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改变,渴望成功,但不想违心。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我已经不错了,比身边的亲戚、朋友比还行。比我有钱的人,不一定有我幸福;比我缺钱的人,我幸福感也不比他们差。但人的改变跟所处的位置无关,一定要跳出自己的思维陷阱,尤其不要进入别人的思维模式里,那就是比较。
如果要比,那就和自己比,思考一定要升维。
因为天添的出生,激发了我很多动力。也不能这么说,以前本来就有一股劲想使力,但迫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资本、自己的平台、自己的思想有限,所以迷茫、无所适从,走一步看一步。
如果有重新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怎么做?你会怎么做?
我想起来了我的中学,我的大学,我的第一份工作。回过头来看,那是影响我一生的时刻。
中学时,不爱听课(一方面视力开始变差的原因),却天然理解数理化,所以数理化成绩还不错。不爱学习语文和英语,长大后发现其实这两个其实也不难。
大学,考上了211学校,运气还不错,同时运气也到此为止。大学时缺乏人生的目标,不明白自己以后会干啥,学这些以后有啥用,加之一些影响:学的以后都会丢掉,得重新学;过了浑浑噩噩的4年。睡懒觉、玩游戏,以为有努力,实则是放空。一没有学好,二没有看多少书,三没有去谈恋爱(人穷心也穷),这是一段多么荒唐的时光。
工作,第一份工作,在南方的某个城市,一个大型制造业做研发工程师,凭借努力得到了认为最难搞领导的认可,很辛酸说不上,我只记得第一个国庆节7天做了5天的实验,没有加班费,只我一个人。虽然实验并不难,但节后的工作汇报还是给了领导一些震撼。
后来才知道领导对应届生的偏见,偷懒、耍小聪明、不下苦功夫、教导无力感等等,我的超预期确实带给了整个部门震撼。领导的尖刻、强势甚至骂哭了一些女同事,而我也明显感到了尊重感越来越强。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你踏实的态度确实可以改善你所处的环境。工作上的步步成长也让我不断增强了自己的信心。我更加相信,只有你愿意紧接地气把事情做好,也一定是有办法的。
再后来换了城市,继续努力,前期也并不顺利,又凭借坚持,几年如一日,确有改善。直到现在在公司有不错的位置。
伴随天添的出生和而立之年,我的思考越来越多。
我开始思考教育,明白那才是下一代进步的根本。
我开始整理自己的思维,我把以前收藏的文章,都重拾起来,有用的整合到脑子里,没用的删掉,太多次收藏了永不再看。
我开始看书,才发现书是多么高性价比的东西。我现在奋斗目标之一就是给家里赚一个书柜回来,用来看的书柜。
我开始意识到,人的差距在哪里?
1、目标的建立(先需要高维视角,也叫见识)
2、勇敢、坚毅(摆脱舒适圈,愿意去尝试,容错,十年如一日)
3、专注(置心一处,享受奋斗,不受干扰,自律)
4、思考(不停学习、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知识管理、高维思考降维做事)
以上这四点,最根本的在高维思考降维做事,诗意点叫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如果选择具体的一点来说,我觉得勇毅最重要,有这个也一定能找到其他。
今日事,今日毕。看了一篇文章讲到一本书,有感,中午匆匆写下,免得又拖。
推荐的书是《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书中提到了一种“稀缺心态”。
它会让贫穷的人一直贫穷,忙碌的人一直忙碌,最终结果就是导致越穷的越忙,越忙的越穷。
书中有一个发人深省的例子:
印度金奈的克延比都蔬菜市场每天都热闹非凡,路边有很多小贩摆摊。
每天清晨,小贩们一般会购买价值1000卢比(20美元)的货物,当天卖完之后,收入1100卢比,总利润是100卢比(2美元多一点)。买卖需要两种资源:小贩们的劳动力和每天用来进货的1000卢比。
这些小贩中有65%的人,没有1000卢比的成本,所以不得不每天去借这1000卢比作为进货的本钱。这笔贷款一点也不便宜,每天的利息是5%。也就是说,小贩每天的收入有一半(50卢比)是拿来支付利息的。
晚上,他们把借的1000卢比还了,再多给50卢比做利息,剩下50才是利润。
只要小贩不把这50卢比全花掉,每天省下5卢比用于第二天进货。
借助复利效应,他们只需要50天,就不用再去借这1000卢比的本钱了。从此,他们收入就会节节攀升,这样美好的结果,几乎是触手可及。
可研究人员发现,没有一个小贩能做到这点。有的小贩日复一日的借钱长达9年之久。
