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淮北师范大学
环境与大脑习性——《深度工作》读后感

环境与大脑习性——《深度工作》读后感

作者: saiyonana | 来源:发表于2017-06-28 22:35 被阅读1982次

    小时候,一心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考试而上课,为了放假而上学,为了谈恋爱而迟到,为了睡觉而听课……直到大学毕业,感觉彻底懵了。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再也没有象牙塔了,我被匆匆地赶到社会的洪流中,于是乎,也只能随意地去出售自己的时间赚点钱来生活。

    虽然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在我心中,其实是一直有对工作的向往的。我无数次地对自己说,我可以没日没夜地工作,我不怕辛苦,我不计较金钱的多少,只要那是我真正喜欢的工作。我希望能够像那些创业者和工作狂那样,辛苦熬夜把一个事情做好做完美,我能想象到那会是多么的有成就感。后来,我知道这样的感觉就叫做心流。

    《深度工作》,从名字就让人有种极致和极客的感觉,我觉得跟我追求的“心流”很类似。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有开发大脑潜能的意味,于是我决定啃了。还好,十几年的读书还培养了自己阅读的爱好,如果这是最大的收获,我感觉也值了。

    书中有这么一个观点:深度工作,要有大手笔

    这让我有点意想不到,但却是我本来就意识到的事情,这种与作者不谋而合的感觉,就像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样兴奋。

    前几个月,为了写一本传记的书稿,每天下班之后都在想,要去哪里啃书……回宿舍么,朋友一般都在,加上让我无法专心的环境,我真的静不下心来看书;去隔壁大学么,我承认自己有点懒……后来,我决定了去咖啡厅。其实这还是我第一次为了工作而去咖啡厅,之前可能是为了一个让自己投入的环境,去看看书,想想事情之类的。因为每次去咖啡厅的话,总得消费,基本上20元起步。但我还是连续去了3、4天,为了读完需要写的书。

    其实,这个策略的理念也很见到,就是为了让你付出成本,加大工作任务的重要性。重要性提高了,就会降低你的大脑急需拖延的本能,并注入了激励和能量。

    书中还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这时一名企业家和社交媒体的先驱——彼得·尚克曼,他平常很多时间会在四处飞行,最终他意识到在高空中是帮助他保持专注的理想环境。他是这样解释的“封闭在一个座位里,眼前没有任何东西,没有任何东西干扰我,没有任何东西激发我那‘哇!好晃眼!’的DNA。”后来尚克曼签了一本书的合同,需要他在两周内完成手稿,于是他就买了往返东京的商务舱机票,在飞往日本的航班上写了一路,到了日本后在商务舱休息室喝了一杯浓咖啡,然后登上了返程的飞机,又写了一路。当他回到美国时已经完成了手稿,这仅仅经历了30小时。虽然这一趟花了4000美元,但他完全觉得是物有所值。

    需要的时候,给自己营造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就算花一些钱,也在所不惜,我们更希望的是有满意的结果,不是吗?!

    “注意力控制”这个概念,第一次在《深度工作》中看到。意思是,记忆力训练。而且这样的训练还会带来意外的收获:个人专注能力的提升。

    看过《最强大脑》都非常感同身受,觉得那些神人真的很厉害,似乎真的拥有超能力。这本书中,竟然揭示了一个看似超能力的秘密——如何记住一副牌。这个有特异功能的人,叫怀特,他曾是美国记忆力冠军。那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就是把自己家里的场景记住了,尤其是场景中的52个物品,把52张牌对应到这些物品中,这样,每一张牌的出现,就马上记起对应的物品,也就记住了每一张牌子了。关键点就是那些我们熟悉的地点和事物的视觉形象。

    大脑不适合去记抽象的信息,而十分擅长记住场景。我们只要抓住这点,完全可以迁移应用到很多地方。

    例如,理财的基础——记账。每天大大小小的账目那么多,完全靠大脑是不靠谱的,这应该都深有体会吧。所以我们利用相关的APP或者本子,把信息记录下来。又比如,我特别喜欢的做计划,把一个个待办事情记录到相对应的日期上,那到了临近的时候,自然就会记得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了。这也是我一直受用的方法。

    《深度工作》,对于我这样的文艺女青年来说,更喜欢应用到生活中,阅读一本书啊,写一篇书评影评啊……我突然意识到,深度工作,深度工作,就是因为工作的苦逼,才需要学习深度投入的方法去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以至于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吧。

    但没办法,我就喜欢把时间花在美好的事情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环境与大脑习性——《深度工作》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ep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