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爱书如命,曾借钱买书,而曾爸并没有责怪,而是借机引导要好好研读。曾爸的智慧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曾国藩花巨资购书
曾国藩两次会试落榜,没钱归家,向易作梅借路费,而易主动借给曾国藩100两银子,这100两银子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像易作梅这样的知县,一年的俸禄也就是40两银子而已,也就是说,易作梅不吃不喝,两年半才能攒下这100两银子,他能如此阔绰,可见,他为人比较慷慨大方,是个心胸开阔的人。
曾国藩见易作梅借给他100两银子,高兴坏了,同时,他心中的底气也足了,他怀揣着这100两银子打算好好游历一番。
其实,曾国藩也不是一个铺张浪费的人,他平常也是一个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人。
他带着100两银子去游山玩水,从徐州到南京,也没怎么花钱,但是,有一件事情,让他一次就把这100两银子给花完了。
他在南京看到一套精刻本的二十三史,这一套精刻本就要100两银子,曾国藩见了这套书是爱不释手,当下,就掏出100两银子买下了这套书,连眼都没有眨一下。
当他走到家的时候,心想这一次肯定被父亲责骂了,已经做好了挨训的准备。
二、曾爸的处理
当曾国藩把这次的经历一五一十跟父亲说完后,父亲并没有责怪他,既不责怪他没有考中进士,也没有责怪他借钱买书。而是跟他说:“买书是好事,钱的事爹会给你偿还的,买书的初衷是读书,你要细心研读。”曾国藩听完后,内心受到极大鼓舞,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对得起自己买的书,于是两年的时间,就在研读23史,从而修为自己。
三、曾爸教育的思考
曾爸的教育,可以说带给曾国藩心灵的震撼,对他今后的为人处事有极大的益处。那么这种父亲的教育,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反思和思考呢?
第一点思考:充分理解孩子
知道孩子没有考中进士,那么内心是非常难过的,也准备了自己挨训的准备。在曾国藩回到家后,父亲并没有责骂孩子,而且也没有提科举考试这件事,而是直接淡化了,这让孩子的内心深受鼓舞。
理解并相信儿子努力学习过,只是结果不如意,能看清问题,并从容处理问题。
第二点思考:对于读书的重视
面对儿子花巨资购书,而曾爸并不责骂,说“买书是好事,钱的事爹会给你偿还的,买书的初衷是读书,你要细心研读。”
曾爸为儿竖立了价值观,什么事值得花钱。
四、对自己的启发
曾爸能理解孩子,有同理心,能不受情绪影响,能从容淡定处理问题,并为孩子竖立如何花钱的价值观。
这都是我要学习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82494/3d9b2b619f7a0a21.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