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问题的产生

问题的产生

作者: 羽翼成 | 来源:发表于2016-07-24 22:50 被阅读0次

    有的人已经踏上了成功的道路,

    有的人已经树立了自己的梦想,

    有的人已经在不停地磨练自己,

    而我,却在不停地不停地问我自己问题。

    孩子比较爱问问题,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他们要进行自我意想和自我扩张,必须要明白更多的事情,在她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以减少自己的无知的程度,求知欲强烈,是为了生存本能,为了活下去。

    相反,大部分成人求知欲就不是那么强烈了,不是那么的爱问问题,可以说不太喜欢爱问问题,不喜欢问别人问题,也不喜欢别人问自己问题。

    这是牢牢的限制,思维的墙,天花板,处处的自我障碍。

    他们认为自己明白了活着的道理了,自己想的就是道理,停止了探索,生存方式就此被固定了。

    有的人还不曾准备好,不知道方向,目标,梦想。

    有的人还在朝着误以为正确的方向,和结果奔跑着,却很疲惫和痛苦。生活就是如此的痛苦,谁能远离它呢?

    远离它的人,都不在我们身边了。

    我前两天和微信一位钱老师聊天,突然间我发现我真的缺乏了解自己,缺乏了解别人。

    突然间我觉得我怎么认为,我怎么想的并不是特别重要了,别人怎么想,怎么理解这个世界,怎么看待问题更能帮助我去了解世界。

    不停地问问题。

    我和孩子妈晚上睡前深聊。我们为什么要看书,要学习?看书,一本书代表了什么?

    它可以代表作者的思想,精神,价值观,乃至灵魂。

    我们看书是如同窥探别人的灵魂,不管它想向你叙述些什么。

    那为什么要看书,为什么要了解,窥探别人的灵魂?

    为了丰满我们自己的灵魂,让我们从更多的人,精神,思维里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

    如果你只有你所了解的世界,那不是完整的世界,那只是一个臆想的,主观的世界。

    没有了解,就如何产生更多的认同。到头来,你可能连你自己都认同不了。

    因为不能足够的了解自己。

    不管是行为层面,还是精神层面。

    突然间,了解别人是如何想的,如何理解事物,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变得比自己的观点如何形成的更有意义。

    你会尝试着去问别人问题,尝试着了解那个你从来不曾真正“了解”的别人。

    没有沟通没有了解,没有问题就没有沟通。

    将你所了解的自己的片面组成在一起,那是非常非常的无知的。了解别人的想法,就像了解人性,人生百态一样,你就会开始减少你的无知,但当你越是知道的越多,就会越明白自己的无知。

    真正的无知是不知道自己无知。

    就像苏格拉底的圆圈论,越大的圆圈,将越容易接触到外面更“虚无”的部分。

    就像苏格拉底说的,我所知道的最多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一样。

    知道的越多,就越代表自己知道的太少了。

    不过呢,还有另外两种人:

    一部分人是看了很多书,知道了很多知识,人文,地理,哲学,科学等等觉得自己已经懂的很多了,就减少或者停止继续阅读。

    “可以了,足够了”,开始建立思维的边界,不再对别人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有兴趣,拒绝接纳别人的思想,开始变得认为自己就是“权威”,自己所阅读的知识就是“权威”,谦虚或者谦卑对这种人当前来说是不容易达成的。

    另一部分人呢,是如杨绛先生所说的:看书看的少,但是想的又特别多。

    很多事情都不懂,没有实际的体验,陷在了自我的思维的怪圈里,想开始,又不知道如何开始,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所想的所知道的就是正确的,对焦虑,痛苦,顾虑完全没有办法解脱。

    第一种人的现状是不那么痛苦的,因为他们通过知识和他们的思想把自己的痛苦转嫁到了别人身上。变成了利用所谓的理性思考的进行的“名正言顺”控制和奴隶他人。

    第二种人的现状比较痛苦的,因为阅读的少,知识积累的少,很难提供给自己更多的拓展的思维,很难觉察到自己身边的事情本来的面貌。他们并不知道如何从一些负面的事情和情绪中解脱出来,生活是所有烦恼的集合,很难达到快乐和幸福。

    我们不难看出,第一类人是“伤害”的输出方,第二类人是“被害”的接受方。而“被害”的接受方所受到的伤害,自己产生的痛苦也同样需要被释放,就这样,“冲突”产生了。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我在去年9月之前,一直都是属于第二类人,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认为自己就是正确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产生了很多冲突。

    如果,如果你开始了学习,又拥有空杯的心态时,你将会明白自己永远都是无知的。

    智慧是相对的,但无知永远是绝对的。

    我深刻的意识到了无知。

    苏格拉底说:无知即罪恶。

    所以生存的某种意义,就是为了不停的减少无知的范围,但无知本身就像是宇宙和学问一样,永远不会有边界,而自我是有边界的,我们不能认为思维的边界那就是无知的边界,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我们也不能认为既然无知绝对的,没有边界的就不去拓展自己的知识,不停的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思维方式。一旦停止,我们将无法跳出“伤害”和“被害”的怪圈,因为他们都是无法了解“无知”本身。

    减少或者明白自己是无知的另一个意义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生存。

    适应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有的人不能比较好的“适应”,而有的人可以比较好的适应。

    古往今来,一直可以被延续下来的生命都是适应力非常强的。人类是从物种起源说中适应力很强的生物,当然还有小强。(不过人类在工业文明后,对地球的开发产生的破坏比爱护大太多了,已经不能平衡了。)

    说到这里,昨天晚上和孩子妈聊天的另一个内容就是:我是谁。

    孩子妈说:你知道佛学的,佛学都说了,没有一个实际的“我”的存在,“我”只是环境的代称。

    我说:那你的意思是环境就是我吗?那我的精神又是什么呢?

