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关于《高邮湖遇险记》及简书写作

关于《高邮湖遇险记》及简书写作

作者: 昇夫 | 来源:发表于2023-06-02 08:00 被阅读0次

    关于《高邮湖遇险记

    或许更应该拟成“关于《高邮湖遇险记》的说明”。因为我想写的,也似乎必要写的,是对读者,尤其是读了《高邮湖遇险记》并留下真诚恳切的评论的读者朋友,要真诚地说一声抱歉,道一声“对不起!”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作为作者的我,糊弄了你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将会说到。

    而没有拟成“关于《高邮湖遇险记》的说明”,拟成了现在这个题目,一方面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歉意,也是想说一说这样写的用意,为什么会这样写?

    高邮湖

    《高邮湖遇险记》当天同时首发在简书、头条,还有本人的公众号上。在发后的第二天至今,分别有四位读者朋友留言。其中,头条上有一位苏北的读者朋友的留言,让我看了后,便使我有想要为此说点什么的必要。

    对这些留言,我都没有回复。一方面,我感到问题的严肃。像做错了事的学生不敢面见老师;另一方面,又奇怪的心里,想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反馈?再一想,怎么来说都是写作,一篇文章不等于完全的现实生活。但,我不是一个放得开的人,我觉得我不能辜负真诚的读者。以致于,想到关乎做人的准则上来,作下说明理当应该。

    苏北的读者朋友留言:

    首先作为一个高邮人真的抱歉了,高邮总的来说治安还是比较好的,但也可能有许意外情况发生,强力建议您报警。

    头条另一位读者朋友留言:晚上偏僻之地少去为好!特别是一个人,最好不去!

    简书读者留言: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和陌生人保持距离。

    这三位读者朋友的留言是如此真诚如此温暖,无一例外的发出对我“遇险”的关切。特别是苏北朋友的话,让我感到特别抱歉。

    实际上,我并没有遇险。文中所写,一半是真,一半是假。偶遇三个少年学生,和他们聊天,他们说带我去看运河故道遗址都是真的。

    从合肥少年忽然从背后冲上来卡我颈脖开始,想伤害我等,都是假的。是我事后想象的虚构。事实上,文中写到的并没有发生。

    我为什么会这样写呢?

    有这样的几个原因。一,我想写有故事的东西。这期间,我自然读了一些汪曾祺的作品,喜欢他的散文,也喜欢他的小说。譬如,《大淖记事》《王四海的黄昏》《航空奖券》《笔记小说两篇》中的《瞎鸟》《捡烂纸的老头》等。我就很想写出像这样有故事情味的作品,也想讲故事。近两年,读了人家的小说有所触动,就觉得自己有东西想表达表达,也产生过想写小说的冲动。可惜的是,我还不会写小说。这算是一种尝试,思想上的尝试;二,也是为了吸引人。心想,故事能吸引我,也能吸引别人。实际上,我当时设想的,原不是这样简单,而是事故发展下去。合肥少年他们原想勒索点钱财,可不想出手太重,加上我顽固的不从拼命地反抗,惹恼了他们,于是他们一不作二不休,将“我”残忍杀害。然后,第二天,高邮报纸,头版头条上出现重大新闻:某某文学爱好者,慕名造访高邮,不幸遇难!事故正在调查中。以这样的结局来写,当时也是想到了郁达夫《沉沦》,主角不是跳海自杀了么。似乎这样,我也便轰动了,即便是死后的轰动。可写的时候,似乎进行不下去,觉得荒唐,不真实。同时发现,自己所想的付诸文字的愿望而笔力达不到。只好如此草草收场;三,也是来自合肥少年身上的某种不好的感觉。我想,他们是本地人,是常常来这玩的。岂有不知道运河故道的道理。即便不知道,怎么忽然想到那样一个地方,要带我去看呢?那时合肥少年的言行神貌确实有点偏邪,至于他有没有生起歹念,有没有胆量做那样伤人的事,实话说,不得而知。再有,其他两位同学,是正直正常的,是可信的。即使合肥少年有不轨企图,在那样的情况下,也因孤立无援不敢有什么举动。这些似乎是我的多疑、想象。也不全是。是一个人的感觉,或者说直觉。不得不说,这种直觉不会背叛自己。当然,也确实是自己幼稚。实际上,我是完全信任他们。在我眼里,他们就是孩子,是学生。学生都是单纯的,会有什么坏心事,乃至伤害人的举动呢。更是,我对高邮的信任,对汪曾祖的崇拜敬慕而对高邮产生的好感,使我觉得是回到了故乡般亲切的怀抱中来,是没有提防,无需提防的。加上好奇,将其他的都没有去考虑。如果我再老练世故智慧些,也没必要跟他们去看什么运河故道。聪明人早在之前的聊天中,结束了之后的接触。这些就是我当时会那样写的原因。

    之所以觉得抱歉,要向苏北读者朋友说对不起,我想,假如他还会看到本文,知道事情真相后,他或许会怪我吧。是吧,我们高邮怎么会出这样的事呢?你这样写,不是污蔑高邮吗?让大家知道了,会给高邮留下什么印象呢?

