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睁开眼睛想到工作,就烦躁地想砸东西;开车上班的路上,忍不住想松开方向盘,随它撞向哪里;怔怔地望着墨色的远山,会忍不住哭出来。”
一位网友如是说。
她不是得了躁郁症,而是在表达自己对目前工作的厌恶。
对于职场人来说,像这位网友一样,讨厌自己工作的人大有人在。
网络上有个调查,题目就是:现在最困扰你的问题是什么?
得票最多的答案是:讨厌现在的工作怎么破?
996、007,没完没了地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作息不规律是习惯成自然。
坚持下去,前途是一片灰蒙蒙;想跳槽,又怕越跳越遭。
总之,一句话:坚持无味,弃之可惜。
那我们到底如何才能让自己能够轻松快乐的工作呢?
日本著名作家兼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在《超越期待:松浦弥太郎的人生经营原则》这本书中说,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基于这个规则运行,那就是为对方提供超越期待的东西,让更多人开心、感动,才能收获惊喜,工作当然也是如此。
想要自己快乐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明白工作的意义;把擅长的事情变成工作;以及在不喜欢的工作中发现擅长的事情。
01
明白工作的意义
工作是什么?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能拿到一份薪水吗?又或者还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赞赏,拿到一份奖金吗?
松浦弥太郎说,比起自己被认可、被赞赏,更重要的是让对方觉得开心、为对方做出贡献、使对方感动。
这段话告诉我们:真正有意义的工作是去解除别人的烦恼,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到别人,给别人带来更多的快乐。
用稻盛和夫的话来说,就是要有利他精神。极致的利他,最后带来的却往往是双赢。
只有这样的工作做起来,我们才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且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至,我们在为别人付出的同时,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并因此获益。
想要做到工作中的利他也很简单,用松浦弥太郎的话来说,就是要经常确认自己的工作是否可以让人忘记不愉快,是否可以帮助人们消除困惑。
可以经常这样问自己:这份工作可以帮助什么样的人?怎么做才能帮助他们?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更快乐?
其实,说白了就是把对方装在心中,不能只是老想着自己,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用户思维,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比如说,我们想教给读者一些亲子关系方面的知识。
假如我们总是摆出一副权威的面孔,高高在上地说,作为父母,你不能打骂孩子,你这样做是素质很低的表现。或者说,孩子犯错,就是大人的责任,都是因为你不注重教育孩子,所以孩子才会这样。
用这种说教感很重的口气,哪怕你初心再好,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招致别人的反感。
因为作为父母的读者,需要的是被理解和被支持,希望有人理解他们为人父母的不易,希望有人能替他们答疑解惑,而不是去被劈头盖脸地横加指责。
但是我们换一种口气去说,比如告诉家长,如果能够如何如何做,也许孩子就会更愿意听。或者用“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可能会如何如何做”的说法,这样更容易让别人接受,就不会有被指责和批判的感觉。
这样才能让读者乐于接受你的观点,并且没有被侵犯的感觉,心里还能感到一丝丝暖意。
工作真正的意义就在于以让他人接受的方式,来解决他人的痛苦,并给他人带来快乐、感动他人。
正所谓上善若水,润物细无声,这正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工作的最高境界。
02
把热爱或擅长的事情变成工作
有人说,工作就是工作,不要说什么喜欢不喜欢、擅长不擅长,挣钱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松浦弥太郎在书中说:重要的是要能找到值得自己赌上人生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的工作才是快乐和有魅力的。
也就是说,只有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心甘情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并且才能有长久做下去的动力和热情。
四十岁以后的松浦弥太郎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工作,无论是睡梦中还是清醒时,他几乎都在想着工作上的事情,而这也是他的快乐。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也曾经说过,“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
乔布斯早年受父亲影响,迷恋上了电子学。在说到对于电子的痴迷时,乔布斯说,“我一直都在寻找那些真正让我感兴趣,真正能让我全身心投入的事情,无疑电子设备就是。”
大学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而被迫退学后的乔布斯,后来在自家车库和大学同学斯蒂夫·沃兹尼亚克组装好了一台电脑,并开始着手量产。
同年,两人和乔布斯的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电脑公司,并起名“苹果”,后来一路发展成了现在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
把擅长的事情变成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也可以给人带来莫大的快乐。
