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饭店缺一名后勤经理,打算从内部提升。选出了两个员工A和B,因为两个都很优秀,老板难以抉择,最后,出了一道题:去菜市场打听一下今天土豆的价格。
两人出发了。很快,A回来了,跟经理说:今天土豆1块2一斤。
过了两个小时,B才回来,跟经理汇报:
今天土豆比昨天贵。大一点的1块4一斤,一般的1块2,小点的1块(说完拿出了3个土豆样品),要是不论大小,1块1毛5一斤,买的多可以便宜到1块1一斤,不过明天肯定更便宜,建议今天少买点。
另外,今天的辣椒、茄子、黄瓜比较便宜,饭店存货不多,建议多买点。
最后,B被提升做了后勤经理。
相信这个故事你已看过,这就是思考与不思考的差别,A虽然很快给出了答案,但把思考的工作交给了老板,B尽管用了2个小时,却因为勤于思考,在接到任务后,思考了该任务的目标、实质,所以还做了很多老板没有交代的事情,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得到了意外收获。
其实,A也没有偷懒,只是出于长期的习惯(回避思考)领会不到老板的真正用意。
现实中,拒绝思考的人很多,说“想那么多不累吗”“想了有什么用”的大有人在,我在上学时就从来没思考过我为什么要学语数外史地政这些课程,所以到现在内容基本还给了老师。
学会思考是个很重要的能力,甚至比学会一样技能还要重要,如果说技能是手机app,那思考能力就是手机操作系统,系统升级了,脑子就转的快。
看过《奇葩说》的人都知道,里面的选手个个逻辑缜密,巧舌如簧,思维独特,常让观众出乎意料。
比如被人称为神仙辩手的詹青云,曾遇到一个辩题是:伴侣在大城市找到很好的工作,我要不要放下一切跟ta去。
大多数人会认为“放下一切”就是“自我牺牲”,但詹青云说“为什么我们觉得放下就一定是一种牺牲,放下就一定是一种代价,放下从来不是成长的代价,放下就是成长本身”。
学霸们的思考能力常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很多人做不到是因为:习惯性拒绝思考和不知道应该如何思考。而前者往往是后者造成的。
任何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的,思考也一样,从现在开始,时刻注意自己的或者被外界灌输的念头,学着辨别因果关系。
《时间的朋友》中提到一种简单有效的训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那就是更改语言习惯。
具体句式如下:
……是一回事,而……是另外一回事。
……和……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不一定……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
……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解释)。
……看起来像……可是……
……而事实却可能远比看起来的更为复杂(简单)。
……然而,(这个论断)反过来(陈述)却不一定成立,因为……
……其实很可能与……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和……之间不一定是单纯的因果关系,它们也可能互为因果。
……和……之间的比较也许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
……有一个通常被忽略的前提。
……尽管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却完全不现实。
……也许有人会说……但是这种质疑却……
在遇到问题时,经常套用这些句式,可以使大脑更加清晰。
还有一个必须回避的句型:“要是……就好了!”这个句型是用来表达后悔情绪的,而“后悔”是最浪费时间的。
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更改的,现在的烦恼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一旦出现这个念头,不妨想想:要是我不浪费那么多时间就好了!
罗素曾说: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实际上,他们确实死得很快。
所以千万不要拒绝思考。
泽宇读书会日更day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