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幸聆听了四川大学吴易凌教授关于《社交礼仪》的讲座,收获颇多,但真正打动我的不是内容,而是她热情洋溢,幽默风趣,深入人心的授课方式。仔细想来如果我们的政治教育课也能像这种上,那么可能效果会大大的不一样。由此我联想到前不久,刘亚洲上将在一次讲话中说到:为什么部队的政治教材那么不受欢迎?为什么报纸杂志上讲的那些东西不能深入人心?现在的状况是“老百姓啥也不信,专家啥也不懂,媒体啥也不说,政治教育啥也没用,因为你假,深入不了人心。”
一时间,那句“政治教育啥也没用,因为你假,深入不了人心”引起了轩然大波。话语展现出一种铺天盖地的威势,排山倒海般地压迫过来,钻往官兵们的思想和灵魂深处,那些灵魂深处平时从不被动用的深层区域被渗透,被点燃,被撩拨。他说出了大家憋了很久欲言又止的心声;给了那些长期投身于政治教育一线的官兵们一击重锤;同时也唤醒了广大官兵的灵魂。
“政治教育如何深入人心?”成了大家茶余饭后闲谈的主要话题。众说纷纭,有人说:蜻蜓点水万次,不如刺刀见红一回;有人说:只有深刻烙印的教育,才能触及灵魂深处;有人说:教育必须要沉到底上去,一切肤浅的,形式上的,浮在表面上的教育都只能是路过,不能深入人心,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貌似说的都对,竟没有一个人涉及关键“具体怎么搞?”
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是部队两个经常性工作,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管理中有思想教育,思想工作中有管理,这是我军的优良传统。离开了思想教育,管理容易导致简单粗暴;离开了严格管理,思想教育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个人觉得教育和管理的核心首先是人,其次是人的思想。换言之,要想管住人,就必须要管住人的思想,因为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先导。那么如何管住人的思想?
首先,要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是关键,作为管理者如果不知道部属在想什么,你就不知道他要干什么,那么你的教育和管理就是一只无头苍蝇,乱飞乱撞,无的放矢,没有针对性,只能是一厢情愿,达不到任何效果。
想了解部属在想什么有三个方法:
一是要巧妙的聆听部属的心声。平时多跟部属在一起,有意识的把某件事和大家近期比较关注的问题不经意间说出来,先看他的反应,然后一步步地把他引到事情和问题的根本上去,让他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种方式让彼此之间没有距离感,也没有上下级关系带来的压力,往往结果令人满意。如果一上来就问“某某事情你怎么看?”“你对某个问题怎么看?”诸如此类的方式,一般都是得不到你满意的结果的,也不能了解他最真实的想法。
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作为管理层的人员,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在一些人和事的看法上,不能凭经验作定论,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搞一言堂。要多站在部属的位置上去想一想“假如我是被管理者我会怎么想”“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等等,这样才能让管理和教育有的放矢。
三是要善于观察、发现、总结问题。很多事故问题在发生之前必有征兆,可能源于某个人和群体的言行举止。一句冷不丁话、一个反常的动作、一件反常的事或者长期的反常表现都是个人和群体犯错误之前的征兆。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制止,这样就能把犯错误的几率降到最低。这就要求管理者平时要多转、多看、多问、多讲、多思考、多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限期整改。另外作为管理层人员,必须要摒弃一种“见惯不怪”的思想,这是个很要命的毒瘤,很多人和单位长期存在这样那样的上级反复强调的问题,领导把它归结为“贯彻力执行力不强”,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就是管理者根深蒂固的“见惯不怪”的问题。
其次,要用先进思想去引领部属。
一个单位如果长期没有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理念支撑,就好比人没有灵魂一样,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动力,那么它的发展注定走不远,而且还要出大问题。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多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并加以熏陶;其次是要有引领意识,就像我们一位领导说的那样:作为管理者,要有当教练、当示范、当评委的意识。
当前,为什么干部的思想觉悟普遍比战士的高?我认为一是接受教育程度不同。干部一般都是经过院校高等教育毕业,人生观价值观异样。同样的问题,两个不同层次的人看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有着质的不一样。二是所处位置不一样。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在什么位置想什么问题干什么事。战士大多属于被管理者,所以很多问题他就不能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更多的只是执行,执行,再执行,长此以往不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很多新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到管理层,管理层不能及时掌握动向,也就不能及时更新和跟进教育和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三是年龄、经历的优势。干部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阅历逐渐丰富,见多识广,成熟稳重,看问题想问题更加深入细致。手里有“金刚钻”,干事自然不心虚。战士大多是20岁左右的啷当青年,还在处于被滋补被关爱的阶段,没有很好的自律自控意识,思想上和行为上容易出格,看问题想问题没有深度广度。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容易走上一条不归路。
由此可见,正确的思想引领是多么的重要,他不仅可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年轻人找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不同层级的人不断地的提高思想觉悟,不断的融入这个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再次,要用制度去抓教育和管理。
先来听个故事: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这就意味着从概率上来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军方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才行。厂家负责人说他们竭尽全力了,99.9%已是极限,除非出现奇迹。军方(也有人说是巴顿将军)就改变了检查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同样的人,不同的制度,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化和氛围以及差距巨大的结果。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现实中有些人搞教育搞管理工作喜欢抓大放小,喜欢抱大西瓜,看不上小芝麻,最后抹了油的西瓜抱也抱不住,到手的芝麻撒了一地,什么都没有抓住。我们不缺乏制度,也不缺乏手段,为什么一些问题还是无法避免呢?作为管理层(定制度的人),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制定制度?定制度的初衷是什么?我想,初衷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管住个人和群体。初衷搞清楚了,其次就是定什么样的制度?这个很关键,因为直接相对应的就是目的和效果。所以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将结果、责任和利益联系在一起,针对不同的个体和群体量体裁衣。再次就是怎么样落实制度的问题?这个是最重要环节。我认为上层管理者应该把下层管理者的手脚放开,不能用制度外的制度去束缚他。对下级上报的问题和处理意见要正确看待,积极支持,不能持否定态度,更不能由此来评判下级教育管理的能力,因为有些问题属于不可控的范畴,一旦有人触及影响极为恶劣,要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就必须要严肃处理,否则就很难教育其他人,要知道毛病问题都是惯出来的。现实中有些单位对部属的问题隐报瞒报,最终一个问题没有制止住,又引来了其他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妥协,放任自流,不敢上报,生怕上级批评,被否定单位全面建设,最终导致问题越来越多。总之,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使人的坏念头受到抑制,而坏的制度会让人的好愿望四处碰壁。建立起将结果和个人责任和利益联系到一起的制度,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权威,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