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的作者是明代的孙隆。
孙隆,字廷振,号都痴、都痴道人,宫廷画家,擅长“没骨法”。
所谓“没骨法”,就是不用墨线勾勒边缘,而是用彩色代墨色直接画出物体。是介于工笔的谨细和写意的恣肆之间的一种画法。
《芙蓉白鹅图》是孙隆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结合了宫廷院体画和文人写意画的特征。
同时,画家没有以宫廷苑囿奇花异草作为主题,而是选用了自在生长的芙蓉花和肥硕的农家大鹅来进行作画。
只有太湖石还带有着一些宫廷贵族气息。
芙蓉白鹅图先看主角:大肥鹅。
这明明是一只黑白相间的鹅,不知为何叫“白鹅”,我觉得叫“肥鹅”更恰当。
这只健硕的肥鹅,正一边张着嘴“嘎嘎”地叫着,一边迈着稳健的鹅步向池塘走去。
有声音、有动感。
在声音和动感上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
再看鹅的画法:与工致富丽的院体的工笔不同,画家弱化了鹅身轮廓边缘的线条,用色极淡。
而且,依靠周围环境的暗色来突出这只鹅。
再看,脖子上的墨色与白色过度自然。
鹅身上的羽毛看上去柔软蓬松,翅膀上的毛则较为厚硬,且黑白相间,形成质感与色彩上的丰富对比。
与偏写意的鹅身相比,鹅头和鹅掌则描画得较为工细:
画家用朱棕赭石色填染额头和鹅掌。
在鹅头处,又点上墨点,让墨色晕染开来,形成自然的过渡。
再看湖石。
画家并没有精细地刻画它的每一个部分,而是用断续的笔触勾勒边缘,再用饱含水分的大笔进行大面积的晕染,干了以后就形成了水墨淋漓的效果。
湖石下方斜逸而生的芙蓉花,姿态雅致而自在。
花瓣直接点染而成。
花叶呢,先点后勾。
画家用看似随性的手法更显出了芙蓉生长于野外,洒脱而婷然的别样风姿。
芦苇和野草的刻画,也突出了这个野趣的特点。使得这幅画完成了院体风和野逸风的完美结合。
总体来说,这幅画并没有拘泥于细节的描绘,而是突出了花、草、鹅、石、草、水岸等景物内在的精神和意蕴,让人在轻松舒朗中,感受自然的美丽。
《芙蓉白鹅图》,绢本设色画,纵159.3cm,横84.1cm,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