到了父亲给予的5亿创业启动资金,这就是阶级的不同,非人力能撼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正在承受越来越强的相对剥夺感。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认为,比起实际上的匮乏,我们和某个参照物对比时,感受到的自己的匮乏,会更强烈地引起我们的消极情绪。这种感受被称为“相对剥夺感”。

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更能感受到贫穷的问题所在。在下层阶级集聚的地方,例如某些贫困农村,人们的眼界有限,无法了解到自己与富人阶层的差距有多大。

而在大城市之中,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繁华与廉价劳动力,脏乱差城中村的贫穷共存的一体化社会中,年轻人们能够更近距离地观察到富人的生活,他们感受到的相对剥夺感更强烈。

在过去15年里,几乎所有收入的增长,都聚集在富裕阶层里。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家Robert H. Frank说,这个社会是一个“胜出者获得一切”的社会,只有极少数金字塔尖端的人正在过得越来越好,大部分其他人都只是在勉励维持生计。

从相对的意义上讲,整个社会都在经历着马太效应: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而可悲的是,有可能“变富”的通道正在不断收紧。

职业卡位

目前20多岁的年轻人,无论是初入职场的白领、程序员,还是仍然在读书的硕士博士生,他们都在被四五十岁的人卡位,讲白了就是剥削

对于大部分行业来讲,尤其是传统行业,如土木、航空、化工、医疗、法律等,中高层砥柱都是70、80的父辈阶层

他们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建设红利,逐渐成长为总工、总监、主任医师、合伙人,在某一小块业务里有绝对的垄断地位,有充足的项目源,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六七百万,大量的人力资源红利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最为廉价的劳动力,他们仅仅留给年轻人在大城市衣食住行的钱,而盘剥走其他的剩余价值。

中高层职位的大范围占领,关闭了阶级自下而上流通的通道,这种感受被称为社会阶层的不流动感,这也导致了目前的年轻人已经很少相信“勤奋能变得富有”这种80年代被奉为真理的言论了。

如果说相对剥夺感让很多年轻人对富人阶层存在幻想,在感受到大量的阶层不公平时更为渴望成为富人,那么阶层不流动感则让他们更多感到无能为力和绝望。这令他们生活在两种感受的相互挤压中,不断的质疑自己,在前进道路上迷茫,碰壁。

物质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劳动效率的提高,便宜好用的物品越来越多,但年轻人生活中最大的开销——教育、医疗、住房,却变得越来越贵。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和父辈相当的阶级地位。

讲真,先买到房子的人抢先一步占据了房子和户籍政策带来的各项特权,如稳定的居住权、子女教育权以及城市公共福利。

但土地,或者说可以盖房子的土地从来都是稀缺的。由于国家在政策上照顾大城市,而大城市的土地供应被严格限制,扩张的速度远远不及人口流入的速度,于是“买房上车”就成了年轻人人生规划中最重要的一步。

没房,不算在大城市里真正落脚。而买了房,则可以享受稀缺房产所带来的房产价值提升。

举个例子,A和B都是深圳的程序员,月薪20k;

A的父辈在深圳有一套房,结婚后两代同堂,A的孩子由父辈帮忙照顾,A夫妻两全职上班,月收入35k,在工作上,报了多门进修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生活上,买了辆七座车,周末周边游,假期国外游,在教育上,孩子从小送进国际学校,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B在深圳奋斗七八年后,终于攒足首付成功买了一套跟A同小区的二手房,隔年结婚生孩子,B妻子全职主妇,在家带娃,B背负着房贷和儿子的奶粉钱,朝九晚三,终日勤奋工作,不敢丝毫犯错,结婚纪念日全家人吃了顿自助餐;

而A的父辈在买这套房时的房价一平方才几千块,十几年翻了十多倍

这充分体现了上文所说的马太效应。

互联网发展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诞生了各类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直播平台,问答网站,手机游戏。除了让年轻人了解到富人阶层的生活,也让不少年轻人富裕起来

如:

Papi酱,一个做搞笑视频的,成功了。

咪蒙,一个写文章的,成功了。

李叫兽,一个教广告文案,成功了。

而这些神话看起来是那么轻易的就成功了,这令无数年轻人难以全心全意投入本职工作,提高专业技术。

最可怕的是无论是微信、微博、知乎、简书各大内容平台,都能看到一大堆所谓月入10w的大V,各种奋斗拼搏的鸡汤职场文:

《月薪3000与月薪30000的文案区别》

《说来惭愧,我的助理月薪才5万》

《月薪十万的人,都是怎么努力的?》

《咪蒙教你月薪五万》

网络造神太容易了,也太多了。而且这些“神”还都亲自告诉你:只要好好听课,涨薪是一定的,又快又容易。对于大部分迷茫,四处碰壁的年轻人而言,能不心动吗?

咪蒙,罗振宇,李笑来之流当然是聪明人,他们用偏激的言论吸引粉丝,加深年轻人的焦虑,以此来煽动粉丝购买自己推荐或者研发的产品。

于是你花钱去专注学习所谓的干货,却发现到头来并没多少卵用。

在此引用一句张佳玮公子的话“所有的自我提升,归根结底,无非就是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市面绝大多数标榜着自我提升的东西都是智商税“

消费欲望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现在的社会是病态的,看不起简约朴素,崇尚名牌奢华:

一种是月薪七八千块钱,衣服普通牌子简单舒适就行,鞋子不买耐克阿迪达斯几十块的照样穿的舒服,手上拿着的是几百块的红米,背着几十块的帆布包,一个月存6000左右。

对于这种消费方式,大部分人的评论是,你这样过得很累吧?不累你骗鬼吧?

一种是月薪5000却过上了50000的日子,手握苹果X,身穿阿玛尼,脚踏郎丹泽,背着古驰包,十八张信用卡互相还款,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

对于这种消费方式,不言而喻,一堆好评,真是令人羡慕的生活。

是人的欲望变大了?亦或是说人变傻了?大部分年轻人今天在朋友圈嚷嚷着穷,明天则去到了马尔代夫度假。过多几年该成家立业了,就开始说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了,体质不公,没有人均分配

是不是要国家给你分配个老婆,再送你间房子,你才会觉得心满意足呀?

他们没有想过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升职加薪,没有想过通过理财投资去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没有对自己人生进行长期规划,而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而且不太在意自己的经济能力,反正现在花呗、白条多的是方式,先high再说。

还有一种消费形式,快节奏的碎片化生活,有很多小额花销会对个人开销造成不小的压力,每个月这些花费甚至会占到收入的1/3,这点以前小万也提及过。

譬如星巴克的咖啡,一杯30块,一个月24天工作日每天一杯,也就要七百多块钱,对于大部分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这已经是六分之一的开支了,最主要的是类似的花销还有很多。

在自己还没达到相应的经济能力之前,能省则省,否则你只会觉得自己越来越穷

小万有话说

我怀念20年前那个单纯,安静的世界。那时候,五毛钱的冰棍,一块钱就辣条就可以开心一整天,一间小房子,一辆凤凰牌就让全家人都觉得很满足

而现在,我享受在大城市拼搏的乐趣,在这个聚集程度无限提高,两极分化没有上限的大城市里,一次次在渴望和失望之间挣扎,在奋斗与不公中迷失

因为我相信,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从未放弃过,从未停止过追求,我们越来越接近生活,开始明白在大城市生活的不易,我们越来越穷,是因为在苟且的生活里,我们都没有忘记自己想要的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在的年轻人,正变得越来越「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yr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