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这本书包装和印刷都很好,读起来很舒服、流畅。像鸡汤,又比寻常鸡汤高级。颠覆了坚信“勤能补拙”的我之前很多认知:只要努力,就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天进步0.1,一年进步37.8;一万小时刻意练习等等,这些“鸡汤”,我有时候还会在班会时讲给班里学生听,是不是误人子弟呢?勤奋没有错,那应该怎样才能聪明地勤奋,实现跨越式成长呢?
古典老师说:“聪明地勤奋,理解规律,引入资源,完成自己的跨越式成长,成为真正的高手”。
利用底层逻辑
我在百度中查找到:底层逻辑是⼀种思维⽅式,是能够看到问题产⽣的最本质的原因,学习的是⼀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学会看透事物的底层逻辑,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被表象所迷惑,顺着本质的原因探求解决问题的⽅法。教⽗中的经典台词 “那些⼀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和花了⼀辈⼦都看不懂本质的⼈,注定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有的学生想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只一个人憋大招-抄笔记,背诵定理公式,进步一点点。陷入自我感动。
切换思维方式,利用平台和系统的力道,撬动自己去更远更好的地方。

获得百倍收益的关键,并不是百倍努力。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撬动自己,实现跨越式的成长。
做一个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听说过联机游戏,联机学习大概是……像班级的小组合作、全国各地的读书群、包括我们现在的WWOW进化岛,人人都是分享者,人人都是受益者。
只学习是不够的,如果再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那就进步的更快了!
正确的范式
跃迁和努力精进并不冲突,只是更强调在正确的范式下“聪明地勤奋”。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自己没有定好人生规划或方向,就用杂七杂八的事情来“利用”时间,感觉自己忙了很多事情,完成了一天计划中的很多“事项”,但内心并没有因为完成这些“对勾”感觉充实,相反感觉有些疲惫。定好方向,勇敢地切割,做的小事也要服务于长期的规划。
有条不紊地奋斗前行,舒展从容的恬静人生。
持续进步是人生必需的,但要用一种舒展从容的态度去做。人生本身应该是安静的,而非匆忙的。尤其是不能被这个时代牵着鼻子走,要用自己的步伐去丈量这个时代。——俞敏洪
希望有一天,你也能这样定义自己的成功,让其他人的生活因为你的行动有所不同,才算是有所作为。蒋教授的发心,我的普通的班主任工作,以及昨天推荐两名心理不够强大的老师加入心理环保师课程,都是成为光的行为吧。“要把自己学到的、理解的、坚持的传播出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样才能从高手变为一代宗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