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简单说点所见所闻所思:
1.在县城生活,能明确保证每月挣2000以上工资的,他们不是最底层,他们是上层,工资之外的不会给您说。
2.在县城挣不了工资的,挣的未必就少。去城市打工,本地的零工,哪怕就是开个三轮摩托在村与村之间跑运输的,一年也得挣个十来万。但是,他们是传统意义上的底层。
3.最极端的例子,60以上的农村文盲妇女,有多少就业机会?有多少挣钱渠道?但就在三四线城市利用带娃间隙,捡个废纸箱、矿泉水瓶,一个月弄个1500不是多大问题。如果不用给自己的孩子带孙子,那每个月得多挣2-5k(当保姆、干保洁、园林绿化个人)。
4.所以说1.现在一个农村家庭,一年20万的并不少。2.真正有困难的,被托底的,拿着各种补贴,过的未必就差。比如,低保、旧房改造补贴、村里扫大街的公益岗位都是实实在在的收入。
5.前一阵特别火的“二舅”,其实代表了60左右这一个时代的人,他们年轻时种种原因没有上的了大学,然后勒紧裤腰带供80后的子女上学,等到子女长大了,给子女成家,给子女在城市买房,给子女带00后的娃,还得照顾40左右的父母。就算这么忙碌,他们还想方设法干点活,挣点钱。“二舅”们是当今社会的硬脊梁!
6.县城和广大农村居民的真正情况不是普普通通调研就能摸清的。试想一下,如果广大农村没有积蓄,没吃没喝,因为疫情封上个把月,不出乱子,怎么可能?
7.当前,发展不平衡客观存在,但没那么好,也没有多么差,至少有吃有喝,受欺负了有人管。没必要悲观。所以说要固底板、扬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