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看多啦A梦、柯南,以为童年像他们一样是永不完结的。
长大后,能够方便的使用网络,看了更多多日漫,以为自己也可以活的像那样多姿多彩的。
与动漫里的画面不同,中国更强调升学、考试、学习成绩,所以中国的学生似乎没有那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也缺少“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奋斗的经历,即便是拍摄电影,也是“喜欢的事情”和“考试”最后达成了“和解”。
动漫里日本的高中更类似于中国的大学,有社团活动、有自己活动的教室,有着更多更自由的时间做自己热爱的事。动漫里,他们都在为自己热爱的事情去奋斗,最后不一定成功,但一定会留下美好的记忆。
相比之下,我们的高中生活逊色多了,一直在考试。在考试中焦虑,在考试中兴奋,在考试中难过。考试似乎也是一个人的事,毕竟不让作弊,于是大多数人都养成了独来独往的性格。等考完试了,上大学了,父母要说了,“要自己慢慢成长了。”可是已经快18岁了,一直在忙着考试啊,何来成长一说呢?
大概不仅没有“成长”,甚至没有明白过除了考试以外,“学习”的意义。
高考前夕被亲戚问道志愿,我回答,希望去南方,离家远些,在没有亲戚帮助下也更方便独立成长。然而亲戚却说“是家里人亏待自你了吗?”于是,我才知道,有些话是没资格说的,从此以后打死也不在家人面前说真心话。
等到了大学,又要暗暗发誓过一定要有一个精彩的大学生活啊。可是,除了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经过初三、高三,还能剩下部分才艺以外,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即便是在学校礼堂里,大部分学生不过是看着舞台上尴尬到死的歌舞,刷刷手机,拍拍照片,发个朋友圈,以展示自己大学过得还不错,偶尔出现一个颇有才艺的学生,便会惊为天人。
高三、初三,仿佛用光了精力,大学再也提不起精神。稍有上进心的同学周末会早起去图书馆,八点,下床,洗漱,室友就会翻身问道“干嘛去啊?”回应到“去图书馆。”室友则会很酸溜溜的回答“哦,中午带饭。”那位有上进心的同学为了避免这种“酸溜溜”,于是,在图书馆随便偷拍了偶遇的一位很好看的女生,谎称是自己的梦中情人,以后再去图书馆,就说“偶遇”这位女生去了,只是一直没结果。
总之,在日本动漫以外,我们似乎无法体会到那种一群人,为了考试以外的而奋斗,最后形成的友谊,等我体会到了,我似乎已经很会算计了。大学里,参加过省里的竞赛,半年的准备让我很愉快。但是后来,我们都考虑到各自的前程,不再联系。现实如此,这正是动漫迷人之处。
我很害怕自己老去,因为我对自己很不满意 ,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年轻的时候,享受到一且喜悦。然而脂肪与日俱增,恰似脾肉复生,马齿徒增。早点死掉,这样一直年轻着也好。可如果我什么也不是,这样死掉又很可惜。
每天晚上,各种思想都会代来无限的惆怅,然后化作清晨的一声叹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