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谈场景,定制,标准化,客户个性化,平台这些名称,很容易搞混淆,我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平时遇到的问题和思考。
客户的角度:普遍需求,个性化需求。随着生活水平和认知提高,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普遍。小到颜色的爱好,图标,大到企业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等等。
企业的角度:
标准化产品:最典型就是福特汽车,全都一样。也是现在的买“盒子”的概念。随着产品越来越复杂,这个概念也越来越模糊,现在更多谈的是同一套代码和版本演进。
定制化产品:就是给客户做的定制,代码,版本都需要独立维护。以前HW的一个产品线做一个软件项目,几千万美元,做了很多定制,无法合入主线,随着维护成本的增加,后来就越来越被动,最后产品线被合并。很多定制都是按照人天进行计算的,合同都是独立报价。
场景: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分析和归类,分为各个场景,对外利于客户层面的销售,对内利于特性分析和归一化处理。
平台:为了将各个场景做成一套版本,需要分析师和架构师将场景的各个特性分解和归一化,达到多个产品线可以复用,或者模块复用,达到同一版本的目的,减少定制的代价。
对于大公司来说,定制化的代价很大,因为质量保证,各个流程必须要过一遍,所有的测试,自动化,维护都要做两套。就是有这个牛人,也做不到。
反过来说,如果出了问题,对于存量和品牌的影响太大。所以做到快速反应太难了。这个也是小公司的生存之道。
大公司的策略就是平台化,找一些牛逼的产品经理,客户需求场景化,然后找一些牛逼的架构师,将这些需求都做出模块和配置文件,用服务人员现场改配置的方式达到客户个性化的要求。
其实很多时候使无法避免定制化的,客户就需要这个需求,你不做,客户满意度就下降,或者这个单子就不给了,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做,但是后续进行收编。达到标准化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