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写作内容聚焦在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主题上。本打算三天日更写完,实际发现远远不够。宏观经济学派系多,把每个派系的理论说清楚都够写一本小书,所以只好尊重客观事实,一步步来。
收获
少则得,多则惑,企者不立。
本周的主要收获在写作心理的变化上。
起初的设想是“三天内将历史发展讲清楚”。所以在学习资料、写作时过于急切,结果导致,刚开始两天的时间里,学习的专注度不够,囫囵吞枣。越是这样,越感觉失控,导致心情焦虑。
幸运的是,这几天从《雪煮道德经》里面读到“少则得,多则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突然明白自己追求快,追求多,导致了惑和疲惫。
专注是最好的路径
于是,迅速调整心态,改变方法:
1. 不追求快,只追求专注;
2. 每天研究一个小课题,甚至一个小知识点也行;
3. 不局限之前设定的1小时,把小课题研究透,即使花一上午时间。
调整心态和方法后,感觉平和、敞亮了很多,明白了“勇猛精进”和“急功近利”的分界线在哪里。
只要专注,即使每天进步一点点,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坚持一生,就是“勇猛精进”;
如果每天搞得很累,能力匹配不了想法,很可能过不了多久就放弃了,这就成了“急功近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