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看了四年的抖音说拜拜了。卸载的那一刻,心中的感觉有些复杂,既有释然,也有一些不舍。它曾在我无聊和苦闷时陪伴我,给我带来了许多欢乐。在各种各样的短视频里,我学到了知识,也了解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
一开始我也只是偶尔看看,觉得这个东西挺有意思。后来越用越喜欢,越用越频繁。慢慢地,我开始离不开它了。每天晚上躺下睡觉时,我下意识地就会拿起手机,打开抖音刷一刷,偶尔还会刷到深夜。不仅如此,工间休息时会看,闲得无聊时也会看,仿佛抖音是我下意识的选择,这真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那时的我并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慢慢落入多巴胺的掌控。
起初,当我在无聊之中打开抖音,想要从一个个短视频中找到一丝乐趣时,我就开启了多巴胺的欲望回路。
我随意地翻看着,期待遇见一个自己喜欢的视频。当我刷到时,大脑里的欲望回路被激活了,多巴胺水平升高,让我感到愉悦和满足。可这种感觉来得快,去得也快,再好看的短视频看过几遍后也会腻。多巴胺开始消退,厌倦、失落涌上心头。为了再次获得这稍纵即逝的满足感,我被驱使着开始了新一轮的期待和寻找。
实际上,在APP推荐机制的作用下,喜欢的视频会以更高频次出现在我们眼前,导致我们越刷越带劲,一波接一波的多巴胺疯狂地刺激着我的大脑,仿佛有个小人不停地朝脑袋里扔炸弹一样,一时间什么都顾不上了。
这就好像是在抽奖,奖品是视频带来的满足感,但是这种感觉不太强烈,而且一闪即逝。为了维持这种中奖的感觉,我必须不停地抽奖。只不过曾经的我并不明白,这不是免费抽奖,我必须支付我的时间和精力。
当然,欲望回路的影响因人而异。自控力强的人,也许不会怎样;自控力弱的人,可能难逃魔掌。但很可惜,我是一个自控力比较弱的人,所以我也曾深陷其中。
但好在,我从其中走出来了。
大概半年前,我对自己的状态感到十分不满,想要改变却又不知道怎样改变。多方求索后,我做了三件事:
第一,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去碰手机。比如早上醒来不去点开抖音。
第二,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尽可能地把精力集中于当下的活动,避免一心二用。
第三,让自己重新拥有上进心。我开始看书学习,虽然开始时不大看得进去,但我坚持了下来。同时我开始思考我的未来,想想几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我感觉,最重要的是第三条。人类虽然有欲望,但被欲望控制的只是少数。这是因为我们大脑的额叶部分负责长远打算,可以用理性“打破”多巴胺构筑的欲望回路。所以一旦我们有了更加高远的行动使命,自然不会在当下一些小诱惑上面停留。
就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这只能控制”病情“不继续恶化,好让我们清醒过来,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因为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终于,当我突然发觉自己没事就想刷刷抖音,已经几乎被”劫持“时,我痛下决心、果断卸载。
壮士断腕,当断则断。就以此文怀念陪伴我多年的抖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