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继续发展,新中国成立了,而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人们一片欢庆。开国大典上,无限激动。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会经历怎样的寻找和建设呢?这其中,共产党又会如何选择呢?
首先,人们为何会欢庆新中国的胜利?第一个因素,是因为中国终于站起来,而不被西方欺负。而第二点是内部因素。国家终于统一,全国各阶层组织起来共同建设,虽然说开国大典的时候,蒋介石还有150万军队在西南,而且各地还有200万匪兵,但是在1952年这些问题基本全部解决。人们对新中国有何期待呢?就中国的权利阶级是正三角,上层的人是统治阶层,官员,地主和军阀,而下层的人是被统治的农民和商人,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下层的人受了很多剥削。而现在人们所希望的就是人与人之间平等,实现人民解放,从被压迫的人可以当家做主,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而随着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他们就发动了变革。首先,并不是以地主和军阀为主,是让人民参与政治治理,党员变成了建设国家和领导国家的基石。
既然说到管理,那么在新中国,要用哪些人呢?在主要管理的党员干部中分为两种,一种是知识分子,有留学经历。另一种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经过战火的洗礼,以前从农村出生的人。 而相较于农村党员,精英更有专业才能,是社会的贤达,而且也忠于共产党,所以是一定要用的。那么两种不同的人应该如何结合呢?就可以把任务分为两类,以农村出身的党员为主,但是更加专业的事可以让精英做,这样就既不违抗人民领导的初衷,又很好的利用了精英的价值。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合理的抉择,不能过于直接的否定一部分人的价值,虽然说共产党是以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但是整个国家中一定会有不同的阶级,也一定会有不同的价值。所以一定要融合起来,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而毛泽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是"中华人民站起来了!"而所谓人民站起来,第一步就是要人民可以活下去。于是毛泽东选择延续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该如何推进呢?主要分为两种推进方法,一种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由农民自己主导。于我们分析而言,大部分人会选择从政府开始,因为这样是容易的,也比较好分配管理。但是毛泽东却认为,这样的经济对农民依旧只是一种恩赐,无法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而只有让他们自己主导 才可以唤醒农民的独立性,让他们有阶级觉悟,认为这是凭自己努力获得的土地。只有这样才算是人民政权。
而在1950年,中国有了第一部婚姻法,而同时毛泽东也开始推行扫盲运动,希望教导更多的农民让他们更加独立。而此时的新中国正是一片朝向革新的光明前途。
然而,就在新中国忙着土改的时候,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此时苏美对抗,一个地球被迫一分为二,分为支持苏联和支持美国两个阵营。
那么中国在其中应该如何自处呢?无非就有两种,一种选择中立,避免树敌。另一种就是选边站。选择中立,看似平静美好,但也有可能两边都得罪,两边都不把中国当自己人。而在这个可能打仗的时代,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业才能真正的不被欺负。而要想要工业,就需要别的国家的帮助,这两个证明了中国一定要选边站的理由。
选谁呢?如果选择美国,可能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如果投靠资本主义,即动摇了人民做主的根基。第二是中国和苏联的边境线太长,中国根本无法承受苏联所带来的危协,所以只能选择苏联。1949年,毛泽东来到苏联,两个月后,两国签订互助条约。
可是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情。此时的朝鲜进攻韩国,朝鲜是苏联支持方,韩国是美国支持方。朝鲜半岛被打的基本统一。美国可能做事不管吗?不会,因为如果毫不反抗,美国等于失去整块东亚大陆,这是一种战略损失。而且,美国刚刚成为资本主义集团的领导,为了巩固领导地位,也不可能坐视不理。
于是1950年,美国出兵,朝鲜半岛的局势很快扭转,朝鲜又濒临灭亡。而此时的毛泽东收到了朝鲜的求救,应该如何回应呢?无非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参战,一种选择隔岸观火。从两个角度分析,此时的美国相较于50年前的八国联军,这一次的兵更加厉害,而且战场还在国外,后勤供应更是大问题,此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人们都希望安心建设,从这个角度考虑,袖手旁观才合理。
