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行为习惯一样,我们也拥有性格习惯和模式。
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对生命和周遭情况的态度都可以是一个习惯。
也许这是我们从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从父母身上学习到的,从未质疑过,也从未客观的思考过,是否还有其他方式。
悲观主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好的事物只属于其他人,从不会降临在你身上。
受害者完美主义或者控制狂都是习惯。
我们不会将这些看成习惯,然而他们确实是习惯,毕竟你并不是生来就带着这样的观念,不是吗?所以你肯定是在成长过程当中养成这些习惯的。
可能在你人生的某个阶段,你学会了这样的习惯,因为你当时需要当,他们还能够为你提供保护的时候。
例如悲观主义,保护你免于失望。
犹豫不决保护你免于承担做决定的责任和后果,免受做错决定而承受的苛责。
完美保护你免受批评。
自视甚高,甚至冷嘲热讽保护你免于感受被羞辱或者弱小无力。
掌控一切,避免展现自己的脆弱,保护你免受嘲笑,免予感受自己的不圆满。
保持时间紧迫感保护你,免于感受空虚甚至孤独。
取悦他人,让你感到被需要保护,你免于恐惧,被拒绝感觉自己没用。
严肃让你不被取笑,或者可以让他人更好的倾听你,更认真的对待你。
帮助他人保护你,免于感受你也需要被拯救。
......
这些习惯根深蒂固的扎根于我们的性格当中,他们成为我们身份的一部分,运转着我们的人生。
因为他们决定了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一切作出何种反应,到以何种态度。
如果我的习惯是悲观主义,我会看到生命当中的机遇吗?不可能的。
如果我的习惯是受制于时间压力,我会发现生活中平凡的喜悦吗?会放松自如愉快的做自己吗?
所以这些习惯同时也妨碍了我们,阻挡我们全然的体验生命,限制了我们的自由和表达,因为我们受困于自己缔造的某个角色---殉难者、搞笑专家或者毫无自我需求的照顾者。
性格习惯也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亲密,因为这些习惯把他人推远在我们和他人之间建起了一堵墙。
所以这些习惯也是有代价的,与此同时他们也给我们带来了保护。
是某种程度上,这些习惯都是让我们不去承担生活的责任,我们无意识地运用这些习惯,回避着恐惧和痛苦,回避着承担自己恐惧和痛苦的责任。
这些都是无意识的保护机制,它在保护我们的同时也让我们孤独不已。
打破你顽固的习惯的第1步,就是承认他只是一个习惯,然后你可以去探索。
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习惯,他无意识中为你带来的什么?
当你理解了你便可以另找方法,一种不那么孤立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从你最不复杂的习惯开始。
承认你无意识当中的某一部分人就执着于某个习惯,尽管有意识头脑,有改变的意愿,你却仍旧想要停留的。
友善的承认无意识的这个部分,它不是你的敌人,它是你的朋友,它只是在试图保护你,认为这个习惯对你有好处。
然后充满尊重和感恩的问问他,你想以这个习惯为我做什么,想要保护我什么?
然后耐心等待,不要聆听快速出现的答案,因为那是你有意识的头脑,要等待内心深处浮现的答案。
这个答案可能会有文字,画面甚至感受的方式出现。保持开放,给它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等待它出现。
也许你会看到这个习惯,帮助你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甚至是权威感。
或者它帮助你免于处理不舒服的事情,让你保持安全免于竞争,也许它保护你免受痛苦恐惧和空虚感的折磨。
你探索的更加深入时,你会发现这个习惯保护你免受无助感、不圆满被拒绝的恐惧感,空虚感。这些都是孩子的感受,你曾经是那个孩子。
这允许你的有意识头脑清醒的看到这个习惯,在无意识层面为你做了一切,它给你带来的好处。
接下来你可以看看它的不利之处,这个习惯让你付出的代价,也许它让你与世隔绝,甚至带来收缩紧绷的身体感受。
也许它带来了悲伤,因为你失去了朋友和潜在的爱,也许它限制了你随性自然的表达。
也许它让你不被滋养,感受不到满足。
将利弊逐一列举出来,这样你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个习惯所牵涉的一切,然后你就可以做选择了。
如果利大于弊,你可以保持这个习惯。你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有意识的使用它,而不是允许它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无时无刻的占领你的生活。
如果弊大于利,你把它看得清清楚楚,你就无需做任何努力,这个习惯会自动消除。
就像你将手伸入火中,一旦你意识到这个行为是有害的,你不需要放下它,它会自动消除,你自然不会重蹈覆辙。
然后你可以寻找其他方式来弥补之前习惯给你带来的好处,如果你仍旧认为在生活中需要的话,这个替代的方式将会对你更有帮助。
比如如果你需要更多自信,你可以回忆你生命中所做到的一切。
你的成就,你完成的事情,事物巨细不分大小把它们清晰地列出来,想象你的父母多么以你为豪,即使他们不露声色。
不要允许你的无意识头脑来用贬低性评语来阻碍你,比如“这不算数”,“这代表不了什么”,“这又帮不了我”。
要觉察到这是头脑,然后继续练习。如果你需要感受更多的爱和接纳回忆,所有爱过你的人,所有被人赞赏的时刻,搜寻你生命中的角角落落,回忆正向的瞬间,那些头脑轻易就忘掉了瞬间。
我们知道头脑倾向于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进展不顺利的错误之上,所以你必须努力去改变你的注意力。
还是给予自己所需要的,这样你就不需要时刻受控于无意识的习惯。
要记得永远不要因为你的习惯而评判你自己。评判会让你错过重点,如果带有评判,你就无法清晰地看到背后运作的机制。
你的习惯是无意识的,然而无意识也有自己的原因,找到他们,与你的无意识保持沟通,直到你内外如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