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名片:赵岩昌,男,1918年6月12日生,浙江省温州乐清市柳市镇人。部队番号:国军32集团军突击队。
温州市乐清市柳市镇的刘宅村小弄堂是由农村没有秩序的房屋组合形成的,简直是一座迷宫,我们七转八拐反复寻找,终于找到了赵岩昌老兵祖祖辈辈的住所,那是一处估计建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的建筑物,但是,这一处并不大的院子里边非常宁静,几张高低不等、规格不一的像古董一样的凳子、椅子却洗刷得干干净净,甚至可以说是一尘不染。
我们进入院子后,赵老的儿子就招呼他父亲从里屋出来,然后,搬来一些凳子椅子,一位稳重、踏实、厚道的老爷子出来,坐在台阶边的竹制大椅子上,大家围绕在一起,很随意地和赵老聊起老爷子当年打鬼子的情况和后来生活的一些话题,大家不时地掏出手机录音、录像或拍照。逢上这样的场面,邻居们也总是探头探脑地从门口或者进来倾听,大家聊天的话题,有的也插话进来说些关于赵老年轻时的琐事。
赵老年少时,没有读几年书,就早早地就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了。20岁前后,他就是一个合格的劳动力了,按照农村习俗,很年轻时便结婚生了孩子。有了第一个孩子后,他更加勤奋了,养牛、种地、做散工……为了养家,年轻懂事的赵岩昌样样都干。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在父辈的教导下,赵岩昌踏踏实实地过着自己的农耕生活。1937年夏天,一场全民的抗日战争爆发,打破了中国人民平静的生活环境。1942年初,24岁已婚的赵岩昌上了抗日战争的前线。开始时,赵老被编入浙江第32集团军突击队,司令员为李墨庵。他在通信排,主要负责户外电话线的架设和畅通任务。出去作业一般由两个排三十多人一起行动,因为条件比较差,一个排下辖3个通讯班,一个班只配两支步枪,运输物资使用的都是马车,所以,不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轻易使用枪支。人员出去一般也不坐车,百来公里的山路步行起来根本不在话下,工作是相当辛苦的。
1943年,他随部队在兰溪、松阳、丽水一带和日本鬼子打游击,打游击期间一般是在山上和夜里行动。根据现年97岁的赵老回忆,由于装备差和技术落后等原因,战争造成人员伤亡很多。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