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尼采来到意大利度假疗养,他同时收到两封信,一封是罗马著名文化沙龙的女主人,也是德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玛尔维达·冯·梅森堡夫人写来的,信中说要介绍一个年轻的俄罗斯女孩给他认识:“这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我的书《一个女理想主义者的回忆录》能够出版,其中要感谢的人就有她……”另一封则是尼采的好友,也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保罗·雷写的,信中提到有一个年轻女孩,他应该认识,“她充满了活力,天资过人,绝顶聪明,她有最典型的女人气质,同时还保有天真的孩子气。”
两封信说的人正是双十年华的莎乐美。莎乐美的父亲是俄国沙皇宠信的将军,她从童年时就不玩一般女孩玩的团体游戏,她总是从事“孤独”的活动——看书和沉思。十九岁时,到瑞士苏黎世大学求学,后来因病来意大利疗养,结识玛尔维达夫人,并在她的文化沙龙与保罗·雷相识。保罗·雷博学多才,思想深刻,正是莎乐美最想要接近的人,两人有说不完的话,日日形影不离。面对这个“身形高挑、有着一双闪烁着光芒的蓝眼睛、高高的额头后方充满积极、令人敬佩思维”的年轻女孩,保罗·雷自然深深地爱上了她,他也以为每天跟他谈话的莎乐美也是因为喜欢他,于是便向莎乐美正式求婚,没想到拒绝。莎乐美告诉保罗·雷,和他在一起是求知,而不是求爱。保罗·雷受到重大打击,他告诉莎乐美,他要离开罗马去外地疗愈情伤。没想到莎乐美又给他一记棒喝,说难道男女之间除了夫妻、情人,就不能成为相知的朋友吗?她要保罗·雷不要走,留下来和她一起完成梦想。
莎乐美说她曾梦见一栋在海边的漂亮大宅,大宅中间有一间图书室,四面放满书,窗台散发鲜花的芳香。图书室中央有张大桌子,围绕着几位绅士,正在热烈讨论思想、文化、哲学……其中只有一个女生,就是她自己。每个人住在大宅的不同房间里,带着高尚的友谊和深刻的思想,大家生活在一起。保罗·雷被她说得目眩神迷,不但没有走,还决定把尼采找来。
1882年4月24日,尼采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见到莎乐美。尼采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凡人,是女神。“一个在瞬间就能征服一个人灵魂的人!”他立时被征服,爱上了莎乐美。相对于尼采,莎乐美的第一印象却是理性的观察:“尼采一出现,就让人感受到他身上隐藏着一种孤独感。他视力不佳,使得他面目很神奇:眼神既瞥向内心,同时又望向远方,或者说,像眺望远方一样注视内心。当关注某个令他感兴趣的话题时,双眼激动得熠熠发光;当情绪低沉时,目光中便流露出阴郁的孤独感,仿佛是从无尽深沉之处流露出这种感情。”尼采、保罗·雷和莎乐美三人共度了一小段快乐时光。
三十八岁的尼采很快便向莎乐美表达爱意,向她求婚。莎乐美从尼采那里寻求的是精神、灵性的交往,拒绝了他的求婚。尼采并不死心,继续留在她的身边,他的爱非但没有降温,火反而越烧越旺。他再次鼓起勇气向莎乐美求婚,又被拒绝。内心孤独、高傲的尼采,表面装作豁达,其实自负、自信都因此破碎。
有一次,他要求三人一起照一张相,到了照相馆,尼采亲自编排,他把一辆推车布置在景中,他和保罗·雷站在推车前,要莎乐美跪坐在车上,手拿一根小鞭子,象征两个男人都是莎乐美的牛马。尼采说没有比这姿态更能呈现他们的关系了。这张有意思的照片,也引发尼采说的一句名言:“你要到女人那里去吗?可不要忘了带上鞭子!”很多人据此就下定论说尼采是“沙文主义”,其实尼采只是在自我解嘲,他要的只是平等。
莎乐美和尼采的关系,如同四季。春天时相见,花开茂盛;夏天时交流,深处共鸣;到了秋天,莎乐美已经不能接受尼采痛苦的人生观,她感觉以后他们会变成思想上的敌人;凛冬而至,一切冰冻,他们的思想窗户已经互相紧闭。当尼采在莱比锡车站送走莎乐美时,火车开动的那一瞬间,尼采知道这是他与她的永别,望着火车徐徐驶离,莎乐美将永远离他而去。这是最伟大的哲学狂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恋爱。
失去莎乐美的尼采陷入绝望的谷底,心中堆满的怨恨从他的笔锋流泄。一封又一封带有恶意、尖酸、仇视的信,断送了他们的联系,也葬送了他们的友情。尼采此时心无别念,他在滨海的小屋,发愤写作,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本写给所有人及不写给任何人的书。这是尼采最知名、也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尼采的“超人”理论就此诞生。
莎乐美之后定居柏林,继续活跃于文化圈,1885年出版第一本著作《为上帝而战》,真的与宣告“上帝已死”的尼采打起对台。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她居然嫁给一个叫安德烈亚斯的东方语言学家,而且婚前约定:一、她必须能保持和保罗·雷的友情和交往;二、她没有义务和安德烈亚斯发生性关系。更没有人想到,他们的婚姻维持了四十三年。
但即使有这样的约定,保罗·雷这回也真的心碎了。不管莎乐美怎么解释,保罗·雷这次都选择痛苦地离开,后来被发现坠落在他和莎乐美经常散步的悬崖。在保罗·雷孤独坠落时,另一颗围绕太阳的行星出现,德国的大诗人里尔克也疯狂地爱上莎乐美:“我不要鲜花,不要天空,也不要太阳,我要的唯有你……”
莎乐美也向他展现真实“肉体和人性不可分割的一体……”最后莎乐美决定和里尔克分手,又刺伤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莎乐美五十岁时,结识弗洛伊德,两人亦师亦友,情深意厚,不只经常见面,而且书信频频往返,长达二十年。这些书信后来成为研究弗洛伊德的重要文献。
莎乐美一生遇到的每一个有思想的男人,无不被她吸引,或明或暗地深深爱恋着她,又深受她启发。德国作家林德·扎尔贝曾说她是“具有非凡力量的缪斯”,“男人在与她这位女性的交往中受孕,与她邂逅数月,就能为这个世界产下一个精神的新生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