    是啊,这才是我感到抱歉的实质所在。我才明白,我不能这样写。写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这一层。是啊,我怎么可能对一个有敬慕的人的城市,有不良的心思和行为呢?如果有,还说什么崇拜,千里迢迢来访,岂不是虚情假意!那么,就当是一场误会吧。谅解我的粗糙和浅薄吧。

    再一想,我想写故事,想写小说那样的东西,这没错。写高邮,或者借倚点什么,也没问题。问题出在哪?出在笔力和脑子,出在怎么写的问题上。

    当时,我本想撤掉或删除。想想,还是放在上面吧。对于我,是一种尝试。对于读者,我因此在这谢过。

    引出一个思考?

    写作可不可以虚构?小说自然是虚构。我指的是散文,故事散文,还不成型的小说,可以虚构吗。就像《高邮湖遇险记》本文,后面部分就是虚构,似乎真有那么回事。

    虚构不是问题,当然可以。虚构不等于胡编乱造,不等于信马由缰。虚构也要有它的来路,不论是虚构的情感还是虚构的事件人物。以我认知,笼统一句话,要让读者读的时候,感觉不出是虚构,那么,就算是虚构成功。不能说,人家一读,就觉得假,假到不忍再读,那样的虚构就是失败的,是没有价值意义的。当然,神话志怪别论。说来,还是怎么写的问题。

    高邮运河

    顺便说两句简书写作

    准确说,是简书和写作。简书现在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

    本人2018年来简书。那时简书的写作环境氛围好,相对更纯朴。大家互动强,留言多以写作本身出发,直言不讳,诚恳。其二,鼓励日更。简书有赠书活动,个人觉得很有意义,对我印象很深。我就收到了简书寄来的一本有关写作的书。那个时候的简书,好比是一家开业不久,生意刚起步的商店,态度是真诚而热情的。也不知何时出现了钻贝。自从钻贝出现后,简书的环境氛围就转变了。商店为了生存,追求利益,适应竞争,走进了现实的浑水。这似乎也跟自己对写作的逐渐深入的了解而改变了认识。

    现在的简书,钻贝是很多写作者关注的一个点。有了“专门”从事钻贝买卖的“中间商”。有新加入的写作者,把钻贝当作来简书写作的一个目的,乃至赚钱的一个手段。相当多的写作者,有一定水平,一边练笔,一边攒贝。也更有不少优秀的作者。虽说鱼龙混杂,也可是藏龙卧虎。整体相比,我个人的感觉,纯写作的氛围远没有以前好。好像是,现在人的生活都很不容易。谁不是睁眼七件事,生活中谁少得了真金白银?说来写作,原以为多么高尚神圣,才子佳人,实际上满街的铜臭味,犹如捂着屁股放屁,自己装闻不着,也以为别人不知道你在放屁。假装得斯斯文文,脸上都有作家的模样,那感觉实在是好极了。

    还是说说自个的写作。

    现阶段,似乎到了、处在一个谷底。累,乏,时有股中年人的疲软。但又不忘记前面的路,总想着爬上去,再爬上一点台阶上去,突破自己,使眼界放宽,看远些。可是,四面壁垒,系由自己打造,团团将自己围住。想跳想跑想爬,又陡又滑,又涩又潮,寻不到一个出口。郁闷,气窒,苦恼。

    我是一个只要自己能做到的,决不开口向外求助的性格的人。可是,我感到一个人实在有限,局限所制。何况是写作,写作是有别于其他手艺的。

    我希望老师的出现,拉扶我助我的贵人出现。

    我常在求教时受人不理,有点想不通,何故?以为人家高高在上,是保守,以为文人相轻(且以为自己算是文人)。甚至联想,文坛怪象,文人表面斯文,内里龉龌。求教是不是要给点好处?投稿是不是要认识编辑然后出点血?是啊,都什么年代了。知识即金钱呀,谁得来都不容易,凭白奉送给你?如此这般,于我这样愚钝且蠢笨的人,最好明码标价。像去超市买东西一样,利索,各得其所。遮遮掩掩,不明就里。唉,想来还是自己不够聪明。要是聪明,怎会不懂这些,就不会说这些不知好歹讨人厌的话了。果真如此么?希望是我的牢骚。

    人说,写作不可教。但是,师承不容质疑。有几个人是鲁迅,是张爱玲呢?

    汪曾祺算不错了吧,是大家吧,可他也有老师,譬如说是沈从文。

    退一万步说,有,比没有好。

    但总觉得,可遇不可求。

    你看上了人家,想拜为老师。但人家不一定看得上你,不一定愿意。何故?

    想是缘分未到。更在于自己的粗鄙。譬如,假如我看你没得慧根,会收你入寺做和尚吗?得两面相宜,事情才可成全。

    得自己是那块料。再不济,总得有点可塑之才的意思。否则,谁希罕你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高邮湖遇险记》及简书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bl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