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读书(5):为了去上课而读书

为什么读书(5):为了去上课而读书

作者: 三品茗 | 来源:发表于2018-01-25 23:00 被阅读0次

    为什么读书:我给出的第5个回答

    文/三品茗

    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晚上变得越来越热闹,游戏、电影、追剧和小说能够为我们带来许多熬夜的理由。尤其是那些早上一二节有课的学生,熬夜过后,总是需要不断地找理由,来说服自己去教室上课。

    于是,去教室看书,便成了一个绝好的理由。

    看电影、追剧还得要戴耳机,容易被老师盯上,让老师觉得很不爽。看小说就简单了,把手机平放在桌面上,利用前面同学坚实的背影,便能躲过老师的目光。

    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地告诉自己,自己来上课了,虽然没有记笔记,也没有全程听老师讲课。但是自己至少还是记住了老师经常念叨的那个名词,以及老师敲黑板重点讲解的地方,这些都是考试会用到的地方。

    当然,还是存在一些好学的宝宝,教材早早地看过了一遍,所以能够一边听老师讲,一边标出那些重要的地方,一边浏览着手机中的小说。

    老师的水平、风格都有所不同,课程的内容也有深浅之分。这也就造成了一些比较无聊的课程,这些难熬的时光,在小说的帮助下能够轻松的度过。

    在寝室中常见的对话就是。

    “下午的课你去吗?”

    “不想去,反正去了也不听,听了也听不懂。”

    “可是会点名啊。”

    “那去看小说好了。”

    如果,没有小说的话,估计学校中的课堂时光会难熬很多。要么是为了躲避煎熬而逃课,要么就是在无聊地天马行空中坠入梦乡。

    在这场教学活动中,没有人去思考这种教学有何意义。开设课程的初衷挺好的,但是却在考核的不合理中完全被带偏。课程原本是为了传授思想,结果却成了传授知识点。

    于是老师只好努力地讲解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只要在考核之前把这些知识点记熟就行。死记硬背也好,总是只要记熟了,就能过关。

    我记得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到了一个问题,“茶叶被采摘之后,它是死的还是活的?如果是活的,那它什么时候算是死的?

    老师只是把这个当作一段轶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了他们认为的答案。但我已经忘了他给的答案,我觉得他给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问题本身,于是我牢记了这个问题。

    茶叶从茶树上摘下来之后,不能堆积太厚,否则会萎蔫。因为它的细胞仍然在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这会让它们加重水分的损耗。同时他们也得不到水分的补充,因此就会变得蔫哒哒,并且还会发生变红的症状。

    很明显,它在摘下来之后仍然算是活的。但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死去。但在它死和活着,这两个状态该如何来划分界限呢?

    这很难讲,因为它有的细胞先死,而有的细胞后死。细胞全部死亡之后,它必然是死的,但如果还有一个细胞是活的呢

    这个问题就像那个一堆沙和一粒沙临界的辩论。如果我们对植物细胞的理解再继续深入下去,或与能够解决“茶叶从茶树上摘下来后,什么时候算是死亡”这个问题。

    但很显然,课堂上我是学不到这些东西的,但是我们可以在书中来得到延续。

    东野圭吾在《秘密》中做了一个这样的设定,妻子和女儿发生车祸,妻子死亡,女儿活了下来,而女儿身体内的灵魂却是他的妻子

    车祸存活下来的人究竟是他的妻子还是女儿呢?无论你作出哪种回答,都会存在漏洞。在这么一个个体身上,模糊了妻子和女儿的界限,然后则是感情、欲望和伦理上的冲突。

    我记得那时候,我在课堂上看这本小说的时候,我不知道究竟该把她当作“妻子”还是当作“女儿”。这让我想起来前面那个问题,茶叶在摘下来之后什么时候死去,我同样找不到答案。

    这是老师在讲台上,提问“为什么红茶的茶汤在凉了之后,会变得浑浊?”虽然我没怎么听课,但是在一份学姐的课堂笔记上看到过标准答案,那是因为红茶中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析出形成络合物,从而使茶汤变浑。这是红茶的“冷后浑”现象,与红茶汤的鲜爽度和浓强度有关。

    这段话的旁边,学姐用红笔醒目的标记出来:“必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读书(5):为了去上课而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gb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