    孩子妈说:你所谓的精神只是环境的产物罢了。

    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孩子妈的思维逻辑,以前没白讲佛学。

    那“我”只是环境或者时空的组成,“我”的精神是环境的产物的话。

    我问:那环境又是什么呢,环境是如何产生的呢,环境又是为了什么呢?

    这时,孩子妈已经不知道如何解释了。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人是群体生活的物种,独自生存是比较难的,正是这样,很是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人本身就是环境因素的一环,才有了适应环境生存一说。

    就像不同国家的人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影响一样,说不同国家的语言,有不同的信仰,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但本质都是人类。

    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在有国外移民的行为,这无一例外的是在选择一个环境,认为更好适应的环境,并形成更适合当代社会的人格。

    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一个环境是一尘不变的,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没不变的事物。

    人也是在不断变化。为了生存在适应。这是人的一种生理机制。

    比如,当你刚进入一个陌生的比较嘈杂环境中,你会出现听觉不适,但渐渐地,过一段时间,你会适应了。其实听觉不适本身还是存在的,只是你适应了它本身而已。

    如果继续加大声音,只是缓慢的加大,你还会逐渐适应,直到最后可能你的听力受损。

    其实这也是温水煮青蛙的道理。

    如果突然这种适应的不适中断,你反而会不适应。

    美国的一位已故的小说家大卫弗斯特曾在演讲时讲了一个故事:

    两条年轻的鱼遇到一条老鱼。老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年轻的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外一条:“什么是‘水’?”

    演讲中提到,一个成年人的生活需要早早起床,赶赴办公室,应付8-10个小时充满挑战的工作,然后去超市、做饭,放松一会就得早早上床。因为,第二天又得周而复始,再来一遍。

    人,很容易在这样的生活里,形成无意识的惯性:无意识地翻手机、给生活加速、陷入琐碎的柴米油盐、忽略身边的人和事、冷漠、愤怒、抱怨……而不自知。

    环境在影响人的行为和思想,人自己也在作为环境的因素进行影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无意识的生活,就像李雪老师说的一样:觉知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完全混沌无意识的生活,没有一个“观察者”的介入,没有觉察,做什么都理所应当,无知充斥着你的存在。

    产生问题,寻找问题和答案是为了不让自己成为“问题本身不知道自己是问题”或者“死水并不知道自己发臭”的事实,因为这些都是慢慢成为的一个过程,而过程是最难被察觉的。

    有的人专注于社会的黑暗面,具有非常强的批判精神和学术高度。

    有的人专注于社会的光明面,具有比较好的亲和力和积极人生观。

    但事物永远都不是只有一面,它不单存在两极,还有两极以外的地方。

    地球包含了南极和北极,但完整的地球还有别的区域,因为地球是圆的。

    事物的完整性是真实的并且具有规律的,否认完整的是拒绝真实。

    有太阳就需要有月亮,有白天同样需要有夜晚。

    一来一回,是宇宙的规律。

    世界倡导和平是因为有战争和冲突,也正是因为有战争和冲突才倡导和平发展。

    只是注重任何一个极端的人,都是拒绝真实的,他将携带着他的愤怒和恐惧存在着。而忽略了生活的意义。

    古希腊哲学家说过:没有已成的,一切者都在变成中。

    正是这句话告诉了我们,环境是随时在变化的,没有一尘不变的事物。人也是一直在变化中的,每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形成都是自有他的道理的。

    不管是民主斗士还是知识分子,是批判家还是爱的传递者,没有一个人是偶然成为的。

    但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要标榜自己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思想自居,除了我,你们都是愚蠢的,被控制的愚民。这种思想本身和无知并无分别。

    任何的自居都是掩饰,为什么极力证明自己爱国或者不爱国?

    爱国或者不爱国为什么需要证明?你活在这个国家里,就是最好的证明,为什么要用你的头脑去证明?你想掩饰什么呢?

    不要尝试用你头脑解释出来的“理性”来欺骗自己和别人。

    这个世界上活到一大把年纪,顿然醒悟,觉得自己白活的人有一大把,一种最不缺乏的就是非常有“思想”和“独立思考”的人。

    过于极端的思想,即使披着理性的伪装也是控制和奴隶。本质是不会变的。

    这种伪装的思想也并不比糖衣炮弹差。

    不过我们的世界和社会需要不同类型的人,需要各种特点,不然那就不叫社会了,不叫世界了。

    各种不同的人,在一起合作“创造”这个世界。

    世界正因为不同而美丽。

    结语:我用一天零零碎碎的时间加起来写完了这篇感悟,其实还有很多的内容,我不是一名批判者,我并不太喜欢去批判什么,我只是经常说出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的感受。大家能看的看看,切勿对号入座,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不是我写思想日记的本意。

    感谢大家的阅读,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题的产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rg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