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次走在路上,突然间有了灵感,在脑子里翻江倒海,自己很激动,但是碍于赶路,没有记录下来。等到坐下来想要写一写的时候,却发现当时所想的已经烟消云散。
中午看到一篇文章,讲述一位在菜市场里成长起来的四十四岁离婚农民女作家。她的写作动机仅仅是因为内心孤苦,想要通过倾诉与发泄给婚姻生活找到一丝出口。她记录着菜市场和周围的各种琐事,没有想着有一天把这些公之于众。但是机缘巧合,她糊里糊涂的点进一个文学网站,看到上面贴着长长短短的文稿,她也从自己空间选了几篇,复制粘贴进去,竟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许。有人称她看她的文字“那感觉就像吃生菜,爽脆活泛还带着股生涩,又是这股生涩让人感到鲜美。”媒体称她是菜市场里的“野生作家”。
就像她在文字中表述的:我只是像一朵黑乎乎的香菇一样端坐在我位于小溪的三间房子里,慢吞吞地写着我想写的文字,一天、一月、一年、然后好几年。这位农村妇女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摆完摊回去后打牌、追剧、刷手机,她工作时是个精明的小摊贩,在市井周旋,感受着烟火气息,一旦有了灵感,她就顺手抓起摊车上的香烟纸壳写下一些“故事头”。不摆摊的空档,重新拣出来,落在键盘上变成一个个故事。
文字就是这样累积起来的,像我见到的一个流浪汉,总是在捡拾碎旧砖头。有一天,打从他容身的铁路桥下通过,竟然发现在一个角落里他垒起了一间砖房,头顶是隆隆的火车经过,他站在破木板将就的门前笑。
有多少人的条件比她们好得多,可是都缺少收获。
有一段时间我写文十分的投入,半夜12点多还睡不着觉,躺在床上,脑子里还在构思情节,索性爬起来,在手机上写下来。那段时间,我思路大开,下笔迅速。可过了没多久,我由于精力有限,思想停顿,虽然每天坚持写文,可是多是凑更,自己看着都勉强。
写文就像在黑夜中独自行走,灵感出现的一霎那,就像发现前方的一点光芒,追寻过去,有可能就是一个避风港;任由着光芒黯淡,便只能在黑暗中摸索,要找到自己的歇脚点,真的需要费更多的功夫了。
网友评论