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摘要】温儒敏:《怎样评价这十多年的课改》2019-01-07
课改有冲击力,也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甚至有些悲壮的味道。
一、为什么要推行课程改革?
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改变目前中小学课程实践体系的落后状况,这种状况明显不适应社会变革以及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的需要。人们对两件事不满意,一是医疗,二是教育。
教育问题表现在:
教育培养方式与儿童成长规律及时代发展的需求不适应;品德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课程“繁难偏旧”,结构单一;各个学科体制封闭,难于反映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新的成就;中考与高考指挥棒下,老师搞“题海战术”,学生死记硬背;课程评价过于看重考试,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学生负担很重,阻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弊端,一是不讲差异,不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因材施教,把所有的学生都变成同一个模子里的“标准件”,致使学生的创造力衰退。二是教育“竞技化”。教育的含义是让受教育者心智得到健全发展,让人更幸福,可是现在的教育却让所有人陷入了考试的竞技,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都是这种竞技,这个过程真对人的身心健康很有害。
二、语文课程改革,“改”的是什么?
语文课改的总目标,就是要改“竞技化”的教育观念与方式,改“繁难偏旧”的课程体系,改过于偏重考试的课程评价标准。
具体到语文课改,要努力做好五点:
1.更好地把握语文教育的规律,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4.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5.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习效率,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笔记摘要】温儒敏:《怎样评价这十多年的课改》2019-01-07三、如何评价这十多年的课改?
有成就但举步维艰,多少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甚至有些悲壮的味道。
课改有触动、有进步,但有不少地方、学校我行我素,基本上没有改革。中考与高考有所改进,但还是“指挥棒”,对教学还是有覆盖性影响,学生的负担比课改之前加重了。
课改所提出的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得到认可,如“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注重学生身心健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的转变。“满堂灌”的讲解少了,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强调诵读、领悟的多了;尊重学生的理解,强调通过阅读讨论、分享交流生成对文本的合理理解读的多了。注重积累,培养语感,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地表达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
教育本来就是理想的事业,良心的事业,作为老师,应有理想,有职业良知,这样,对课改的得失会有比较清醒的评判,既看到课改的进展艰难,又有信心,看到课改的大趋势。现在社会风气难免浮躁,对于很多负面的东西,容易抱怨,容易参与,结果就卷入消极的怪圈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起码不要再把这种消极的情绪传染给学生。对课改要补台,不拆台;要从长计议,不激进颠覆,不走过场。
给学生“减负”,要依赖于大的环境。只要有考试存在竞争,也就存在。“题海战术”,死读书会越来越不能适应今后的中考与高考,尤其不能适应新的大学招生制度。 在平时教学中要尽量实施课改的理念与方法,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这本身就等于是帮助学生“减负”。
教师的水平至关重要,当然还有事业心和职业操守,有水平,又有心,学生就受益。
【笔记摘要】温儒敏:《怎样评价这十多年的课改》2019-01-0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