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要做一个“出格”的决定,你会想到身边谁一定会支持你?
如果想不到谁会支持你,为什么?
是它不是正确的决定,不符合世俗或者传统的标准,还是不符合一个成年人的判断力?
或者是家人不能理解你也不会无条件支持你?
1
前两个月,“大厂毕业”的热点,热过停电后的四川
而我为蹭热点,不惜以身试法—主动离职
离职后打算转行,想做自己喜欢的—文字自由人
这个“出格”的决定,遭到我身边所有人的反对
妈妈说:“你不撞南墙不回头,我等着看你撞的头破血流,银行账单不会讲人情,你好自为之”
很熟悉的语气
刚踏入社会那年,我决定来上海离开家
妈妈头三年都问我过得好不好
我解释,刚工作,钱不多
她会说,你是国外留学回来的,我拿那么多钱打造你,就拿那么点钱,不行回家来
过了三年,开始催我回家发展
我说这里挺好
她说哪里好了,你又养不活自己
“我喜欢这里,想自己试试能不能闯出一片天”
“你喜欢有什么用,你不问问人家城市欢不欢迎你”
“你当初是支持我来上海”
“我是支持你来闯闯,想你闯几年就回来啦”
我理解的支持是,大胆走,背后有人在你摔倒时扶你,在你失意时安抚、鼓励你,不是站在对立面等着我头破血流告诉我,我就知道你不行,跟我走才对
我没指望她会支持我,毕竟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为你好式”的教育
过来人的经验会告诉你,他们走过的路不想你走,他们告诉你,这是爱你
但我很好奇,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与父母的沟通似乎有一条无法跨越的河,悲哀的是,我们习以为常,并称之为“代沟”
那让我们追溯下,“无法理解”的河流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2
所谓代沟本是不同年代背景下认知的局限,导致理解的差异,而无法沟通
既然是认知,不如回到小时候,我们和父母认知差异巨大
回想下曾经父母做关于家庭重大决定时,问过你意见吗?
他们是不是也认为你小,不懂道理,说了也听不懂,所以并没问你意见,只是做了决定告诉你?
或者是问过你意见,你想了想,没听懂
比如要搬家,比如要离婚,比如要转学,比如家里钱周转不开,要卖房
当时的你有理解和支持父母的决定吗?还是只是被告知,被迫服从
如果问过你意见,并且告诉你这个决定的原因,你会理解吗?或者真的听不懂,但会支持吗?还是会只顾及到自己,说什么也不同意
将心比心,无条件的支持,需要我对你做的决定很有判断力,或者有认知吗?
还是相信你更重要,我因为无条件的爱你,所以支持你的一切决定
本应该是最支持我们的家人,成为河对岸的群众,隔岸观火一边呐喊着:我的孩儿,别这么做,危险,一边喊着,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不听劝,我就知道你不行
他们看到的是,孩子一意孤行
没看到的是,我们心里那份渴望-理解与支持
站在对立面的沟通,将自己的生活带入孩子的生活
是爱没错,只是爱的自私罢了
消极打击式的沟通与教育,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你应该做到我想你成为的样子,这样的爱是无条件的爱吗?
“我听不懂,但爸爸妈妈爱你,所以无条件支持你做你想做的事,无论对错,我相信你有判断力,我也相信你相信自己可以”
本该自然发生的事成为教科书范本
3
如果问我能不能理解父母,我当然能理解,理解父母在一天天衰老,总担心孩子能不能独立的生活
甚至有部分父母是没有实力支持自己孩子追寻梦想,太多家庭容错率很低,试错成本越高对家庭是雪上加霜
我听过一个好的案例
一样是离职,一样的境遇
女孩跟妈妈说,我准备换个城市发展
妈妈说,哪座城市
女孩兴致勃勃,想去上海
妈妈问,为什么突然要换城市,之前听你提过,不过过去很多年,你还是很喜欢上海吗
“对,很喜欢,还是想去试试”
“那就去,工作不着急找,可以找到自己合适,有需要用钱和妈妈说,妈妈还是有一点可以支持你“
”妈,你都不劝劝我,我这边房租还没到期,押金拿不回来,会不会这个想法太冲动“
”妈妈知道你不是冲动的孩子,也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断,这个时机离职在大环境下是不合适的,更是因为如此,你能做这个决定说明你对自己有信心,换个城市而已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只有你觉得合适就合适“
这个女孩是我女朋友,而她也成唯一无条件支持我的人,她告诉我
”理解需要脑子,爱不需要,只要相信就够了,这是跟妈妈学来的“
孩子成年后有自己的判断力,如果无法为自己言行负责,或许该讨论的是另个话题
和父母间的河流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
总在这样的岁月里
一次次小的失落撕开一个个小口子
泪水流成的沟壑,最终成为跨不去的河流
我们在河的两侧
他们说爱我,我听不到
看着他们比划的模样
似乎是在诉说小时候我可爱的种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