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疫情期间,一个家长发来的一张图片,在她没有解释之前,我没有看得明白。疑惑时,家长解释说,她已经复工上班了,这是孩子发给她看的,意思是要家长不要只顾关心孩子的学习,得进行情商培养。孩子的目的是想家长少布置学习任务,多点时间玩耍。可是我又仔细看了,这一句“神童魏永康长大后,学习能干,工作后却被开除,是因为不做家务,大学时都还在被喂饭。”在脑海久久不能挥去。于是,直接告诉家长,可以培养他的情商呀,就让他做做家务吧。家长豁然开朗。
提到做家务,有些话想说。以前,只是口头上对家长说,劳动的重要,有的家长重视,有的家长却是无视。这一届学生,我开始注意孩子的劳动教育,家长会上强调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学生的班会上引导孩子,先有耳闻也。特别是在实践中,家务劳动这一项都布置成了作业。有的人会说我太形式化了,可是,连形式都没有,怎么有实践?
于是,第二天早上,我在家长群时的“每日分享”在就分享了这样一段话:
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作为人类生存于世界的一种活动,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劳动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实践证明,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的孩子能吃苦,有才干,对生活充满自信,人际交往能力强于不爱劳动的孩子。
家庭是人生成长起步的第一课堂,劳动更是不应该被缺席的。
是的,现在各种条件真是好得不说了。好多人的劳动观念淡薄,影响了教育。培养了许多高商的孩子,他们却成了生活的弱者。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第一、自己的事自己干。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的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可以说是最经常、最基础的内容。它是劳动的起点,又是其他劳动内容的基础。什么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力所能及的事,如学习方面的削铅笔,包书皮,整理书包,准备文具等;生活方面的穿衣、洗漱等;集体方面的值日、扫除等;家庭方面的做饭、洗碗、扫地等。
第二、要学会放手。放手,就是让孩子干自己的事。不要怕累着孩子,也不要怕孩子干不好。要想培养孩子会做事,就应该让孩子有自己的一份劳动任务,如铺床、缝扣子、热饭、洗小件衣物,准备上学用具等。当孩子干得好时,要给予表扬,孩子干得不好时,家长要给以指导,切忌责骂或挖苦讽刺。
第三、反复训练,坚持从易到难。家务劳动有难有易,开始让孩子做感兴趣,简单的家务劳动。想做做不好的事情,要反复训练,循序渐进,鼓励为主。出现问题时,家长不要认为做起来很简单,而孩子没有达到时,家长要耐心而认真帮助孩子找出问题所在,共同与孩子一起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让孩子重新做。
第四、让孩子体会劳动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要使学生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尽量多和成年人一起劳动,对成年人来说,劳动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共同感受劳动的快乐是自我教育的第一步。”当孩子学会做一些家务时,他的内心会流溢着自豪和欢乐,会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在家里的重要性,在家的存在感,价值感。所以,家长认为,就必须从一点一滴的事做起,在自我服务和家庭劳动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家庭是劳动教育的起点,学校的劳动教育和实践也应该孩子养成劳动习惯的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在学校生活中,我做到努力成为一个“懒”班主任,能让学生做的事情,老师绝不动手,勤动口就行。吃午饭的时候,四人小组为单位,给其他孩子打饭一周,这样轮流着。孩子们兴趣很高,不会掌握饭勺的孩子,还主动回家练习呢。虽然每天最后吃饭,可是他们从没有埋怨过,还从中体会到了为别人服务带来的快乐。
教室里的清洁,最初教孩子怎么做,还让他们回家练习扫地,想办法如何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通过劳动教育和体验,激发学生在劳动中获得喜悦感,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独立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劳动首先是是孩子情感生活的范畴。只有当劳动给孩子带来快乐时他才渴望劳动。劳动的快乐越深刻,孩子就越珍惜自己的荣誉,越清楚的在劳动中看到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荣誉。劳动的快乐是强大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通过劳动,引导学生有责任感,能担当,更明白劳动的价值所在。学习不是孩子的全部,会在劳动中去思考,去创造,创造幸福的生活,才能过好每一天。从开学第一天,我布置的劳动实践,是让孩子们从最简单的扫地,擦桌子,倒垃圾开始,在无数次实践中,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更明白了坚持的力量。因此,我动一下手指,布置的这项作业,家长们也是非常支持和配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