但是最终,毛泽东选择了参战。他为何要选择参战呢?第一,朝鲜半岛是中国的门户, 今日美国如果在朝鲜,而中国的东北离这里很近,中国仅有的重工业大半都在东北,由此不仅要驻军东北,这是需要负担的。工业也可能全部毁掉。第二就是立国之战的考量,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被列强认为弱国,就算加入联合国五常,那些国家也只是为了拉拢。而美国敢来打朝鲜,就是一种挑衅,而对于要将中国带向强国行列的毛泽东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中国不能被欺凌。而此时,人民军队经过战争的洗礼,战斗力最强,而且此时的中国虽然一穷二白,但这也意味着打仗无负担。要证明自己的强大,一定要打一场仗,由此分析晚打不如早打。第3点是对于工业建设的考量,参战即是和美国撕破脸,不用承认以前的条约。而且苏联在战争中一定要赢,但是苏联的中心在东欧,不能直接参加,所以为了胜,苏联一定要在中国建重工业,这也就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而毛泽东花了一个月下定决心,以中国志愿军为名义参战,让彭德怀带领26万人民志愿军去。
在这中间,中国打过几次胜仗,而中美开始谈判,美国想借自身国力优势在谈判中获得利益,但是中国并不同意。于是在这中间,又打又停,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就是上甘岭战役。后来,中美签订停战协议,中国重新站起来了。
打完仗后,就要继续回归工业发展的进程了。那么首先是第一个问题,何为工业化?其实实现的就是一个能源和方式的转型。从之前人做的手工业到以能源,机器,推进运转的工业,这样可以让生产力大大提高。想要工业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无非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是科学技术,有了科学技术需要研发和生产的资金,然后是拥有销售市场,这才是一个完整的闭环。而工业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重工业,主要实现从能源到各类机器制造,然后带动交通运输发展的工业。一个是轻工业,主要是各类机器生产的日用品。
于中国而言,何者应该优先发展呢?轻工业技术门槛低,发展难度小,而中国有人口多,利润也高。如果发展轻工业,就可以实现闭环。无疑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可是,重工业是轻工业之母,重工业是立国的根基,只有这样才能不受欺负,而此时正是中国和苏联关系最好的时候,苏联愿以援助中国 发展重工业。此时才是发展重工业最好的时机。
不得不说,我认为这个想法和选择是很精妙的。从普通人只能看到的表面到了深层,而从深层来分析,不只看眼前的难易程度,更多的是看新中国的未来怎样才能更好。我认为前面的这几个抉择都是依靠这样的基础做的,有着宏大的眼光,也让新中国的根基逐渐稳固,有了后面飞速的发展。
于是在土改完成后,苏联以东北为中心援助了中国156个项目,由此,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既然要发展,何种发展方式才是好的呢?一种是公有制的共同富裕,而另一种就是私有制的差异发展。
如果采取私有制,就可以发展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会导致一些人脱颖而出,可以引领社会风气,当然也可能有一些人不服管理的手段。但是,如果私有制的差距优势不停积累,可能依然会存在阶级分化,又有压迫与剥削,回到新中国存在之前的问题。而现在,正是为了克服之前才有了公有制,每个人都要参与劳动,这样就会取长补短,而这是一种新的可能性。所以最终采取了公有制。
综合分析,新中国面临的问题,公有制都能较好的解决。在农业方面,是个体耕种和统一的合作社。比如农具缺乏,如果以合作社的方式,就可以一起用。如果水利失修,以合作社的方式就可以一起修,更快的解决问题。而工人吃饭如果用合作社统一调配市场的方式也会更便捷。
在工商业方面,如果采取私有制,有的人扰乱市场秩序就难管理。但公有制即可以统一管理。而如果是私有制,可能会出现资本家剥削工人,工人罢工的情况,但公有制不会。而资本家和国家的冲突也可以用统一经营的方式来解决。
但是,不能直接没收资本家的土地和利益,因为他们一直友好的和共产党合作,于是最终决定以和平赎买的方式来公司合营,但政府此时没钱,采取了分期付款的方式。
而之前,由资本家所组成的政协为中国最大权力机构,现在有了社会主义,是以人民当家做主,于是把国家最大的权力机关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而在我看来,这就是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基础,后面所有的快速发展都和当时所做的决策有关。而这中间的每个决策都至关重要,很多事情看似选择的无法理解,但事实上是考虑了更多的因素,包括过去和未来的维度。综合做出了合理的决策,比如抗美援朝等。我认为从当时的逻辑来看这几个决策都很合理。但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只是刚刚开始,中国只是初步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后面会发生什么,我们只能且走且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