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以我们不熟悉的方式在运行,虽然人觉得已经开始了对它的改造。
如同重力被牛顿发现,直至提出牛顿定律,人们终于在吵嚷中接受了,却又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继续争论,直到认识到世界还有另一种运行的规律。
人们在与世界的接触中,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这个赖以生存的世界,验证着它的规律,试着揭开并掌握奥秘。
一定范围的认知,在人脑的学习力作用下,总结出适应于限定范围的技能。
随着认知范围的扩大,旧知识被新知识一次又一颠覆,人们的认知一次又一次坍塌,然后新的知识构建起来,形成新的规律。
作为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东西,人对大脑的使用和了解都还有很多的盲区。
如果把地球从诞生到现在的时间缩小到24小时,那么人的出现还不到三分钟。
人类出现在地球的生命中的时间极其短,那我们又怎能侈望自己能够全然了解它。
事有两面性,人也不例外,懒于现状却又富于思考,都在人身上反映。
大脑出于本能,不想过多消耗能量,所以应对世界的方式越简单就越好。
而人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借助大脑思考能力,对周遭不明所以的现象进行探索,不断地认识着这个物质世界,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价值观。
在探索世界的同时,人也在不断扩展自己的生存圈,同时也在丰富着自己的认知,虽然看起来人作为地球的生命体,仿佛一切都还不不错。
但是人也越来越觉得困惑,甚至对自己也变得越来越陌生,因为我们对于外界的认知都来自眼耳鼻舌身的感知,殊不知这些被我们自己加工过的感知,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信息。
眼睛获取的信息占人整体信息量的70%,故而有“眼见为实”之说,可眼见就是真的吗?
古希腊人说:瞎子看到了真理。
这一点还得从眼睛感受到的光波开始,光波本身没有任何颜色,它只是不同频率波动的能量而已,而眼睛为了能识别这些能量,所以就将光进行了具象化,在视网膜黄斑上将光波的能量转化为大脑可以识别的信号。
看吧,从简单的光线,我们就已经被眼睛给误导了,更何况是由此来观察的世界。
大脑自带80万年的本能制动模式,可世界却处在不断演化的过程中。
以前看《影响力》的时候,还觉得是一本关于如何营销的书,看了才知道,这是一本洞穿人固有思维模式的书。
六大原则: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
无一不是指向人的本能和行为的底层逻辑,也许我们都还没有搞明白具体原因,但事实上,我们都在按这些原则行事。
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才能更清楚知道,身处不同层级的人,TA的诉求也有着同构性。
我们都喜欢按照经验来做决定,而经验值的积累受到我们生活环境、反馈信息的影响,难免有与真实情况相违背,但又与我们当下认知相符合的事。
所以我们都按照经验做事,却总达不到更优效果的困惑。
不是我们的经验出错了,而是我们面临的世界在持续演化中,可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还停在80万年以前。
物理世界一次次被颠覆,从原子到弦理论,人类探索的范围已经从现实转向纯逻辑的推演。
生物学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对基因重组、编写基因来实现对身体机能的改造。
复杂科学在研究系统内复杂联系之下的简单规律,以及自组织和涌现为什么会发生。
人类的探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极致扩张,也许对于每天愁着吃饭、挣钱的我们来说,这些前沿科学相距太远,不过这些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和思维模型,或许能帮助我们打开新的视角,却理解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