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读的书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每次读《我们仨》,落泪不知几次。书中写生死离别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杨绛与钱钟书之间浓浓的真情。这真情,感动着我,也引起我对生死的思考。
图片来自网络书中写道,杨绛总是梦到钟书突然消失,自己到处找,却怎么也找不到。这种凄凄惶惶的心情,正是源自她对钟书的牵挂与不舍:害怕两人中一人突然的、永远的离开。钟书踏上汽车一去不回,她心中有强烈的不安,责怪自己“怎么能让钟书坐上一辆不知来路的汽车,开往不知哪里去呢”。得知钟书消息后,她不顾自己“病后刚能独立行走”的身体,跟女儿一步步走上古驿道,跟钟书相聚。并忍受着身体的劳累,每天往返于钟书的船与自己住的客栈之间。
在书中我感受到了杨绛的害怕,牵挂,依恋,心疼,不舍,无助,茫然……面对即将到来的天人永隔,唯一能做的,就是两个人争分夺秒的相守吧。世间生死不由我们做主,我们所留恋的,终究一样都带不走。在强大的时间面前,舍不得,最无可奈何。但是,我们又如何能舍得?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啊,那种看着你生生逝去的痛,我们怎么承受?
图片来自网络然而,钱钟书对杨绛的牵挂与不舍,尤甚。女儿去世后,夫妇两人都很悲痛,杨绛却能感受到“他黯然看着我”“他心上不仅痛惜圆圆,也在可怜我”。他是清楚地知道自己会走呀!现在女儿先走了,自己再走了,以后谁来陪杨绛呢?要她一个人生生承受两个至亲之人离去的痛楚,双倍的痛苦啊,自己怎么放心得下?
第一次船上相会时,钟书曾问:“绛,还做梦吗?”直到他去世后,杨绛才明白,他记得杨绛做过的梦,记得杨绛曾怪他忽然就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大概是爱人能为对方做的最后一件事吧?怕你接受不了突然的生死永别,我选择一点一点耗尽自己的心力,让自己的生命消逝的慢些,再慢些……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古人长亭送别,送完一亭又一亭,尚觉离别意不尽。如今这样的生死离别,送多远才会意尽?
如果有一天,我们终究会生死分别,我愿意在那天到来之前,我们把每天都过得像一个世纪那样丰满。
读书,能看到世间的真理。读《我们仨》,能让你看清自己人生的取舍。生死有命,你会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