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寿命不一样,有长有短,就像一本书有厚有薄。长的寿命有一百多岁,短的寿命有可能二十岁都不到。
据记载,最长的寿命是一百四十六岁。最短的寿命有可能等不及看一下地球的太阳。就平均来说,人的寿命是七十多岁。
假如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书,那世界上有完全一样的书吗?可以肯定的回答,没有!书的质量和厚度无关,就像人生的价值和寿命的长短无关一样。
我们可以把握人生的精彩,但寿命的长短我们却把握不了。我们人生这本书,大概要等到我们寿终正寝的时候,才能画上完整的句号。
有的书,刚开始读喜欢,但读着读着就厌倦了,没耐心了。有的书,刚开始读不喜欢,但读着读着就觉得有意思了。就像我们一路遇到的人一样,有的人善于伪装,把自己包装的很好,打开内核之后,却发现与我们不匹配。有的人不拘小节,也许刚开始会暴露很多缺点,但处着处着却觉得这人闪光点很多。
与人相处,总会经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相处得来就成为老朋友,相处不来就渐行渐远成为熟悉的陌生人,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相互匹配的过程。就像读一本书,喜欢书的内容,就接着读完。读了几页就不喜欢读了,那就换本书读。
书在茫茫人海里总能找到喜欢它的读者。而人也总能找到自己喜欢读的那几本书。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可以让所有人都喜欢读它,也没有人能喜欢读所有的书。
假如我们是一本书,如果遇到不喜欢这本书的读者,也没必要伤心难过,大概是他没有欣赏我们的能力。假如我们是读者,遇到了不喜欢的书,把它扔置一旁,也无需愧疚,大概是这本书的内容和你不匹配,它自然能找到喜欢它的读者。
人来人往,都自带故事属性。只是我们往往对达官显要的故事更感兴趣。达官显要的吃喝拉撒,都比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更加吸引人的关注。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达官显要的一生,更加波澜壮阔,与众不同。
如果每本书的内容都差不多,那大概多无趣啊。就像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差不多,那该多没劲啊。但普通人的一生,大多都是上学,找工作,结婚生子,应对中年危机,应对职场危机,然后生老病死。好像一个人站在你面前,不用他张嘴说话,你就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似的。也难怪一些人,对普通人的生活不感兴趣。
普通人,之所以是普通人,大概就是经历着流水线般的教育,然后找份工作,结婚生子,默默度过自己随波逐流的一生吧。这种人太多了,太普遍了,所以就叫做普通人。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向往自由,但又害怕特立独行,怕被贴标签“怪人”。我们想做自己,但又怕做自己,所以不如随大众的好,省去思考。
当我们回顾这一生的时候,当我们这本书即将画上句号的时候。可曾后悔,没有认真地书写过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