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前赤壁赋 苏轼》
这首词高中语文课文必背曲目,可时至今日在读了林语堂先生为作者所作的传记后,才领悟到词意一二。我很幸运开卷即选到了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传记,为什么强调幸运?因为此书的主持者在开篇的写下的《告读者》点醒了我这个从来没看过传记的幼稚鬼。我一直有个狭隘的观念“古往今来,大千世界,青史留名者何其多,然而时代不可复制,人的个体选择无法复制,个人有个人的过往、处境和追求,怎么能借鉴呢,不读也罢”。然而,我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生和时代固然不可复制,然而真理不怕时间检验,名著之所以被称为名著、名人之所以被称为名人都是有道理的(这是一句废话);其次,时间万物皆有其内在规律,名人的才气或者品质总是相似的,经归纳演绎得出的解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好比现今市面上流行的“成功学”尽管说的较为苍白,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再者,《告读者》的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我:1、解读传记即是解读历史,无数人物传记构成历史,于无数人物之传记之外另求一历史,则无历史矣。2、解读传记,尤其解读名人之传记,恰如为自己“主政”请来无数大智大勇之“垂帘听政者”。3、名人为名人作传,恰如“棋逢对手”、“酒逢知己”,一举一动皆了然于心。凡人为名人所传,所以不能上界,在凡人无以跟上名人之大智大慧;名人为名人所传,所以能动人心弦,在名人可以看穿名人之背后,从而能对传主之成败得失,达致“同情之了解”。酒不逢知己,酒而无味;棋不逢对手,棋而无趣。读者犹如旁观者,看两强之打斗,自可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而向名人靠近一小步。
正文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苏子的处世态度及个人感悟:
一、亲情
1、爱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人生多变,两个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相互理解、包容、陪伴,共进退,个人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未来,我想做一个旺夫的女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
第一任妻子深知子瞻有自己的坚持,时常劝慰他尽量避免与敌对方针锋相对,给予了他事业上的帮助。第二任妻子是他亡妻的妹妹,性格温顺,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子瞻无内忧,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第三任妻子朝云是他第二任妻子收的一个侍女,聪慧明理,不离不弃,在子瞻人生后期被贬阶段和他共同研习佛理。
2、子瞻有一弟弟子由,性格与其互补,互帮互助。
子瞻和子由性格处事上大为不同,子由在官场上处事较为圆滑,因此少遭了些罪。子瞻文采更胜,名声更响,然处事较为偏执,多次遭受陷害与贬谪。子瞻每次出事,子由都倾尽全力给予兄长帮助,子由和儿女们帮助子瞻照顾他的一大家人,即便子由自己的小家庭生活困难。子瞻至死仍想与子由一处生活。这大概就是至亲兄弟。我还年轻不懂事时,会不禁自怨自艾,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但是当辩证地看待,我感谢父母给了我一个双胞胎姐姐,这一点完全弥补了我所有的缺憾,有过之而无不及;感谢不那么完美的成长环境,打造了今天的自己,命中注定或有缺憾,未来可期。
生活中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人或几个人,可以完全信赖它,甚至对它的阴谋也可以变成阳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光荣的丢脸的尤其是对别人难以启齿的......;遇到屁大点事或者重大困难,第一个想到的是对方;最重要的是,思想在同一轨道上并列运行,拉扯碰撞。然而,父母总将老去、朋友会各奔东西、兄弟姐妹也会各自成家立业;然而,纵然孤身一人,别忘了这个世界仍在偷偷爱着自己,看看身边的土壤,别忘了自己可以更爱自己,给自己买瓶香水或者一双鞋子
二、友情
不论顺境逆境,子瞻均有道相合的朋友,可以畅聊,或谈政治民生,或谈瑜伽炼丹,或谈佛宗禅理,或谈诗词书画。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多面体,生活中有不同的圈子,而又都是别人圈子里运行的一颗星星,只是自己圈子和自己所在的他人圈子的大小和重要性程度不同。希望每个人都能折射出不一样的光,打造属于自己的棱角,在圈子的交集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三、事业
纵观子瞻一生,我想到了罗曼罗兰说过的一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曾羡慕子瞻出身书香之家、家境中上,和父亲兄弟游玩不为金钱所累,然子瞻苦背诗书、名声显赫、心怀百姓背后的艰辛和修炼之法却鲜为人知。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又说登高易跌重,高处不胜寒;若是如此,那子瞻被一贬再贬时,仍保持其旷达心境;穷未末路时仍心系百姓并付诸行动;无能为力时独善其身、钻研兴趣、自得其乐,岂不是更为不易。
就像林老开篇说的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我想他给世人最大的印象或许就是他那旷达乐观的劲儿。就像他在《前赤壁赋》中的辩证观,人是渺小的,何必拘泥于自我的世界一隅,风物长宜放眼量。生活平淡无奇,则安安稳稳,又不免于不甘心做温水青蛙;生活颠簸起伏,则阅历良多,又不免于艳羡家中坐。其实,这都很正常。生活由一座座围城组成,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只是我们需要认清、平衡、踩住生活中的重心,用辅料调节生活的味道。那么你的辅料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