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春晚,舞蹈《只此青绿》惊艳了世界,此舞蹈以抽象写意的手法,将一副名画《千里江山图》转换成舞蹈的艺术形式,抒发出对祖国的青山绿水的热爱之情。落云、险峰、静待、望月、卧石、垂思、青绿腰……画中景象,舞蹈动作,相融相通,美在画里,美在舞台上。
《只此青绿》的舞蹈,让大众熟识,《千里江山图》也走入了百姓心中,这幅名画是谁画的?体现了什么意境?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这幅画现珍藏在哪里,想去亲自看看?我国的名画还有哪些,是不是应该开拓视野,更加热爱我们的大好河山?……

因为孩子的耐心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配图加文字的形式非常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名画里跳出来的中国故事》,正是在这样的读者需求中,适时上市,为想对国画有所了解、有所探寻的人们,提供了最直接的“第一次见面”,与家人一起分享坐在家中畅游各大博物馆的珍藏,品鉴100余幅名画,倾听100多个中国故事,沉浸此中,岁月静好。
01 60位名师集合,为孩子们带来一场真正的视觉盛宴
《名画里跳出来的故事》共有四册书,分别是“人生百态”、“耕读传家”、“文人雅士”、“王朝兴衰”,一共选取了60位中国古代绘画大师的名作,通过每幅传世名画所表达的内容,拓展出相关的历史知识。
因为孩子的耐心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配图加文字的形式非常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已经出圈的《洛神赋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还有很多你没听过、没见过,但同样赫赫有名的图画。
这些画,是古人给我们后世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在此之前,你如果不去博物馆,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看到,一辈子都不知道这些画背后的故事,但今天,在《名画里跳出来的中国故事》这套书中,你不用查资料,也不用跑博物馆,就能把这些名画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要知道,在现实中,如果想要全部看完这些名画,你可能要跑遍国内甚至国外的几十座博物馆。
每一幅传世名作,都见证了一位画家的神来之笔。想要看懂一幅画,就要了解图画背后的那个人。在这套书中,作者李妍精心地为每一幅图都配上了“个人简介”,让读者们对这幅画的大概情况一目了然。
不仅如此,每幅画后面的“名家吐槽”部分,更是诙谐有趣,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02 重读经典
《名画里跳出来的中国故事》其中有一册是《人生百态》,通过无数名画来展现历史上的人物和风土人情。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章就大家耳熟能详的《清明上河图》的解读,读完作者的解读,了解了更多这幅名画的前世今生。
《清明上河图》描画了很多人物、牲畜、房屋、车船等,它足足有5米左右,再现了北宋都城开封的繁荣景象。但是,在繁荣下面也隐藏着令人心悸的内容,比如城门上没有一个守兵,望火楼上没有潜火兵,反映了军事力量和国防意识的薄弱。
这幅画的作者张择端热爱国家,更怕失去它,因此用这幅画劝谏宋徽宗。《清明上河图》是一副风俗长卷,隐藏着北宋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通过作者的解读让我有了更加立体多维的理解。
《名画里跳出来的中国故事》用精美的图画和幽默的文笔为大家讲好中国故事,在故事中,在名画中,穿越我们曾经的历史。
03 从画看生活
《游春图》中介绍了各个朝代迎春郊游的礼仪,寒食节和清明节人们都要到野外祭祀、扫墓,明清时期除了踏青还会举行放风筝。
再比如《瞎子说唱图》,很多人认为说唱艺术是从国外传入的,但这幅图告诉我们,我国古代就有说唱艺术。战国思想家荀子写过一篇《成相篇》,“成相”被认为是说唱艺术的起源,唐朝时期说唱音乐正式形成。
为了便于小读者理解名画,作者还将每一幅画进行了详细的“解剖”,从场景、线条、结构、色彩、技法等方面解读画作,还将每一幅画分割成多个小场景,逐一解析画作本身的神奇之处和魅力。
并且,每幅画作都是大图全幅展示,小幅局部写真,色彩艳丽,高品质全彩印刷,还原名画“本尊”的色彩和质感,让你拥有“高品质”的视觉体验。数百福插图,视觉冲击力极强。
此外,作者还以“名家吐槽”的形式,运用幽默俏皮的语言介绍画家,非常具吸引力。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大师们奋发向上的精神,懂得如何去发现美、感受美,并放飞想象力、创造力,提升和丰富自己的品格与内涵。
这套书实际上是作者为小读者量身打造的,以8~14岁小读者为阅读群体。本套书与同类书不同的是,不仅给小读者心中种下了一颗中国传统国画艺术启蒙的种子,还拓展出相应的历史故事,让孩子们在欣赏画作时,不仅能了解中国艺术还能积累历史知识,感悟有趣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