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从信息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群内分享:《猪油,吃猪油的注意了》的三点忽悠(说服)策略。
荷尔蒙配图
策略一:新鲜的感觉
一篇陌生的微信分享,为了博取更多人的点击,必须将标题设计成充满新鲜感、价值感,激起阅读者的好奇心,骗取点击。一般格式为:
熟悉的某个概念+大悬念或高价值。
例如《猪油,吃猪油的注意了》的标题中,“猪油”是大家熟悉的概念,而“注意了”引发悬念,注意什么,只能点开文章看。前几天的分享《一个方子将血管壁清理的(应为得,原文错别字)干干净净!千金难求》也是典型的概念(方子)+价值(千金难求)的例子,什么方子,存在悬念,你只能点开来看。
标题的两个部分缺一不可。如果前面的概念你不熟悉,你不会点开看,例如“圈量子引力:一种新方法”;如果后面的叙述没悬念和价值,你也不会点开看,例如“白糖:竟然是甜的”。几乎所有类似文章的标题都遵循这样的格式,以下截图中的标题可以作为大家的练习:
练习:分析图中标题
另外,文章的封面配图也可以营造,引起别人点击。许多配图正是利用人类的本能欲望,引诱点击。很多大家发在群里的视频,显示在微信聊天窗口的封面帧,往往做成人民币和长腿大胸,跟内容完全无关,为的就是骗取点击。
当然,话说回来,文章的观点是否新鲜、有价值,跟标题完全无关,例如本文的标题虽然看上去新鲜,但内容都是信息传播学中早已存在的理论,一点也不新鲜,而且说实话很无聊。你当初之所以点开,就是因为标题所营造了一种好奇新鲜的感觉,再加上充满荷尔蒙的封面图片(图片来源:百度图片搜索“大胸美女”和“马甲线帅哥”)。
策略二:讨喜的感觉
通过受众熟悉的事物、人物和事实,迎合和价值观,避免冲突,营造讨喜的感觉。例如视频第一个画面是炸猪油的过程,包括炸制、关火、捞渣、沥油,几个细节镜头,为何要拍这些镜头?为了让人们回忆起在厨房炸猪油,香气四溢的熟悉经历,出于人类本能对于油脂的欲望和关于厨房、美食的联想,很容易激起受众共情:这是好东西!
这种讨喜的感觉使你根本注意不到视频解说的错乱。我把视频第一句解说原文写出来:
中国人祖祖辈辈都是使用了猪油,一直相安无事,人人都很健康,唯一的疾病就是营养不良和战争,或者自然灾害。
这句话的后半句,任何中学生都可以看出是个病句:营养不良姑且算作一种疾病,但战争和自然灾害一定不属于疾病的范畴,退一万步,即便战争、自然灾害都是疾病,那么疾病就不“唯一” ,逻辑错乱。
如果说这句话后半句逻辑错乱只是因为“傻”,那么前半句就是因为“坏”了。本来猪油就是无毒的食物,只要不多吃,不当药吃,都是健康的,但视频硬要通过猪油和某些概念的绑定,证明猪油的价值。第一“中国人”,绑定中国人和吃猪油,给人只有中国人吃猪油的错觉,而事实上,外国人也吃猪油,例如煎牛排用猪油。第二“祖祖辈辈”,隐藏“只要祖祖辈辈使用的就是好的”的前提,而这个前提并不成立,祖辈使用的东西最后被证明是错的、坏的并不在少数:例如科举八股文、妇女裹小脚、许许多多毒性中药材等等。第三“一直都相安无事”,营造一种猪油马上就要被取缔了的错觉,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大量摄入脂肪酸容易造成肥胖和高血脂,所以尤其是老年人,包括猪油在内的许多动物脂肪要少吃,没说不能吃。第四“人人都很健康”,存在一个人人都很健康的社会吗?就算人人健康,是因为吃猪油吗?之所以这样绑定概念、隐藏前提、诱发误解,就是为了引导观众站到现代医学结论的对立面。为了更好地引起对立,视频将现代医学称为“西学”,但实际上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科学根本没有东、西之分,从没有西方数学,东方物理这样的概念。
这种前半句坏,后半句傻的叙述应该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但在视频营造的讨喜的感觉里,竟然如此顺理成章,这就是“讨喜的感觉”的力量。关于讨喜的利用在广告中最为普遍:吃金嗓子喉宝踢球的罗纳尔多,卖二手车不赚差价的孙红雷,在58同城找到工作的杨幂……虽然你明明知道踢球时罗纳尔多不可能吃喉宝,孙红雷根本不卖车,杨幂的工作也一定不是在58同城找到的,但这些明星你都熟,讨喜的感觉让你忽略了事实和逻辑的错乱。
金嗓子喉宝
瓜子二手车
58同城
《猪油》的视频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来,做一个练习,请找出下图中营造讨喜感觉的元素。
怎么有点脸熟
其中有一张脸是不是有那么点脸熟?是的,这张脸营造了讨喜的感觉,虽然你明知道拥有那张脸的男人并不是医生,只是个演员。
策略三:专业的感觉
通过专业词汇、专业着装等营造专业感和权威感,进而达成忽悠(说服)的目的。来看《猪油》视频中,作为关键证据的一段文字:
猪油的好处
其中充斥着中医专业术语,营造了专业、权威的感觉,至于它究竟说了什么,观众其实并不知道,观众获得的只是一种听懂了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如果把上述叙述中的猪油换成菜籽油,观众也依然会觉得自己好像听懂了什么。生命个题是一个复杂系统,所以判断医疗、健康相关观点是否真实可信的标准只有一个:这个结论是否通过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证明有效。
按照这个标准,视频文本中“利肠胃,通小便,利血脉,散宿血”这些结论基本上就是扯淡。正常人本身就会排大小便,如何测量和判定猪油具有利、通的功能,需要有大样本(几百起步)的志愿者在饮食饮水控制一样的情况下进行双盲实验,这种实验的成本很高,结论价值很低,基本不会有人做,知网检索关键词猪油,无相关研究的中文文献。至于“利血脉,散宿血”就更扯了,什么是血脉,什么是宿血根本无法定义和测量,更谈不上实验了。这些不可验证的“传统”概念,是骗子经常拿来塑造自身专业性和权威感的工具。张悟本、马悦凌、严新、萧宏慈等养生专家全都把自己形容成中医高手,因为中医中充满了这些不可验证的“传统”概念和理论,而这类养生骗子没有一个人把自己描述成受过完整现代医学教育的人,因为现代医学的结论必须可以验证,这也印证了中医系统因为没有验证环节,容易藏污纳垢。
除了专业术语,专业的着装也可以用来营造权威感。例如在视频末尾出现了许多病人和医生的画面,而你一定知道这照片中的人都只不过是穿着白大褂的演员,而且即便是真的医生和病人,他们交流的大概也不是该吃多少猪油的问题,但为什么明知是假的,还要放这些图片呢?因为视频根本不需要传递专业事实,只需要传递专业、权威的感觉即可。这也是许多肥皂、牙膏广告必须出现一个穿着白大褂的演员的原因。
总结一下,养生文章、视频会通过营造三种错觉来达到忽悠观众的目的,如果文章、视频中明显出现了营造新鲜感、讨喜感、专业权威感的倾向,它所宣导的观点很可能存在问题,因为扎实的观点只需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根本不需要刻意营造这种虚假的感觉。另外判断一个结论是否可信的唯一标准就这个结论是否通过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证明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