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小记

作者: 南南姜Alice | 来源:发表于2017-05-05 00:01 被阅读29次

sharemove圆桌派读书会#笔记1

如果是读书的时候,中国大历史这种宏大的题目是断然不敢写出来作论文的。老师们总说要小题大作,从细微的历史切口反应历史的发展脉络,强调史料挖掘的功夫。于是我们大多从地方史的小角度入手,当地文化史、宗教史、乡贤传记等等,敢于从大历史和政治制度层面来写论文的人比较少。主要还是文献功夫不足,功底不扎实,不敢轻易尝试大题目,是以投机取巧。

重读历史,大概是因为多年的兴趣,就觉得毕业多年,当年欠下的一堆专业书没读完好遗憾,而且以前更多是为了写作业而看书,囫囵吞枣,没把基本功打扎实,十分遗憾。如今读史,倒是真切地体会历史的冷峻,人物的沉浮,时代的演变。“读史使人明智”,于是时刻提醒自己要牢记读书的目的,而不是自娱自乐。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倡导“大历史”观念,放宽历史的视野,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压缩,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同时与西方历史进行对比研究,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

黄仁宇身在战时,半生戎马,退伍后于哈佛求学历史,专攻明代的财政税收制度,注重统计经济学对于历史的解释,分析角度“动辄牵涉 一个世纪或一个朝代”。从长时段的角度写历史,要真正做到提纲挈领又能举重若轻,非要有一以贯之的解析思维不可。黄仁宇从技术的角度入手,认为中国的经济制度缺乏“数目字管理”,闭关自守时能用精妙的政治平衡维持国家的运行。一旦遇上了数目字管理精确的现代金融体系国家,必然无法抵抗。他说中国是一个“潜水艇夹心面包”,上面一块长面包称为官僚阶级,下面一块长面包称为农民,当中混同一致,缺乏色彩。上层只求在政治平衡中获得安稳度过,辞官后返乡也可能成为乡绅治理乡村;农民则守住一亩三分地,平静度日,整个国家缺乏改革的需求和能力。除非能破除农村的基层的经济系统,否则改变无从深入,毛泽东正是依靠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破除原先的经济体系,替中国创造了一个新的基层社会。

本书是大历史的入门书,黄仁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归纳评述了历史事实,历史不再是一堆史料的对比和堆积,而是在某一框架内议论的本体。从他每一章节选取的内容,大多是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略去大部分的细节,脉络和主线较为清晰。有时候,我反而觉得,他写得简略我需要再去查更多的历史知识来补充,才能理解他所评论的内容。而如果能记住某些论点,加上搜索相关的史料,就能对历史增加多一些理解,也能在茶余饭后获得更多的谈资。

黄仁宇在描绘兵马俑、汉代画像砖的段落里,语言简洁凝练,短小篇幅却能让人迅速了解出土文物的详情以及现实意义。透过这些出土的文物,我们对当时人的生活有了直观的理解,对史书中的描述、制度的演变,提供了侧面的证明。我认为黄仁宇在介绍文物的切入点和语言,都非常值得学习。

除了阅读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我还时而穿插着阅读l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吕著通史原为民国高中生历史教材,因此内容详尽,条缕清晰。吕先生擅长考证,常常会用多条史料推敲史料的可信度,因此吕著是历史学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史料方法,内容庞杂也并不那么枯燥。如果说“读史使人明智”,那么历史学考据强调的多方比对,小心求证的思维方式,也是提升智慧的一种。虽然历史已远去无真相,只能通过对比和逻辑求事实。

阅读马伯庸在得到上的书籍《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亲王以翔实的史料,用故事的形式呈现明代政治权力体系运行模式,映证了政治平衡的事实,也让我们看到官场中的人情世故,哪里该说透,哪里打头阵,奏疏的写法、呈递的程序都大有学问。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人,是如何因为时局和政策卷入历史旋涡,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的,人啊,有时候真的拗不过时代的。

钱穆先生的《国史新论》是高中时候历史老师的赠书,当年阅读过的痕迹仍在可是完全不记得内容了。《中国的传统政治》一文中,钱穆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并不全是君主专制制度,起码在清朝以前的朝代皇帝并不是皇帝独掌大权,而是以皇帝为首,从汉代的三公九卿制到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代尚书省,明朝尚书部直属于皇帝。中国的传统政治并不在乎主权的归属,更看重职位的责任。自从贵族没落,皇帝人人可以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天子和君不胜任,不尽职,人人皆可诛而夺之。因为中国政治的理论,不在于归属,而在于职责,在其位谋其政。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待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和近代探索的失败,是一番新的解释呢。

相关文章

  • 读史小记

    sharemove圆桌派读书会#笔记1 如果是读书的时候,中国大历史这种宏大的题目是断然不敢写出来作论文的。老师们...

  • 读史小记

    从小爱看历史,最早接触的历史资料是小学时的自然与社会,但那知识太少,真正对历史的启蒙是从看哥哥的初中历史课本开始的...

  • 读史小记

    商鞅变法对于神州历史来说,是一次“春秋”不掉的重要事件,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史实。 周天子代商后,采取的依旧是...

  • 读史.农耕小记

    远古神农捕猎中, 观思植物愿皆通。 尝先百草分门类, 开土田粮万世功。 注: 在老远的古代,中国正处于狩猎...

  • 读史.熟食小记

    懵懂有巢迷建造, 燧人生火万民欢。 羲皇观景归八卦, 渔猎熟食制美餐。 注: 远古的人类本来没地方可住,处...

  • 读史.古史小记

    夏商时代字文生, 封建西周划界成。 五强春秋谁作霸, 战国七域有雄名。 秦失汉立三分乱, 两晋南朝北亦争。 隋走唐...

  • 【读史小记】老刘法则

    毕业前曾经在一家500强的石油企业实习过,最终的实习汇报环节,面对一群外资经理,我厚着脸皮用东南亚口音的英语讲完了...

  • 4月读史小记

    中国大历史这本书粗粗读了一遍,老实说,这本书有些诘曲聱牙。读起来一度让我怀疑自己不识字。说起参加这次读史书的...

  • 5月读史小记

    除去李贽的内容,《万历十五年》已大致读完,回想起10多岁时读此书,跟看故事似的,早已不记得内容,这么多年过去再读,...

  • 读史.蚕衣小记

    嫘祖水烧白异果, 木旋锅中起发丝。 全凭桑树新奇事, 蚕可织衣百姓知。 注: 某一天,一群女子采到了一些白...

网友评论

  • 32a9fe6f669b:记得以前看过一个资料说唐宋时君臣奏对都坐着,明时君坐臣立,而清则是君坐臣跪的多了。君臣奏对的姿势也反映出皇帝专制的变化至清最盛。

本文标题:读史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nd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