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跃渊录【轶闻-壹】:为了一名囚犯,他选择放弃一座城池?

跃渊录【轶闻-壹】:为了一名囚犯,他选择放弃一座城池?

作者: 木千之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15:20 被阅读0次

    种花家历史悠久,世传洋洋洒洒五千年,其中不乏有趣的奇闻轶事。这些轶事零星点缀在历史大潮之间,往往被潮流吞噬掩藏,不仅难以见于官方正史教材,亦因缺乏八卦无聊特性而不闻于市井。然潜读通鉴竟常见上述历史之细枝末节,虽于史势无大要,然颇得吾心,其因有三:

    • 一者:轶闻不同于正史,严肃之余多了些许人情味,如刺客聂政在侍奉母亲寿终后才报恩以命刺杀韩国国相侠累,临死毁面避免连累家人;再如晋国智氏被灭后,智瑶头骨被赵襄子拿来作酒杯,而智氏家臣豫让则拼死两次刺杀赵襄子以为主公报仇...

    • 二者,轶闻虽只是历史潮流末节,然古往今来浪花淘尽多少英雄,就流逝了多少倍你我一样的普通生命;英雄固然令人崇拜,更多默默无闻的平凡过客依旧值得敬畏,或者说平凡人的经历更加值得平凡的我们体验、思考与借鉴;

    • 三者,历史联系错综复杂,即便不是英雄风流人物,同样可以镌刻历史潮流的痕迹,是故聚焦小人物往往可以以小见大,从侧面加深对历史大势的认识;

    综上三者,千之自认为轶闻着实有趣,是故在正史学习之外另开一栏专门记叙。


    轶闻-壹

    话说经过商鞅变法之后,战国后期的秦国国力越来越强,秦国国君也终于首次称(公元前325年)。然而世界并不存在公平,一国之崛起伴随的常常是多个国家的衰退。

    同一年,卫平侯去世,其子嗣君即位。摆在嗣君面前的依旧是个比秦孝公变法时更为严酷的现实,一方面卫国处于多个强国夹缝之中,一方面卫国自身实力孱弱,无法像秦国那样进行变法图强。然而,作为卫国新君,嗣君首要考虑的树立自己的威信,稳定民心。而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让卫嗣君头疼的事情。

    卫国有个苦役犯,为了方便我们称之为小明吧!小明不堪苦役,出逃到了邻国魏国,如果仅仅如此,卫国大可以派兵抓回即可,然而麻烦的是,小明的求生欲极强,在魏国流浪期间看到了魏王后生病征名医的告示,仗着自己祖宗三代祖传“赤脚医生”,为了避免被卫国追兵捕获,立即自告奋勇给王后治病。本来魏王后病属疑难,传统药方不管用,而小明的祖传偏方却恰恰有了效果,立即受到魏王的奖赏,给吃给住给仆人,圈在身边养了起来。

    卫国最初派去追捕小明的追兵自知情况复杂,无法自断,于是回卫国向上峰请示,请示来请示去最终大臣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严正通知魏国把小明作为罪犯押回来,一派则认为魏国强大,万一要了不给岂不是很丢人。。。

    这时候该我们的卫国新君拿主意了,嗣君自然知道当前两国实力对比,平时见面都是叫“大哥”的,加上小明可以给嫂子治病,怎么会轻易给自己呢?但是卫国现在如此衰退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法令不行,由上至下信誉全无啊!难道我上台第一件事就搞砸么?以后还怎么治理国家?但是来硬的魏国肯定不给面子,那怎么办呢?

    突然灵光一现,既然目标是让小明回来,那方式不重要啊!于是嗣君坚定的表示必须把小明“要”回来,但是不是强硬地要求,而是提出用黄金赎买,这样可以保全两国的面子不是?随机卫国使臣出访魏国,表明来意,然而魏王并不这样想。

    在魏王看来,小明的医术对于王后的病情确实十分对症,魏王觉得小明这人有才华,可以一用,白白放回给卫国可惜了;另一方面一个小小的苦役犯,即便不给还能坏了两国关系,脏了两国面子不成,于是就推脱王后病情严重啊或者小明自身有病无法远行等理由搪塞卫国使者。

    使者返回,嗣君把小明作为梳理威信,整治国家的开始,怎样轻易放弃呢?于是提出用五十斤黄金交换;魏王继续不同意,两人你来我往五个回合,小明的身价一路上涨,竟然到了百斤黄金。。。

    嗣君寻思,再单纯提价没有意义了,小明的身价溢价太严重了!!但是现在问题的关键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自己施政威信能否顺利建立的问题!考虑到这里,他深吸了一口气,厉声对下面吵成一片的大臣们说道:来呀,告诉魏王,卫国愿意用一座左氏城交换小明!

    一言一出,上下哗然,WTF?一个人怎么能用一个城池衡量呢?大臣两派集体反对,嗣君之后说出了心中真实的打算:

    法不立,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诛必,失十左氏,无害也。

    一句话说的大臣们哑口无言,这些年纪半百,按照年龄嗣君需要称呼为叔叔伯伯的长辈,竟都一时震慑于这个年轻人的决心与眼界,于是纷纷不再吵闹。

    卫国使者再见魏王,魏王不耐烦地问起“你们卫侯烦不烦啊?”,使者具表卫侯之言,语惊魏王。魏王作为一国之主,卫侯的心思与在乎自然也能够理解,他立即想到了两点:

    • 法令严明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尤其战国乱世,现在主张法律严明、赏罚有度的自己因为私心肆意践踏别国的法律,这样的自己还有威信么?
    • 卫国的方案很诱人,但是不能答应:如果真要了左氏城,别的那些个诸侯就会指责自己不义之举,被孤立甚至成为开战的口实,那还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哩!

    于是魏王此次不再坚持,但是也不能明说自己的顾虑,只好假装感叹了一句:

    人主之欲,不听之不祥。

    然后让哭的梨花带雨的小明收拾包袱滚蛋回卫国,小明至死都不明白为什么魏王舍得放自己走呢?

    于是乎,历史上就多了这么一则有趣的轶闻,一国之主欲用一城换一逃囚,不得,对方却白白将人送了回来。

    借此一事,嗣君为自己树立了威信,然而国家的实力并非单纯由法令决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贫弱的卫国继续受到魏国等周边强国的打压,即位五年后,嗣君自贬为“君”,领地只剩下濮阳一地。嗣君即位三十一年,朝贺当初魏惠王的儿子魏襄王,兴许是记挂了当年夺走母后治病机会的嗣君,或者加上国家利益的考量,魏襄王囚杀了嗣君,并立了魏国的女婿、嗣君 弟弟为卫国新君,此时的卫国已经正式变成了魏国的附属国。


    古为今谈

    1. 法令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保障,卫国旁系贵族商鞅曾提到法令不行,自上犯之卫嗣君试图从一个囚犯身上找回法令的尊严,精神可嘉;然而历史并未给其一个施展才华抱负的机会,贫弱的经济与军事决定了无法赢得和平发展的机会;
    6631584536168146990.jp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跃渊录【轶闻-壹】:为了一名囚犯,他选择放弃一座城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cf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