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大概在几年前杨绛先生逝世时读过一遍,当时读的仓促,三下五去二浏览一遍,印象不是很深刻。
今天再次阅读,勉强可以说是重温。
利用今天的空闲时间,可以说是一口气读了大概三分之二,因后续其他事掺和进来,暂时停止了,要不,定可以全部读下来。
现在,我已经有点迫不及待,写点感受了。我好担心,这些发自内心的东西会转瞬即逝。
语言的平实
杨绛的文字平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词藻点缀其中,没有晦涩难懂的长句充斥全篇,读来不费什么功夫。就像一位历经了沧桑岁月,见过了大风大浪,看遍了山川美景,拥有过风花雪月的平和的、豁达的宽容的长者在温暖的灯下平静的述说着往事。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平淡的文字下面蕴藏着强大力量。尤其是女儿钱媛和丈夫钱钟书逝世那两页,虽文字不多,语言又非常克制,写得很虚幻,可我却的的确确感受了作者撕心裂肺痛。那么相亲相爱一家人,就这样生生的分离,这该是多么大痛啊!
生活的温情
虽然杨绛一家在生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作者再回首回顾曾经的过往,更多的是感受到作者一颗接受生活,拥抱生活,热爱生活,不挣不抢,隐忍的生活态度。从没有对周围环境的抱怨,对周围人事指责。包括那段苦难的岁月,在作者的笔下都风清云淡,更多的留下的是生活的美好。女儿圆圆小时候的乖巧可爱,过目不忘,体弱多病,同时也不忌讳提到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稍显书呆子气带孩子的不足之处。在与公公相处时顾全大局以及时刻能清醒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的高明之处。另外还有,爸爸与女儿童心未泯的和谐相处,父亲姊姊妹妹对女儿的宠爱……无不在点滴生活日常中感受到作者的温情。
相处的包容
如果钱杨二人的爱情放到今天社会背景下,定会认为有许多矛盾。可是,杨绛却有一颗包容的心。包容了钱先生诸多生活能力欠缺的一面(分不清左右脚的鞋,不会系鞋带,不会处理桌布上的墨水痕迹,不能解决门坏了,甚至钥匙反锁在家中……一系列);包容钱先生家庭中观念不一致的一年,作为媳妇没有盲目的参与到钱家的事务中;包容了钱先生在上海职业不顺,收入不稳定,物质极度缺乏时,能够同甘共苦,一起抵抗来自生活风雨。正是因为一颗包容的心,夫妻二人,达到了琴瑟和鸣的夫妻相处的美好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