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当代人文主义思潮哲学家胡塞尔认为,严格性并非现象学的唯一基本规定,现象不仅是“严格的科学”,而且是“根源的科学”。他说:“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真正开端和根源的科学。讲根源的科学必须从每个观点看,都在其程序中本身是根本的。
杨老师深耕十,1~6课主要从人的基本属性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1、认识历史之我——不在场之在场的影响,哪些过去的记忆如心锚般参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要找出来。认识记忆之我。~胡塞尔、海德格尔
2、认识心灵之我——我“思”故我在,“思”的主体是心灵。“我是谁”,我的行为、思维是谁主控?心灵的主餐喜欢什么?~笛卡尔
3、认识群体之我——意义之根。人的精神属性,意向性,~胡塞尔
4、认识矛盾之我——动力之源,自否定、螺旋式上升、辩证法。~黑格尔
5、认识主体之我——自由之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康德主张“人必须启蒙”
踏着先贤哲人的足迹,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似乎看见了自己。那些不可磨灭的光影深深的印记在记忆深处,孤独的、寂寞的、自卑的、纯粹的、活泼的、可爱的、善良的,无论是哪样的自己,当以另一种视角俯瞰过往,有些心疼、有些陌生,又是那么理所当然。那些走过的路,那些爱过的人,那些经历的事,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是谁。而我也想告诉过去的自己,我想成为的样子,我渴望的样子,都那样一览无余的呈现。心外没有别人,全是你自己。周国平在《成长是一件孤独的事》里写道,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他们之间的深邃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一个珍贵的世界。
问路心灵,了解人的精神属性。世界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世界的本源的是什么?那么多的疑问,在杨老师侃侃的言语下,在这个春节的假日里,娓娓道来。我与自己原来如此近,又是如此遥远。近的我不知道这就是我,遥远的需要踏着先贤的足迹一代一代追寻。人生需要导师,是导师把我自己推到了自己面前,谢谢您,我爱您!
为了更好的理解,思考问题,我们创造了概念,为我们的问题起一个名字。在不同的学派、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眼里,通过概念进行思考,完成思考,其实表达的意思都是相同的。例如:世界的性质是什么样的?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先说性质分为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
物质性质的特点不具备能动性;精神性质的特点具备能动性;推出世界是精神的,因为自然万物生发都是主观的能动的。
世界的本源
在柏拉图那儿叫“存在论;在宗教哲学里叫”上帝“,在西方人眼里叫”罗格斯“,在笛卡尔看来是”心灵“,黑格尔就叫”绝对精神“或者”绝对意志“。无论是萨特还是康德在追寻世界本源的目的,以及本源与人的关系,都是指的同一个意思。概念或者名字换了,意思都是相同的。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往前发展出来的哲学。
简单来说,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精神的,叫唯心主义;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叫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站在纯粹的哲学意义的思考,而是综合社会哲学的思考。强调人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把人确立为实践主体,充分发挥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实践观察,人的心灵主体的另一个属性就是对自由的追求,回到人本身,人的意识是自由的,人的意志是自由的。
人类文明对自由的发展阶段
1、古希腊、古雅典文明时期,奴隶主、自由民是自由的。后来古希腊文明被日耳曼文明代替,还是一小部分人是自由的。
2、基督教里,在上帝面前人人自由平等,对自由的定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是限于”上帝“面前。这也是宗教对人的思想的洗礼。
3、到了卢梭,将自由发挥到了极致,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黑格尔将人的主体和客体统一起来,在理论概念上完成了人是绝对精神的反应,统一了绝对精神,把自己表现得如我所是。
马克思在黑格尔的基础上返回到现实中,探寻历史唯物,印证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强调人在实践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1、讲究实践
2、讲究科学
人有自由的属性,自由本身具备矛盾的特点,自否定。所以自由在矛盾中发展起来,不断的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其特质是具有矛盾性、具有层次性。
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显然人已经不再为物质束缚,这时精神的需求未被满足,于是人感受到了不自由。矛盾、自否定产生,人进入了更高需求的追求。
举个例子:在80-90年代,农村孩子考上大学是跳出农村的最好出路,想跳出农村的孩子就会为了这个目标好好学习,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今的孩子,尽管大学已经扩招,各类学校层生出现,上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家长却越来越焦虑,家庭家长、孩子出现了更高层次的自由意志未被满足。
这就是社会的进步,一旦实现某一阶段的自由,自由就会被否定,就会出现一个矛盾或者需求,人类呈螺旋式上升发展。
由于人自身观念的不成熟的状态,心智还停留在之前的状态。
例如:“棍棒下面出孝子”这是过去的层级社会的观念。家长对于孩子,家长是主体,孩子是客体,父为子纲。现在社会是平权社会,家长和孩子同为主体,那么过去“棍棒下面出孝子”的观念就是与时代不符合的观念,作为家长只有懂得这些才会理解对待孩子是间性问题,哈贝马斯理论。包括单位的领导也是要理解时代与人的关系,从而才能理解人,做好管理。
在过去中国人的自由观念里,只有一个人是自由的就是皇帝;因为不能人人做皇帝,所以就会出现一级一级的权力争斗,权力代表着自由度;当权力也无法争取到,就在家庭中追求权力,家长。当我们要自由的时候,总要找一个客体去奴役,以我的主体意志的实现去剥夺他人意志的实现,就是一个错误的不成熟的观念。
马克思提出要勇于智慧,要在现实中走向自由之路。
1、确立人作为实践主体的地位。人是自我命运的设计师,让问题回到自己。
2、人生需要导师,运用前人智慧的光芒,指引我们前行。收自己喜欢的老师,为自己引路,找到灯塔。遇到问题,首先想到,我的老师会怎么看。
3、勇于运用自己的理性,学习成长是勇敢者的游戏,有勇气运用勇气,有勇气挑战自己。
4、有科学发展观,做事不能拍脑门,被情绪控制。
在康德看来懒惰、懦弱、恐惧,使很多人保持不成熟状态。如何脱离不成熟状态?
康德说”人必须要启蒙“,大多数人不相信自己能够跳过眼前的困难。
康德认为大多数人不习惯应用自己的这种自由,只有少数人愿意学习运用成功经验,继续大胆前进。
自由要发展,人不成熟,自由矛盾点提高了,很多人的心智依然不成熟。所以学习成长是唯一的出路。学习的目的,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人生教练,我的人生我做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