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带娃过程中,你是否有太多的困惑或无奈?你的青春期孩子是否让你手足无措?你是否还在用两千年前的育儿方法?
父母是人而不是神,如果你觉得父母和孩子可以毫无冲突地生活在一起,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在任何人际关系中,冲突都是自然的构成部分,因此父母不应该被责备,而应当受到培训。而《父母效能训练》就是一本提高父母效能的培训教材,简单而且实用。
此书,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三个技巧:“积极倾听”,“我-信息”,“没有输家”。
积极倾听
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高兴、伤心、着急、担心,情绪有不同的类型,它们每天伴随着我们。情绪是当时情景下的真实感受,它说来就来,但并没有无好坏之分,不应该被我们忽视,特别是孩子。如果孩子的情绪从小不被看见,被堵住,那么它就会一点一滴地积累在体内,就像滴水穿石一样,它终将导致内心不健康,甚至会出现身体不适。
那么当孩子拥有问题时,当孩子的情绪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运用“积极倾听”这个工具来帮忙。作者托马斯·戈登博士提醒我们,我们首先要理清问题属于谁,只有问题属于孩子时才可以使用“积极倾听”的方法,而当问题属于父母时,通常就不适合使用这种方法,也就是说帮助别人解决属于他的问题的时候,积极倾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如何分清问题属于谁呢?如果孩子的问题对于别人没有影响,那么问题就属于孩子自己。当孩子拥有问题时,我们并不是替他们代劳,而是要解码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举一个例子,体验一下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效果。
第一种方法:
孩子告诉我:我自行车的锁坏了,我打不开。(孩子着急大喊)
我:你看你着急的,就知道着急,我来看看。(最终我也没打开,或者我打开了。)
第二种方法:
孩子告诉我:我自行车的锁打不开了。
我:看来,你有些着急,你真希望一下就可以打开它。
孩子:是的,我心情糟透了。怎么办呢?
我:你觉得当锁不灵敏的时候可以尝试什么方法呢?
孩子:我可以用刀子刮一些铅笔屑来试试,我看过以前爸爸这样做。
我:看来你想到了一个方法,试试吧,祝你成功。
孩子遇到了问题,有了情绪,我们要接住孩子的情绪,让情绪融化溜走。同时我们要给孩子自主处理的机会,发展孩子的能力,因为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看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过程。
我—信息
如果说上面讲述的“积极倾听”适用于孩子拥有问题的场景,那么“我—信息"适用于父母拥有问题。当孩子出现了父母不能接纳的行为时,孩子的行为以某种具体或直接的方式对父母造成了影响,父母感到自己内心有不接纳的感觉,那么这个问题则归属于父母。我们该怎么做呢?面对这些行为,我们常常听到的是“你—信息”,而这种方式往往只是训诫、建议、命令,这样做也许当时是见效的,但我们却夺去了孩子的为自己负责的机会,孩子怎么能够学会负责任呢?一些孩子自小服从父母,慢慢长大后,同样会一直期望每个人为他们提供各种解决方案。
父母应该要用某种方式来帮助的人是自己。我们应该发出的是“我—信息”,“我—信息"包括三个部分:(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即:行为+感受+影响。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我—信息”,已经足够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
孩子拿着一个长棍子和伙伴们玩耍,这是一个父母不能接受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第一种方法:
父母:你不能拿着棍,危险。你就喜欢整这些危险的,你就不能老实点,好好玩啊。(这是明显的“你—信息”)。孩子会感觉自己不被接受,不被信任,我只有按照你的方式来做。)
第二种方法:
父母:我看到你手里拿着一个棍子,我很担心,我担心你会碰伤自己或者是其它人。
孩子:我会小心的,我不跑。
父母:可是妈妈还是很担心,那么怎么样可以让妈妈不担心,你又可以和小朋友玩的快乐呢?
孩子:那我们一起捉迷藏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知道了父母的感受,得到了自己选择的机会。)
没有输家
和情绪一样,冲突也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们都无所谓好坏。关键是我们用什么的视角去看待它们。如果用问题的角度去看世界,满世界都是问题;用资源的眼光看世界,满世界都是资源。戈登博士这样说到:“家庭中的冲突,一旦被公开表达,并被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所接受,其影响对孩子来说远比大多数父母想象的更为健康。孩子有机会经历冲突,为以后生活中遇到的冲突做好准备。家庭冲突实际上对孩子是有益的,但前提是家庭中的冲突必须得到积极解决。”
父母几乎可以被毫不例外地分成三类:赢家,输家,骑墙派。那么,亲子权力争夺战到底谁赢谁输?父母的权威是否必要合理?如果父母利用权威获胜,那么孩子就会选择服从,但内心会滋生怨恨,同时孩子会产生攻击、撒欢、隐瞒、告状、欺骗、专横等不好的连锁影响。如果父母溺爱孩子,孩子总是获胜,孩子就学会了利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这些孩子常常是充满野性、冲动任性、自私自利、很少合作、很少做家务。如果父母是骑墙派,那么孩子就会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这些孩子往往没有界限感。
当冲突来临时,不一定非得非赢即输,父母和孩子之间有冲突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使用“没有输家”的方法,实现双方共赢。“没有输家”方法的六个步骤:1,确认并界定冲突;2,找出各种可能的备选解决方案;3,评估备选解决方案;4,确定最合适的解决方案;5,执行解决方案;6,对解决方案的效果进行追踪评估。
客厅玩具到处都是,孩子不愿意收拾。
妈妈:客厅地上全是你的玩具,我看都没有走路的地方了,我担心会绊倒人。
孩子:可我不会收拾。
妈妈:我们可以一起收拾,我们分工吧。
孩子:我收拾灰色的火车轨道,你收拾白色的火车轨道,我们比赛吧。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孩子一些芝麻小事嘛,需要这么复杂吗?父母直接给出答案,听从大人的不就可以了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孩子虽然来源于我们,但并不属于我们。他们是独立的智慧体,培育孩子的过程是个渐行渐远的过程,总有一天他们会离开我们,远走高飞,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成人前为他们做好铺垫,一步步地引领他们具备独自高飞的能力。我们父母需要学习与提高的就是如何做好父母,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让我们共同唱响三部曲,为提高父母效能而努力,为了孩子的未来而奋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