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广阔的藏区存留着许多具有鲜明民族和宗教特色的民族节日,是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学习和熟知的一种习俗文化。有些民族特有的节日的隆重程度对于他们就像是我们每年都要过春节一样。例如每年在红原麦洼寺举行的神香节。
神香节又叫煨桑节,传说中的格萨尔王定藏历五月十五日为煨桑节,藏族人民一早前来敬供神山。在神山上,热闹非凡,男子可以撒隆达(风马),让风把经文带到远方。

藏区牧民骑马撒隆达
煨桑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是宗教场所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燃起桑烟有清香舒适之感。在有着悠久历史的雪域高原,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藏民族和藏传佛教,燃桑之举是有其产生的思想基础、社会背景的,也伴随着美好的传说。

麦洼寺的尼美东周仁波切正在诵经祭祀
“桑”是藏语,其本意为“清洗、消除、驱除”等净化之意。但以其薰燃过程、人们煨桑时的心态以及所用物品来看,则是一个很明显的供奉仪式。所以煨桑有两层含义,一是净化,二是祭祀献供,因为煨桑时除点燃有香味的脱水的柏技和香草外,还有糌粑、炒青稞、茶叶、糖、苹果、清水等众多食品,确有祭祀奉供之意。所以有人将其译为“祭祀烟火”、“焚香祭”、“烟祭”等,看来都是较确切的意译。

草原上的五彩经幡和隆达随风延续
迎请神灵前首先要焚香净化周围环境,消除不净和秽气,而普通人生活之处随时都有污染,是一种污垢,一种不净。燃桑是净化行为,每个污点、鬼、魔和秽物都会由此而排除,具有净化环境、消除邪气、秽气和净化之功效。煨桑时,先将柏树枝放置桑炉内点燃,然后再撒上些许糌粑、茶叶、青稞、水果、糖等,最后再用柏枝蘸上清水向燃起的烟火挥洒三次。煨桑者口诵“六字真言”。
佛经上说,神灵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只要闻到桑烟之香味便宛如赴宴,藏语称其为“智萨”(即食味)。所以僧俗民众总是到寺院、山顶煨桑祭神,给神灵以美味,给自己以精神解脱。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