他们就是陷入了稀缺的陷阱。他们每天思考的都是每天进多少货,卖不完怎么办。
生活琐事已经耗尽了他们所有的精力,哪里还会想到跳出囚牢的枷锁是连续50天省5卢比呢?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余闲,这里的余闲不只是金钱上的。
研究人员尝试过一次给一个小贩1000卢比帮助他获得金钱上的余闲。但跟踪研究下来,当时间足够长,小贩还是会回到原来的生活。
试想我们的生活,是否也如这个小贩一样呢?惊人一致。
“穷人为什么会更穷、富人会更富,而拖延症患者永远没时间?”相信你也有过类似的疑问。大多时候我们会以为,造成这种贫富差距的原因无非是富人有多余的钱来投资,有能力接受更好的教育,平台更好,资源更多。
总之就是认为是各种外部原因造成了这种结果。但如文中所说,就算给穷人一部分钱,他们最后也大都会陷入破产而继续保持贫穷状态。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贫穷”不仅仅是指经济上的贫困,还包括缺时间、缺技能等等。
书中的几句重要观点:
1、一切都要提前积累--缓冲机制。
缓冲机制的构建需要在资源充裕的时候进行构建。在最好的时候融资,在最好的时候改进,而不是危机的时候改。
2、改变环境的默认选项,好的默认选择节省时间
3、有利的事情一次性决策,减少决策,不良的事情多次决策,避免做错
4、居安思危,慢慢积累。
书里有一段话:“就像饥饿的研究对象日思夜想着食物一样,当我们经历任何一种形式的稀缺时,都会对稀缺的事物全神贯注。”你稀缺什么,这种东西会在潜意识里俘获你的注意力,并改变你的思维,影响你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5、心智容量,包含认知能力和行为控制力。在稀缺状态下,这种思考带宽就会下降,被眼下的紧急事务所占据。紧急过后,忘的一干二净。这种时候,思考就会缺乏前瞻性。大多数人会这样得过且过。
6、杂耍,时刻处于处理紧急事务的状态。就像杂技演员,马不停蹄地处理一件又一件的紧急任务,从而导致你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更重要的事。
7、稀缺陷阱,当你的行为会导致或加剧稀缺的产生时,这种行为就是稀缺陷阱。各种类型的稀缺,会交织在一起,让你搁置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付出太多的精力时,就无法有效的规划未来,甚至会让你透支未来。更加吓人的是,稀缺陷阱会给你一种错觉:只要资源再多一点,就可以摆脱当前的困境,逃脱恶性循环。
当真有一天给你资源时,你会摆脱那个陷阱吗?未必。书中的例子可以看出。
这就是我听到太多人跟我说过的一句话:只要我钱了,我也可以利用资本钱滚钱。
可事实呢,你只要愿意积累就会有,实际呢?为啥会反复说这句话。
看完后回过头来,我再回想自己的经历。有两个重要时段可以和别人产生拐点,一是大三结束之前,二是毕业的前三年。
1、大学毕业前,经济压力最小,大把时间可以思考、实践。但不幸的是,由于短视,我那时正处于迷茫当中,浑浑噩噩。
2、职场前3年,年龄有优势,对职场也有了认知,还可以通过前瞻性思考调整职业规划,回到理想的正轨。比如,我渴望的高薪,毕业前三年互联网行业,我也大把尝试机会啊。以现在的脑力,那时我肯定做的很好啊。很不幸,我那时自律能力不够。
当错过这两个最佳时期,意味着我以后的改变要承受巨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很有可能由于短视,又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稀缺陷阱中无可自拔。
最后,我想说。
这个世界只有一种穷,就是不思考和光说不练。28原则永远存在,只有不停地学习。
无论你多么优秀,你总有一个方面你是一个“穷人”,无论你多么穷困潦倒,你也总有一个方面“富足”。我相信比自己强的人有很多,不如自己的也很多。如果处处活在比较之中,那我时时刻刻都是“穷人”状态。
所以,感到满意的方面就保持,不满意就努力进步。无需望着他人的“富”去审视自己的“短”,做自信的自己。
这个世界最珍贵的是思想,这是作为人的独特优势。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知识上的冲击人类,但无法去冲击人类智慧。
从现在起,做一个爱思考的人,不思考会死的人!
从现在起,做一个心上学,事上练的人,知行合一。
从现在起,为下一代做起表率,做事专注,心外无物。
文/添爸萌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