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打不开思路,不知道从何写起,心里已经有了好几个主题,就是无法开笔。很多人讲到写小说之前一定要写详细的提纲,否则很难开笔。就像《小说门》里提到托尔斯泰在写《战争与和平》时,是否在动手之前已经在提纲中确定了场面的展开,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那些场面至少是哪些重要场面,是在他心中早已确定了的。他只有在获得这些场面的前提下,才可以去调动他的任务,他的千军万马。我们在翻阅契诃夫等人的创作手记时,可以看到他们随意写下的单词与短句:咖啡厅、车站、教堂前的树下、河边......这些场面是他们笔下人物将要邂逅或者分离的场所——他们必须找到这些非常合适的所在。
那也就是说有很好的故事,也有很好的人物,可是缺乏发生故事的场面内容就难以展开。场面有大小区分。托尔斯泰喜欢写大场面,而鲁迅喜欢写小场面,他们都获得了成功。究其原因:与民族的文学传统有关。俄罗斯出了很多描写大场面的作家,与社会有关。这不得不和欧洲社会风尚相联系,他们浸润整个欧洲社会的就是贵族时尚,刻意避免平民化,热衷于上流社会以及散发出来的贵族气息。而贵族气息的生成往往离不开庄园、郊外别墅、花园、剧院包厢、大教堂等等。其实我国也有描写大场面的小说,像四大名著,但是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来看,充满平民趣味,而且深入民族骨髓。这里不详尽描述作者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单单是场景给自己一点写作的思路,不论外国的,或者国内的,只要符合作品中人物形象一切都好。
忽然觉得小说家都很高明,我身边接触写小说的人,都是交流高手。说话思路清晰,为人谦和,有时甚至产生一种错觉,他们如果离开写作,能做很多事情。毕竟一本书中出现几十号人,甚至上百人,就如同指挥作战一样,着实厉害。
反思我自己,写一些有生活原型的短篇小说还有些模样,但是一但放大,写成十万以上的字数的文章时,就觉得是一件好难好难的事情。
无论怎么样,开卷有益,下笔有益。写吧,为自己的梦想写。就像最近头条很多文章在分析,同为冠军的谷爱凌和全红婵的事迹。老百姓的孩子代表是全红婵,社会精英的孩子代表是谷爱凌,说什么没有可比性之类的文章。叫我来看,不论是社会资源丰富的小谷,还是普普通通的小全,都是竭尽全力努力付出的孩子。当然人的出身不一样确定了人生起点不一样,但是不妨碍人生目标呀!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骄傲自大,只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行的人,都是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崇尚的。而且因为生活环境的不一样,对幸福的定义也不一样。我们只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两个孩子,或者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他们的家庭教育以及个人成长中,找到合适的点,结合自己的环境和条件,借鉴并学习,这才是正常的理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讨论出身、资源之类的无法选择的硬性条件。
如果真得要讨论出身,选择之类的东西,那么看到一次郭晶晶的采访,当记者问她是否考虑孩子跳水,她没有迟疑地回答:不会了,还是觉得多读书好!其实这只是反映出她在获得成功后自己的人生看法,但不代表孩子是否走她的路,而且就是喜欢跳水,也不可能重复她的路了。毕竟资源和起步不一样。但是如果再问她,是否后悔跳水,我想她一定会回答,不!
所以,有些人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起飞,而有些人是站在地上学会起飞,只要努力去飞,都是值得我们称颂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因为那是一个人自身的发光点,与其他无关。
扯得有点远,没关系。写这么多只是告诉自己和看到的朋友,有梦想去努力求索,努力争取,不要考虑是否成功,可能人生中有一个大瓜等你摘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