比如,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就是一个把擅长的事情变成工作的人。
画画,是蔡志忠从小就痴迷和擅长的事情。后来初中没上完就辍学的他,独自离家闯荡。他靠着自己的画作,受到台北多家出版社的青睐。并且在参加一家知名设计公司的招聘时,只有小学毕业证的他,还成功击败了29名大学生,成功入职。
很快,他又成立了自己的卡通公司,他的公司制作的卡通片,也创下电影界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并由此获得当年的最佳动画片金马奖。后来,由于不懈努力,他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现在,全球每天至少有15部机器印刷他的作品。
正如蔡志忠自己所说的那样:“把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到极致,就会成功。”
在人的一生中,你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与喜好,并全力以赴,疯狂而执着地把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到极致。
当然,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擅长的事情是什么,这时候可以详细地回顾一下自己以往做得出色、迅速、正确而专注的事情。
比如,在家里做得一手好菜的可以做特色美食,能够拍出美美得让人称赞的图片的,可以把摄影作为自己的工作;擅长倾听并为亲朋好友排忧解难的人,可以考虑往情感咨询的方向发展等等。
想要让自己爱上工作,并做出成绩,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热爱或擅长的事情变成工作。因为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而世上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
03
在工作中发现擅长的事情
能够把擅长的事情变成工作,固然是每个人的理想。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够把擅长的事情变成工作的。
正如松浦弥太郎所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比起将自己擅长的事情变成工作,更多的人是在工作中发现自己擅长的事情。”
当然,如果一时找不到你擅长的事情,也并不是说就死路一条。这时候更需要在工作上多花些心思。
比如,思考怎么做才能更快地完成这项工作,怎么做才能让这些资料更容易理解,再或者仔细对比一下自己和那些销售业绩好的人有什么不同。花心思的意思是自由地设想有新意的想法。
松浦弥太郎自身的经历就是很好的说明。虽然他现在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可以说已经功成名就,然而他也并不是一开始就顺风顺水的。
他也曾经遇到了很多困难,并且一度很自卑。后来在苦苦思索如何让工作更顺利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有一种能让他人变得开心的能力,并由此获得了他人的夸奖。
具体来说就是,松浦弥太郎很擅长把高深难懂的道理或思考方法,用浅显易懂,让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他喜欢做销售类的工作,并且对推销很有信心,并渐渐变得自信。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只身闯荡美国时,靠卖旧杂志的漂亮内页赚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且创办了日本的第一家移动书店和个性化的二手书店。后来又把一本销量低迷的生活杂志改头换面,变成销量百万级的生活指南。
松浦弥太郎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自己擅长的事情,并竭尽所能,把工作做到了超越对方的期待。
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大学毕业实习时,我属于编外人员,也因此被实习老师百般嫌弃。后来实习的校方临时改变了我的课程计划,也就是说本来可以准备20多天的一节课,现在却只有中午的两个小时。我顾不上吃饭和午休,一直在努力思索怎么才能把这节课上好。
下午上课时,我利用我擅长的简笔画,当场寥寥数笔就为板书增色不少,再加上我精心设计的情景表演,让在场听课的所有人都耳目一新、精神一振,我也因此获得赞誉一片。
从此以后,带队老师对我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我也成了他的骄傲。
后来毕业以后,老师替我引荐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单位,我的命运也因此改写。而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也成为了我日后工作中的一张名片,让我的教学工作硕果累累。
所以,如果不能把擅长的事情变成工作,我们依旧可以在工作中去发现自己擅长的事情,并且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到了超越对方的期待,最后的结果就是双赢。
04
写在最后
有首歌这样唱道,看世人慌慌张张,只为碎银几两。是啊,人生在世,工作谋生是生命的主旋律,这是谁也逃不脱的宿命。
既然如此,痛痛苦苦是工作,快快乐乐也是工作,那我们为何不想办法让工作更快乐一些呢?
要想快乐工作,正如上文所说,就要首先明白工作的意义是为了感动他人,让他人开心,然后努力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变成工作,哪怕做不到这一点,也要在工作中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竭尽自己所能,超越他人期待。
如果你也感觉工作让你痛苦到走投无路,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帮助自己消除不安、重拾自信的秘诀,不妨读读松浦弥太郎的这本《超越期待》。书中有很多工作和人生的经营原则,这本书肯定能够超越你的期待,为你指点迷津、赋能未来。
感动他人,超越期待,就能实现人生的无限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