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为了不被群体排挤,为了得到别人的欢喜,似乎从众是一个很理所当然的策略。著名心理学家阿希的线段判断实验很好验证了从众这一群体现象。
阿希的线段实验:
让几个被试判断线段的长短(大部分被试是阿希的助手),其中一条线段明显与其他线段长短不一。当“假被试”同意都说出一个一致的错误的观点后,真正的被试很大概率都会跟着报出错误的结果。
看似一个很明显的结果,而在从众的推动下,结果总让人瞠目。
在我的身边是否也经常发生这种现象呢?
答案应该是,可大部分时候我们并没有察觉。
最近孩子快幼儿园毕业,群里家长各种派对活动、拍照等等在征询大家的意见,群里接龙后,一个家长排上了,其他家长一看不能苦了孩子,陆陆续续地也就报了名。在经过一晚上考虑后,早上看到留言排队已经到了三十好几,基本上一个班级孩子的家长都报名了,迫于无奈,我和孩子爸爸商量也只好默默地写上了大名。
同样,最近也面临另一个问题,孩子幼小衔接上课的问题。我和爸爸开始的态度是: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额外报很多班会增加孩子负担。于是犹豫到这会幼儿园大班的课程快结束时,我再私下问了几位家长,结果大家都已经报好名了。你说你不报吗?你会担心孩子在小学跟不上节奏,对学习失去自信。于是我和孩子爸爸又在紧忙紧慌的去找附近的培训班。
没报完一个班,你的精神紧张度又要提升一个档次,因为你不得不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奔跑接送孩子的路上。
这种从众是好是坏?
从某种程度讲,或许是好的。但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还没有那么大的自信来应对不从众带来的后果。
我该怎样跳出这个怪圈呢?提高自己的知识经验?勇敢地进行不从众尝试?逃离这个从众的社会?这些好像收效甚微。
或许唯一能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深处社会,时刻自我觉知着从众的举动,同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除了这个选择外,还是否有其他选择可能性。各种可能的结果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