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还真是困扰过我。
从情感上说,别人对我不好,我当然不愿意对他好,但是很多书上,要以德报怨,我做不到,又觉得自己是不是境界不高啊。
看看孔子怎么说的吧。
乐山说了一个故事,蚂蚁劝告蚱蜢为冬天早做准备,蚱蜢不听劝还嘲笑蚂蚁,结果冬天提前来到,蚱蜢向蚂蚁求助,蚂蚁却不帮忙,蚱蜢又饿又冻,不久就死了。
夫子说:“蚱蜢的眼光短浅,没有想长远,来不及准备食物,但是蚂蚁不给蚱蜢食物是对的吗?”
乐山说:“别人对我不好,我还是要对他好吗?”
夫子说:“不是,别人对你不好,你不必对他好。但是做人做事有一定的道理,看到别人有困难、有危险,可以见死不救吗?”
乐林说:“不可以!”
夫子说:“对,蚂蚁应该先帮助蚱蜢过冬,这不是要对蚱蜢好,而是任何人有危险,就算他是陌生人,都应该帮忙。好像做医生的,不管病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要把他的病医好。救生员不管溺水的人是好人还是华人,都要把人救起来。”
台湾知名绘本作家、推广人郝广才对《论语》改编,用孩子们容易理解的故事,来解读孔子的话,这就是《夫子说》,他还邀请俄罗斯插画师欧尼可夫绘图,配图有点像好莱坞大片,用大熊猫来替代夫子的形象。
《论语》:“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我用德行或者恩惠来回报别人对我的仇恨,怎么样?孔子说,那你这样,对你好的人你用什么回报他?
古诗古文有种简练的美,但是距离孩子们的生活有点远,像郝广才这样用童话故事来讲述论语,孩子确实容易理解和接受。如果父母有能力,那么我们自己看一遍,给孩子们讲讲,结合生活中的场景,和孩子讨论,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才是真正学会了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